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打造“数据天网”助力监督执纪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9-01-16
建始:打造“数据天网”助力监督执纪

通讯员 吴天娇

近年来,建始县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技术,不断整合资源,建立“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对问题线索发现处置的智能监控,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数据天网”越织越密。

整合信息发现问题更精准

经过3年探索和实践,建始县扶贫领域对“大数据”的运用已日臻成熟。但监察体制改革后,监督对象和监督范围扩大,引发该县纪委监委思考:如何运用已有基础和优势,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2018年,“大数据+监督”平台应运而生。在扶贫领域“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将已建成的监督责任APP、项目申报审批流程APP、公车监督平台以及主体责任在线监督管理系统等统一纳入数据库,构建民生监督、扶贫监督、项目监督、公车监督和执纪问责五个模块,聚散为整,扩大“扫描”范围。

以公车监督为例,通过车辆的GPS定位和大数据分析,通过预先设置的事前禁止、事中拦截、事后预警等规则,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随时监控全县公务用车行踪去向,有效防止公车私用、公车使用费的虚报冒领等问题。

“以前为防止公车私用,需要派检查组去景区、酒店排查,有了监督平台后,变‘大海捞针’为精准出击,大大提升了监督质效。”县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杨天兵说。

动态监督解决问题更有力

“平台显示,你们所负责的项目在前期设计阶段耗时太长,请你们加快进度。”2018年10月22日,“大数据+监督”平台的“项目监督”模块发起预警,显示新城区供水项目亮了“红灯”,该县纪委监委履职尽责专班负责人立即向相关部门提醒,问题迅速得到整改。

通过“项目监管”模块,可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调度和管理。其中“项目审批”可实时显示审批环节进展到哪一步。“项目沙盘”可以通过探头显示每个项目建设的进度并预警。截至目前,全县95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已纳入平台进行在线监督和预警。

技术手段的优势在于实时监督、全程留痕,这些痕迹也一定程度减少部门审批慢、中梗阻、“推拖绕”等问题。

除了预警监督,在审查调查工作中,“大数据”也助力不小。

去年8月,县纪委监委在审查调查冯某违纪违法案时,就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对冯某一段时期的银行账户流水、消费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出异常数据,很快发现重要线索。

自平台建立以来,共协助案件审查调查组进行定向“大数据”查询20余次,协助信访件核查15次。

主动“过筛”廉政风险早预防

“经核查,景阳镇大天坑村刘某家属有房属实,不符合相关规定,取消其易迁资格……”去年10月,该县比对茅田乡2017年易迁项目拟拨款、建始县第一期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贫困户时,发现存疑线索88条,经核实,包含刘某在内共12户取消易迁安置资格。

“大数据筛查后,将隐形问题全部找出,心里更有底,不仅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到实处,对干部也是一种保护。”县发改局一名负责人感叹。如今,惠民资金发放、确认前先用大数据这张“过滤网”筛一遍,已成为很多职能部门的共识。

去年来,“大数据+监督”平台已对易迁、“雨露计划”等资金发放和项目计划“过筛”10余次,发现存疑线索3600余条,均得到及时整改。

此外,该县在巡察前也运用大数据进行比对,事先掌握被巡察单位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巡察组进驻县民政局前,将高龄津贴发放数据与死亡人口信息、户籍身份证号信息进行比对,发现死亡一年以上仍享受高龄津贴问题线索50条,对此问题巡察组紧盯不放,巡察时直指问题所在,督促民政局及时整改,188人主动上缴违规领取高龄津贴资金106950元。

“通过大数据平台关口前置,实现实时监督、贴身监督、动态监督,既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达到了保护党员干部的目的。”建始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蔡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