《武汉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解读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3-01-09
《武汉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解读
关联政策: 武环〔2023〕11号 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近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武汉市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核安全与辐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核与辐射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全市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编制本《规划》。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牢固树立核与辐射安全底线思维,以核技术利用风险防控为重点,以核与辐射监控能力建设为支撑,以核安全文化宣贯为助力,严格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有效提升辐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切实保障我市核与辐射相关行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5章,分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形势、规划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

(一)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形势。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成效,研判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规划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依法监管,严守底线;预防为主,消除隐患;创新引领,科技驱动;警钟长鸣,社会共治。

主要目标。聚焦形成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主要目标: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受控,纳入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的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检查100%全覆盖,废旧放射源实现100%安全收贮,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低于每万枚1.3起。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监测信息公开率100%,通信基站建设项目备案率100%,电磁辐射信访投诉处理率100%以及深入推进数据质量核查,完善核与辐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开展环境放射性水平评估等。

(三)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8项主要任务,与总体思路保持衔接。

第一项任务“深化辐射环境安全管控”围绕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移动探伤和废旧放射源防范核技术利用安全风险,“十四五”期间要紧盯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核实应用和管理现状,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第二项任务“提升行政管理效能”重点是理顺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充实监管人员队伍,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第三项任务“强化辐射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契合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计划,以补齐监测能力短板为核心,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构建“双核引领、南北联动”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稳步提升市区两级部门监测硬件实力;建立多环境介质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打造在线监测与点位抽测、区域车载监测相结合的电磁环境监测网。

第四项任务“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推动辐射环境监测监控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赋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转型升级,提高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第五项任务“提升辐射应急响应水平”重点是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突出实战实操,加强应急装备、人员、技术储备,开展演练,统筹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第六项任务“防范化解公众舆情”聚焦当前电磁类项目信访投诉居高不下的症结,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提出试点措施,强化邻避效应源头防治;落实信息公开要求,化解社会风险。

第七项任务“科技创新驱动新发展格局”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加强核与辐射有关领域研究合作和技术支撑,开展研究项目,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第八项任务“拓展核安全文化宣贯”坚持国家安全观引领, 深化核安全文化培育,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搭建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桥梁,筑牢核安全屏障。

(四)重点项目。围绕规划主要任务,计划实施5类重点项目:一是武汉市辐射环境监测监控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集数据汇总、在线监测监控、预警分析等功能模块的信息平台。二是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逐步形成监测要素全、覆盖面广的辐射监测网。三是辐射监测专项能力建设。创新发展辐射监测示范先行区,补充监测设备,完成辐射监测国家资质认定认证。四是辐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配置应急设备,开展实战演练。五是辐射监管科技支撑,围绕环境监测、安全监管、电磁环境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加大合作力度,为辐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五)保障措施。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配套保障,强化评估推进等4方面对做好规划实施提出了保障要求。重在压实职责,合力推动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 打印 】 【 扫一扫 】 【 收藏 】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