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1-04-21
恩施州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州委、州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州审计局自2017年开始驻村帮扶利川市汪营镇大沟村。驻村以来,州审计局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配齐配强驻村尖刀班,切实扛起帮扶责任,落实精准方略,扶贫成效明显,充分彰显了审计机关的担当作为。2018年底,大沟村如期脱贫出列。

一、基本情况

大沟村是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位于利川市西南部,海拔1200m至1700m,距离汪营集镇16km,东西宽2.5km,南北长5.5km,国土面积10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020年底户籍人口371户、1198人。耕地面积4958.42亩,山林面积10986.9亩。

截止2020年11月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456人,已脱贫149户、456人,其中:2014年脱贫14户54人,2016年脱贫28户121人,2017年脱贫6户20人,2018年脱贫100户254人,2019年脱贫1户4人。

截止2020年11月底,全村有农村低保89户、145人;全村有农村特困供养5人; 有残疾(1-4级)73人,其中重残35人(五保4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6人;有大病11人、慢性病23人;有在校学生15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4人;外出务工240人,其中贫困人口100人;实施危房改造82户,涉及277人;易地扶贫搬迁45户,涉及106人。

二、脱贫成效

(一)基础条件情况

1.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彻底化解安全饮水困难。

大沟村水源极缺,人畜饮水主要靠收集“板上水”,生产用水主要靠挖坑积水,有雨就有水,无雨就喊天。因病致贫率高达41.33%,饮用水不卫生是重要因素,解决好安全饮水是群众多年急盼,也是“拔穷根”的必要举措。

2018年2月,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分组制策分户实施”的原则,启动“一管清水进农家”项目,全村10个组,共寻找水源13处,制定了13套供水方案。使用国家项目资金修建安全饮水池13口(282.6m³);农户投工投劳新铺设管线31.6km;州审计局投入资金22万元新建取水蓄水池10口(315.62m³)、购置水泵6台、为全村住家户安装入户管线、水表、龙头188户,并全部通水,基本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

2019年8月,为解决4/6/7组片区和8/9/10组片区季节性缺水问题,州审计局联合汪营镇政府,争取资金130万元,启动“大沟村安全饮水优化提升”项目,从石庙子村引水,建两级泵站,并新建蓄水池2口(1100m³),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大沟村吃水难问题。

2.突出重点、分部实施,彻底补齐生产用电短板。

大沟村生活用电稳定可用,突出问题在海拔1200至1500m烟叶产区,烤烟季节生产用电不能有效保障,增加了烟农生产风险和成本。解决好生产用电问题是提高农户收入和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

2017年以来,按照“重点保障、逐步优化”的原则,启动了大沟村农网改造,逐步完成了3组集中安置点新增台区,10组集中安置点三相电改造,1组大花间区域电力设施损毁更换,8组电力增压和2组电力增压,全村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2020年,为配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用电保障,启动了“大沟村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全村再新增5个台区,组组通动力电,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总体布局、整合项目,彻底打破交通运输瓶颈。

大沟村南邻G350国道8km,北邻S478省道0.5km,东邻G50高速16km,交通大环境和区位优势极好,但无硬化公路与之互联。村内近5000亩耕地,土地资源极优,但无公路互联,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进出极其困难,主要靠人力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

2017年以来,按照“总体布局,预留空间,建成节点”的原则,启动了大沟村路网建设,将通村公路纳入了“齐岳山旅游产业路”子项目,与邻村共建共管,互联互通了G350国道和S478省道,整合交通、国土、旅游等项目,全村共硬化公路30.12公里,新建产业路7公里,内循环连接上了大交通,“断头路”变成了“致富路”,全村组组通硬化路,200亩以上连片耕地通硬化路(或产业路),交通改善的直接效益是农户蔬菜成本平均每斤降低5分钱,并间接促使了产业结构调整。

4.逐点踏勘、科学布局,彻底消除通讯覆盖盲区。

大沟村区位优势明显,通讯基本覆盖,但因地形复杂,垂直落差较大,尤其是山坳处通讯覆盖存在盲区,部分群众通讯不畅,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诉求强烈。

为解决通讯盲区问题,尖刀班逐户踏勘,测试电信、移动、联动手机4G信号,联合相关部门反复科学选址,最终在大沟6组山顶新建通讯铁塔1座,并协调移动公司挂网。在村内任一位置,三大运营商总有一个信号覆盖,就此彻底消除了通讯盲区,极大便利了农户信息互通。

5.坚守底线、多措并举,彻底解决住房安全难题。

大沟村海拔高,潮湿多雾,冰凌期长,对房屋侵蚀大,造成住房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生活习惯不好,人居条件较差,群众生存环境尤显恶劣。

2014年以来,州审计局按照“人不住危房和危房不住人”的要求,大力解决住房安全“硬骨头”,逐步摸排,一户一策,并给予特困家庭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5户106人,其中:分散安置13户28人,集中安置32户78人(本村3组集中安置点11户16人,本村10组集中安置10户24人,苏家桥集中安置7户23人,齐跃桥集中安置3户12人,交椅台集中安置1户3人)。共完成危房改造82户277人,其中四类对象61户216人。全村易迁全部入住,危房应改尽改,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州审计局整合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按照“以奖代补、自建为主、因户施策”的原则启动了“大沟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按照“自建为主、统建为辅、以奖代补”方式,强力推动“三改两建”。农户完成厨房改造119户;完成厕所改造127户;完成边沟改造52户;完成农户室外太阳能灯安装63户;完成农户院坝硬化138户,硬化面积达10335㎡。

针对不符合危改标准但住房确存在安全隐患的困难群众,州审计局自筹资金资助农户维修住房25户。

6.控辍保学、不漏一人,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大沟村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家长送学不惜钱,学生苦读不惜力的氛围很浓,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学生和知识改变命运的榜样。州审计局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贫失学,鼓励高中学段的学生考上好大学,激励职业学校的学生苦学技术,用知识改变家庭和个人的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截止2020年11月,全村在校学生157人,其中贫困学生80人(幼儿园6人,义务教育阶段56人,高中4人,职业教育9人,本科4人,研究生1人)。自2015年来,享受教育补贴累计498人次;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累计30人次;享受雨露计划累计43人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学生都享受了不同程度的资助,适当减轻了其家庭经济压力。

(二)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1.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17年启动大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项目建设,2018年9月竣工入住,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2.村级卫生室:2017年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捆绑建设,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配备专职村医1名。

3.文体场所建设情况:2017年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捆绑建设村级图书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内存各类书籍2000余册。新建文化广场400平方米,新建百姓大舞台1座。配置篮球架2部,乒乓球桌1个。各种文体设施均正常投入使用。

(三)产业发展情况

州审计局驻村尖刀班进驻大沟村后没有盲目的制定扶贫及各项规划措施,而是反复入户走访全村农户,咨询农业专家,座谈离任村干部和乡贤,请教镇直领导,查询历史资料等,经过全面摸底调查,对村情、村貌、地理气候条件有了深入了解,找到了制约大沟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多,但产业结构单一;人多,但劳动力缺乏;雨多,但水源极缺。在充分了解村情的基础上,结合大沟村种养植传统,并充分听取了老百姓的意见,拟定了产业发展思路: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确定了“优菜、稳烟、壮畜、扩蜂、兴药 ”的产业发展思路和“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减少包(白)菜种植面积,增加海椒、玉米、药材的种植面积。2020年全村发展种植3613亩,其中:包(白)菜1479亩,药材1139亩,烟叶670亩,海椒117亩,玉米118亩,其他90亩;商品猪107头,母猪31头,商品牛31头,母牛35头,羊126只,鸡742只,中蜂87桶。贫困户种植1389亩,其中:包(白)菜715亩,海椒109亩,烟叶356亩,玉米154亩,药材7亩,其他55亩;喂养商品猪73头,母猪15头,商品牛23头,母牛26头,羊109只,鸡558只,中蜂53桶。2020年大户流转土地新种植大黄1100亩,农户既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实现就地务工收入,另外还转移了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户带来的风险,为全村产业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与龙头企业合作,引导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与对口帮扶企业利川山江农业有限公司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和基地挂牌,依托山江农业的品牌优势、销售平台和田间标准化管理技术,将大沟村打造成山江农业的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2019年5月,启动“大沟村高山富硒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基地种植面积122亩,1户党员示范户和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为村集体企业发展破题。村级注册了利川市纯绿俏生态农业产业园,并与大沟村10组应届大学毕业生黄敏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签订扶贫车间建设协议,积极探索“集体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3+”村集体企业发展模式,为村集体企业发展破题。

(四)组织建设情况

州审计局驻村尖刀班狠抓大沟村的党组织建设,在调整充实村支两委班子基础上,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攻坚作用。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采取讲党课、个人谈心谈话、走访基层干部家庭,解决基层干部实际问题等方式,进一步凝聚“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共识,坚定“贫困不除,绝不罢休”的决心,强化“真抓实干,敢打敢拼”的作风,驻村尖刀班与村支两委形成了强大合力,村支两委干部的能力显著增强,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显现,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兵”作用已不可替代。村级组织健全,有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后备干部2人。

三、驻村工作和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州审计局驻村尖刀班深入细致的开展群众工作,真正做到“身到、心到、情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打开群众心结,建立干群鱼水深情。

(一)州审计局党组高度重视,靠前指挥,一线解决问题。州审计局党组坚持对扶贫工作一月一研究,局长主管扶贫工作,严格按照“2+3”工作要求,一周2天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由两名县级干部协管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领导在一线、决策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明确要求局机关帮扶干部的进村入户次数和任务,坚决做到走访有效果、帮扶有实绩、干群有深情。

(二)“尖刀班”成员坚持不懈地走访、座谈群众和召开群众会,把群众当亲人,及时了解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困难,及时宣讲政策,及时疏导情绪。如:大沟4组非贫困户徐成发,常年外出务工不归,对村委干部意见极大,多次到巡视巡察组上访,“尖刀班”班长解情况后,与其数次面谈,对于合理诉求及时解决,不合理诉求及时解释,经过近1年的努力,他终于打开了心结放弃了成见,一心一意搞生产,精神面貌和生活条件均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措施精准、有力。州审计局47名干部职工严格按照结对帮扶工作安排,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由分管领导带领分管科室局人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积极开展 “情满大沟、足留农家”走访贫困户活动,将驻村帮扶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如:大沟2组湛灯和浙江温岭打工,因病被企业辞退,州审计局帮扶干部李东平知晓后迅速联系州司法局法律援助,周涛律师免费亲赴浙江帮助维权,厂方补偿医药费1万元,一次性补偿5万元,解决了帮扶对象燃眉之急。

(四)“志智”双扶,打造良好的乡风文明。坚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深度融入村内大小事务,事事带头、事事当先,以身作则,做到“正人先正己”,不仅促进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更用奉献精神激发了群众奋斗精神,激励贫困户争做勤劳致富模范,全村涌现出了不等不靠50后曾令书,孝字当先 60后余明英,脱贫先锋70后杨柏胜,敢拼敢闯80后周鹏,责任担当90后范芨钒、牟涛、张东升、黄敏,自强不息00后张艳琼等一大批竞进脱贫的典型,杨柏胜、郑凤英、曾令书、周邦德、余明英分别被汪营镇评为“脱贫攻坚之星”“清洁家园之星”“文明诚信之星”“道德模范之星”。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大沟村村规民约》,通过小组会宣传解读村规民约,得到了全体村民一致拥护和认可,形成了既尊国法又守“家规”得良好村风。

四、疫情防控情况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时,尖刀班成员迅速到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疫情防控宣传入户。要求村民少外出不串门并了解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建立外出返乡人员管理台账。对武汉返乡人员和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对全村村民做到3日一次体温监测,密切接触者一日两次体温监测。在全村疫情防控中,做到外防流入内防流动,封闭所有道路,在唯一出入通道建立卡口。

二是争取疫情所需物资。州审计局、汪营镇政府调配84消毒液6箱、水银温度计120支、口罩1200余个发放给村民。尖刀班与汪营镇一家超市联系为村民代购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并三天一次为村民送一次生活物资。

三是恢复春耕保障产业就业。尖刀班到户统计种子、肥料、燃油需求后和种子销售商、肥料经销商联系,帮农户购买农机燃油,到户宣传疫情期间恢复春耕注意事项,总计代购种子200余袋,肥料60余吨,各种农机燃油1500升。疫情解除后主动为驾车外出务工人员出具证明并为因疫情无交通工具的外出务工人员联系车辆,宣传本地就业信息为无法外出的务工人员提供本地就业机会。通过有效的工作,疫情期间全村居住人口无一例确诊患者,全年无一人因疫情返贫。

五、巩固提升工作安排部署

一是巩固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有针对性地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

二是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注重“输血”“造血”协同推进,做到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使内生动力成为更可持续更长远的脱贫因素。

三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在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新成效,率先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四是压紧压实脱贫责任。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健康、住房、兜底等各项扶贫政策,让脱贫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掉队。对帮扶干部要明确工作纪律,务必抓紧、抓细、抓实、抓严,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