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解读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1-09-15
关于对《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解读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市统一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未来五年推动青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就《纲要》的编制进行政策解读。

一、《纲要》起草过程

《纲要》的编制自始至终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进行的。2020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开始部署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炼化一体化、武钢转型、北湖产业生态新城、民生组团、“五大工作载体”提质扩面等重点工作,7次召开区委常务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对“十四五”规划阶段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区人大、区政协先后6次召开专题调研会、征求意见会、民主协商会等,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并专题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方面意见,指导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我区积极借智借力,邀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深度参与规划纲要的研究、编制工作,使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

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区及时成立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分工协作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26项专项规划、1项区域规划。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始终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先后就“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规划纲要(框架),多次邀请省、市职能部门、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评审。工作专班调研区内企业、部门和街道26次,并16次召开有区领导参加的战线、部门、街道、企业、人民团体专题征集意见会,8次参加区人大、区政协“十四五”专题调研工作,专门征求“两代表一委员”意见建议,21次书面征求部门、街道对“十四五”前期研究成果、“十三五”评估报告、“十四五”基本思路、“十四五”指标体系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起草了“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时对“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10月上旬起草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并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和7个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向社会公众发布“十四五”建言献策公告。2020年11月26日,工作专班召开规划纲要专家评审会。2020年12月21日,区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青山区委(武汉化工区工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十四五”规划工作专班对此前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2020年12月30日,武汉市青山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2021年,工作专班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及最新政策动态,对规划文本进行更新和完善。2021年7月13日,区十五届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审议《武汉市青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指标设置情况。随后规划文本确定。

“十四五”时期是青山区实现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厚积薄发、改革蜕变、创新发展的冲刺期。同时我区经济发展也面临支柱产业受贸易保护主义、供给侧改革和疫情影响,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趋严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困难。全区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社会各界普遍希望通过编制好《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青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富有前瞻性、全局性、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部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在征集意见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议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总结分析,处理好承前与启后、继承发扬与提升优化的关系。二是建议对我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概括,既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又要求真务实、切实可行,合理确定“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进一步体现转型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三是建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好产业空心化问题。以“优二进三”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力求在创新发展上取得突破。四是建议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人口老龄化、环境质量等民生问题。五是要高度重视东部地区“三农”工作,直面公共服务边缘化问题。六是建议进一步衔接上位规划和区各专项规划,突出青山特色,丰富完善《纲要(草案)》的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全面汇总、逐条分析,充分考虑,做到了能吸收的尽量吸收。

从反馈意见建议看,《纲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全会、市委全会和区委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青山区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科学准确,部署任务重点突出;聚焦突出问题和青山发展短板,紧密衔接辖区大企业发展战略,积极回应居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纲要》编制的主要考虑

《纲要》编制过程中,注意把握五个原则,同时深入研判“十四五”时期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明确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速度、结构、效益、体制和动力等变化趋势和要求,主要有如下考虑。

(一)编制的原则

1、“接天线”和“接地气”相统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纲要》编制中认真学习、吸纳省委、市委“十四五”建议和规划成果,特别是对区委“十四五”建议做到逐条对照。强化基层调研,体现青山特色。

2、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相统一。我区“十四五”发展目标立足于“十三五”评估总结情况和区情实际,兼顾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转型和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入,做到新旧发展动能稳妥接续,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

3、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相统一。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以引导、监管、支持、鼓励为主。对于政府在法治建设、社会治理、营商环境、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方面工作,压实责任,加强考核。

4、发展战略和社情民意相统一。通过深入实地调研、邀请企业、社会团体座谈,开展线上线下“十四五”征询意见活动,将民心所望作为施政所向,提高规划的温度,增强市民群众参与感和青山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5、总体规划和企业规划相统一。尊重青山区驻区大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分量重、影响力大的实际情况,加强政企规划协同,充分对接企业发展远景和诉求建议,以“最大公约数”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考虑

1、必须乘势把握发展机遇。湖北省深入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将有力促进青山区政企协同,推进北湖产业绿色生态试验区和“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等重点项目,石油化工、钢铁冶炼、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加快深度调整。国家、省、市给予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及疫后重振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将带给青山区重大发展利好。宝武青山基地、中韩(武汉)石化、青山船厂、武汉船用机械公司等将加速转型升级。国家实施“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政策,将有利于青山更好地融入长江新区、“光谷科创大走廊”发展。同时,随着东部城中村改造西部旧城改造持续推进,区域项目承载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必须着力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些变化是我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制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民生,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进行战略谋划。

3、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新时代、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推进“四区”战略的思想灵魂。

4、必须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青山钢铁、石化优势产业将加速融入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工程和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平台、大项目加快引进,对内需经济的效率与公平的重视,将促进青山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企业创新发展、技术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消费提质升级。青山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重点产业板块和功能区域分工,实现找点强链、错位发展,在项目上融合资源、形成配套。特别是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及大数据、氢能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5、必须着力做好补短板这篇文章。过去五年,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还存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短板,比如东部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教育、医疗配套不足等。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水平。

三、《纲要》框架

《纲要》分三大板块、共13章。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板块,属于总论。第一章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讲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新征程,确立“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提出并阐述“五区”(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标杆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湖北“双循环”改革创新试验区、武汉数字经济示范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样板区)发展重点方向,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第三至第十二章构成第二板块,属于分论。第三章讲打造“一轴两区三城”,促进全域一体化发展,从重塑城市发展布局、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构筑生态安全屏障3个方面展开。第四章讲推进四轮驱动,释放发展新动能,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4个方面展开。第五章讲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智造”强区,从强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智能化绿色化园区4个方面展开。第六章讲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力发展都市型生活服务业3个方面展开。第七章讲统筹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升现代水安全保障能力4个方面展开。第八章讲请生态当总设计师,打造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样板,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个方面展开。第九章讲全面提升市民素质,增强人口综合竞争力,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青山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3个方面展开。第十章讲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从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共享发展成果3个方面展开。第十一章讲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区,从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3个方面展开。第十二章讲推进治理现代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纵深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4个方面展开。

第十三章构成第三板块,主要讲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从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项目和要素支撑、凝聚社会共识与力量4个方面展开。

四、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纲要》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民生,大力建设“新动能增强的青山、新业态集聚的青山、新品质彰显的青山、新生活乐享的青山”,激发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新动能,创建“两优六兴”现代产业新体系,补齐生态环境、城市功能、社会民生短板,重塑青山城市品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这一发展定位是区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青山区发展实践相结合作出的重大战略,全区上下必须凝神聚力、一以贯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青山时的殷殷嘱托,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青山绿水红钢城。围绕这个目标,要继续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让“两山”理论成为共同行动,打造更优生态环境;让创新驱动成为政企合力,打造更好宜业环境;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价值追求,打造更美宜居环境,为武汉打造“五个中心”作出青山贡献。

(二)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着力构建“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发展格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8%的中高速增长,大力建设“五个青山”。

——新动能增强的青山。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格局,坚持一手抓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战略产业落地,形成二三产业强能增质、滨江红城和北湖产业生态新城“三生”融合发展格局。

——新业态集聚的青山。区域产业定位和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氢能等新兴项目接续落户东部园区,扶持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型金融、健康养老、楼宇经济等跨越式发展。

——新品质彰显的青山。坚持请生态当总设计师,地区绿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城中村改造持续推进,城区肌理更新加快步伐,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努力让居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活便利、文化福利、生态红利。

——新生活乐享的青山。稳步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继续完善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民生组团基本建成,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健全管用、实用的“民呼我应”便民系统,提升公共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担当作为的青山。切实强化发展意识,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善于作为、从严治党,努力以过硬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担当作为、快干实干加快青山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预期性指标,是预计和期望达到的目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来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必须实现的目标,主要通过依法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来实现。在规划形式上,《纲要》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经衔接武汉市“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共五类19项主要指标。这个指标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含新量”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研究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水功能区达标率、森林覆盖率、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13项指标均为新增指标,占68.4%,充分体现了“十四五”规划的“含新量”。二是“覆盖面”宽。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区情实际取消外,总体保持统一。指标由“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五类组成。三是可执行性增强。共安排约束性指标6项,主要是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类指标,增强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力。

(三)关于产业体系

《纲要》综合考虑了我区各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提出创建“两优六兴”现代产业新体系,即优化升级钢铁、石化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都市型生活服务业六大新兴主导产业。

“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强力推进钢铁、石化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机器人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数据存储等未来产业。

“十四五”时期武汉市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我区的产业实际和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来看,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优先发展工程和工业设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发展商贸商务、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都市旅游、夜间经济等都市型生活服务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因此,《纲要》将这些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四)关于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请生态当总设计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青山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为此,我们在《纲要》中用一章重点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持续改进生态环境治理入手,有效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要素资源、生产生活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完善和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们还要统筹兼顾空间规划、生态建设、产业培育和污染治理,加快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推动“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等更多生态风貌呈现在百姓眼前,真正让老工业基地居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关于民生组团

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是我区打造青山绿水红钢城升级版的主要短板,实现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是我区开启现代化强区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东西向交通不畅、区域内部融合不充分是关乎未来我区综合竞争力、持续发展潜力的大问题,东部新开发地区的教育、卫生配套不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我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努力实现高质量、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推动我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组团建设提质提效,补齐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加快东部地区还建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整区全覆盖推广青和居社会治理经验,用好用活“五大工作载体”,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老工业基地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关于乡村振兴

1955年2月青山区建区。1964年8月,青山行政区农村部分全部划出。2009年武汉市“江南三区”区划调整后,原由洪山区管辖的武东村、贾岭村等13个行政村划转青山区管辖,此后青山区才开始涉农工作。2017年9月,青山区、武汉化工区实行融合,武汉化工区所托管的原洪山区建设乡(现八吉府街)工业港村等20个行政村,由青山区进行管理。上述划转行政村只有东兴洲村位于三环线内,其余32个村均分布在三环线外。据统计,目前我区农业农村工作主要集中分布在八吉府街道,该区域现有农业人口约3.2万人,农业种植面积4.3万亩(含基本农田1.5万亩)。我区是目前全市中心城区中保留农业人口最多、农业蔬菜种植面积最广、农田排灌水渠最长、村级集体组织最多的城区。但作为中心城区,由于城乡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区多年来在农村道路建设管护、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既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农村相关扶持政策,也没有享受到城市建成区的相应待遇,成为全市现代化建设较为滞后的薄弱地区。 

为此,《纲要》中单独设立一节,专门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强化政策支持,补齐短板弱项,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村区域发展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奋力建设生态宜居的中心城区美丽乡村。提出统筹推进“五通”“五改”“五强”,加快东部农村地区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提档升级,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七)关于项目库建设

    落实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工作要求以及对于青山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批示精神,贯彻区委打造“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力争通过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为核心,把新产业立起来,把旧动能转过来,把服务业强起来,把民生短板补起来。全区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氢能产业、新材料、新装备等行业,初步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335个。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