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建设“康来乐”幸福食堂满足弱势群体就餐需求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9-21
来凤县:建设“康来乐”幸福食堂满足弱势群体就餐需求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年来,为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来凤县按照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奖补、自主经营、群众参与”原则,为打造2023年“康来乐”幸福食堂品牌、“1+5+7”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创新运行机制和系统化运行模式,切实推进来凤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科学布局 打通县域幸福食堂“最后一公里”

来凤县地处湖北省西南山区,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处,下辖6镇2乡1省级经济开发区184村,较全省发展相对落后。立足县域城乡发展实际,一方面,县民政局以社区网格、行政村为单位,积极开展爱心敲门行动、入户走访等下基层实践活动,了解老年群体用餐需求,共商幸福食堂建设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梳理辖区老年群体底数,多方考察城乡老年群体分布地理位置,科学规划“1+5+7”幸福食堂试点示范布局。其中,“1”指县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县级幸福食堂;“5”指翔凤镇精神堡社区、花园堡社区、育红桥社区、桂花树社区、三官坪社区幸福食堂;“7”指城区外7个乡镇集镇幸福食堂。此外,还在下辖漫水乡苏家坪村、翔凤镇狮立坪村,先行试点建设村级幸福食堂试点。在完善第一批试点示范幸福食堂建设及运转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搭建系统化、规模化县域城乡幸福食堂运行机制,实现幸福食堂在城市社区全覆盖、全县中心村多布点,打通县域幸福食堂“最后一公里”。

依规建设 因地制宜实行设施改造与优化

来凤县严格明确建设主体,落实各级建设责任,各乡镇集镇幸福食堂建设主体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幸福食堂建设主体为各社区网格、社区治理“尖刀班”牵头单位,各中心村幸福食堂则在现有村级食堂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为突出公益属性,兼顾微利,来凤县综合考虑“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属性和老年人结构、数量等因素,根据《幸福食堂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实行设施改造与优化,将建设模式分为不同类型、档次,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独立场所建设型。由村(社区)集体、符合条件的餐饮企业和具备餐饮运营管理经验的养老服务组织按照幸福食堂建设和服务标准独立打造、自主经营。二是养老设施升级型。依托乡镇养老服务街道综合体,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和村(社区)现有食堂设施进行改扩建。三是餐饮企业升级型。由符合条件的专业化、连锁化餐饮企业利用现有的餐饮服务网点和场所,设立快餐式老年餐桌,开展各类助餐服务。

创新运行 落实“康来乐”品牌惠民养老服务

为打造来凤县“康来乐”幸福食堂特色品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养老良好氛围,县民政局积极探索“政府补一点、集体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运行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便利化服务”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模式,广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幸福食堂的建设和运营。一方面,采取村(社区)主办运营或引进第三方机构联营等方式,建立健全幸福食堂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各村(社区)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中配餐型、村级自营型、村级互助型、村级辐射型等老年助餐模式,建立以品牌化、社会化、连锁化运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经营机制;另一方面,整合利用好村(社区)现有的资源、场地、设施、设备,以“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外出乡贤、爱心企业、兼职服务队的积极主动性,协助开展运营,力争将幸福食堂运行效益最大化,打造“康来乐”品牌惠民养老服务。

深化推广 将服务延伸至更多困难群体

来凤县县委书记李伟强调,幸福食堂建设是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建设幸福食堂,是切实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独居、留守、失能与半失能等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增强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来凤县已投资460万元,拨付各类补助资金42万元,在县域内高龄老人集中区域先行示范建设运营了8个幸福食堂,取得实质性成效。为推动幸福食堂扎根本土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政局还将依托“1+5+7”幸福食堂试点示范建设,结合县“1+3+N”养老发展布局、村(社区)积分管理基层治理、“转转工”村民自治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作用,完善服务网络体系,深化推广县域幸福食堂创新运行机制和系统化运行模式,扩大辐射面,将惠民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各村(社区),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员、重病患者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生活服务需求,用心用情办好“康来乐”幸福食堂品牌,把幸福食堂建成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通讯员 刘倩 张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