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5-08-10
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为建设"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江城"和宜居武汉,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并进一步改善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环境,从2011年2月开始,按照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武汉绿道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武汉市国土规划局组织我院开展《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构思:
规划通过国内外广泛案例研究和相关文献研究,总结绿道规划理论、内容和方法,为武汉绿道规划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在全市域范围内采用多因子空间叠加分析法,以突出武汉山水资源特色为出发点,确定武汉绿道网络总体结构,完成全市绿道网络布局和相关配套规划;从指导规划实施出发,编制绿道建设指引和近期示范线规划;按照"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广泛参与"等原则开展工作,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绿道市域结构图

三、主要内容:
研究提出武汉绿道功能定位、建设目标、绿道分类和建设标准;在综合分析武汉市生态绿地系统、湖泊水系、城镇空间体系、旅游景观资源布局和综合交通系统等多个因子基础上,提出武汉绿道网络总体结构,完成全市绿道网络布局,以及服务区、交通换乘等配套设施规划;制定武汉绿道建设指引,提出分期建设计划,开展示范线建设规划,指导绿道建设。


市域绿道网络布局图

四、创新与特色:
1.契合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绿道建设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保护。
全市绿道系统结构和网络布局与武汉"两轴两环、六楔入城"的生态框架体系和武汉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面对接,实现对全市山体、水体和绿地等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绿道选线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主要利用现有乡村公路,做到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的破坏。
2.串联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和旅游资源,引领绿色、低碳、健康生活。
绿道网络布局实现对全市自然山水、公园绿地、历史景观和现代都市农业等旅游资源的全覆盖,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和旅游观光的重要载体,为市民提供了一种绿色、低碳、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有效带动我市休闲旅游产业和城乡经济发展。
3. 与主城区交通系统相融合,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品质。
结合主城滨江滨湖及景观特色资源,打造"一环两轴五片十联"绿道网,与主城慢行交通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有效衔接,连接主城内各功能组团、滨水空间、人文景区及公园绿地,并与轨道、常规公交、静态交通等形成良好衔接换乘,较好解决了市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4. 建立完整的实施规划体系和机制,促进规划的有效落实。
建立了系统规划—建设指引—分区建设规划的绿道实施规划体系。目前,绿道系统布局已纳入武汉市规划管理"一张图";制定了绿道建设指引,明确每条线路走向、主要功能、沿线兴趣点分布、换乘及服务设施布局、绿廊控制及建设要求等内容;按照市区联动及重大项目推动机制,开展全市绿道规划建设工作。按照"一年建成示范线,五年形成主骨架,十年全部建成"总体目标,明确了三阶段的建设计划。至"十二五"期末,总长约880公里的绿道网主骨架将全面形成,可实现市民5-10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20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市域绿道的发展目标。
5.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积极推动绿道实施
研究出台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提出结合绿道出入口、旅游节点和游客集散中心等,按照城区5公里和外围10公里设置服务驿站,服务驿站采用社会招标方式,通过出让经营权、绿道冠名和拍卖沿途广告权等办法,动员大型单位、大企业出资认建绿道,落实绿道建设资金,积极推动绿道实施。


绿道建设标准图

五、实施情况:
编制过程中,召开了全国专家论证会、部门及各区征求意见会,并上报武汉市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市政府专题会审查。2012年2月13日武汉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2月16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武汉市绿道系统建设规划》,同年4月25日获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依据该规划,及时开展了蔡甸知音湖绿道、张公堤绿道、环沙湖及环东湖绿道和沙湖港、东湖港、罗家港等绿道规划和建设,有效指导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岸区、江夏区、新洲区等各区开展绿道系统实施性规划和建设工作。目前,知音湖绿道、张公堤绿道、环沙湖及环东湖绿道已全部或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实施效果图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