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6-11-10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州全面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强州”战略,持续推进“双轮驱动”,加快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为加强对全州“十三五”商务工作指导,推动商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形成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现代商贸流通中心,根据《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及商务部若干文件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州商务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全州商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要求,主动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坚持开放先导,着力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突出引进内外资,持续扩大内外需,扎实推动商贸流通与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商贸服务新业态,全州商务领域呈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结构层次明显提升、民生保障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主要指标和任务。

(一)主要成绩

1、利用内外资双双提速,引资方式更趋多样

利用内资实现新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州实施招商引资项目700多个,招商引资实际到资由2010年的60.2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5亿元,实际到资累计75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18倍,年均递增30.13%;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总额目标(累计600亿元)的125.33%,增幅超“十二五”规划目标(20%)10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实际到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24.67%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1.06%。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1家,合同外资17184万美元,比“十一五”期间分别增加12家,83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1584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655万美元,累计达到12987万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8倍,年递增18.20%;完成“十二五”规划总额目标(累计1亿美元)的129.87%,增幅超“十二五”规划目标(10%)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结构优化,特色农业、新型资源型工业、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

招商引资创新效果明显,初步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传统集中大规模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由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并在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领域取得突破;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先后在宜昌、上海、广州、郑州、北京、武汉等地建立了招商联络处,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参加中博会、鄂港澳(粤)经贸洽谈活动、楚商大会、湖北台湾周、央企对接等各类招商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地举办旅游、投资、经贸洽谈等招商推介活动,在2015年鄂港澳粤活动中,成功在香港举办了投资推介会,这是我州近十年来首次在境外独立举办招商推介活动。先后在州庆期间、硒博会期间举办了招商引资主题推介活动,着力打造恩施女儿会、旅交会、茶交会、来凤摆手节、巴东纤夫节、南方马铃薯大会等招商品牌。招商引资项目支撑作用更加彰显,一大批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等重大招商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州80%的工业项目、80%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60%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00%的旅游建设项目都是招商引资项目,招商引资加快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力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完成情况表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合计

实绩

增幅

实绩

增幅

实绩

增幅

实绩

增幅

实绩

增幅

实绩

增幅

实绩

递增

招商引资

60.29

35.5

82.75

37.25

115.37

39.42

150.96

30.85

182.83

21.11

225

23.07

756.91

30.13

利用外资

1584

20.8

1779

12.31

2124

19.39

2348

10.55

3081

31.22

3655

18.63

12987

18.20

 

2、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出口基础不断夯实

“十二五”期间,全州共完成出口总额18.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5.7倍,年均增幅达36%;对外贸易依存度由2010年的不足1%增长到2015年的5%。外贸主体不断壮大,通过实施外贸主体“三个一”工程,外贸备案企业和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分别达325家和90家,较2010年分别增加122家和23家,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0家,比“十一五”末增加17家。出口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我州被认定为省级硒产品出口基地,宣恩县被认定为国家级茶叶出口质量示范区,恩施市、利川市、宣恩县、鹤峰县和咸丰县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出口基地,恩施市、利川市被认定为省级中药材出口基地。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特色优势农副产品出口规模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达17.5%。出口市场不断拓展,产品出口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结构明显优化,由原来的亚洲、非洲地区拓展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下图2015年出口额为52467万美元,2015年增长率也要做相应调整)

 

 

3、内贸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全州商贸流通领域坚持壮规模、扩内需,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0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13.7%(改为27.6%)。积极推进市场基础建设,大型商贸项目取得长足进展,建成了包括好又多商贸城、武陵建材城、国际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硒都茶城等在内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众多大型项目设施,其中年交易额过80亿元市场1家,过20亿元市场3家;市场主体建设卓有成效,引进了中百集团、武商集团、国贸购物广场、国美电器、武汉工贸、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并培育了以恩施正中、锦联华、美美百货、九立方等为代表的本土商业龙头企业。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商贸流通从传统流通方式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全州各类连锁企业发展至40多家,连锁门店2000多个,部分连锁企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企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农村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围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等系列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放心店”、“农家店”、“乡镇商贸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建成乡镇商贸中心30个,建设和改造配送中心20个,面积达150000平方米,农家店覆盖近96%的行政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4、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示范创建稳步推进

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州网上交易额近26.8亿元,跨境网上交易额累计达550万美元,电子商务企业达到2672家,三方平台和自主平台达到21家。电子商务主体不断壮大,全州建成“万村千乡示范工程农家店”560家,裕农缴费平台拥有村级网点1999个,淘宝恩施馆在宣恩有1个乡级服务中心、9个电商村服务站和16个村级服务网点,京东、淘实惠、居无忧、集群e家等分别在利川、巴东、建始、咸丰、来凤建成服务店和标准体验店;本土电商“硒可商城”、“小背篓”、“大山鼎”生活馆、“金网运商城”等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来凤、鹤峰纳入国家电商进农村试点,恩施市纳入省级试点;农产品网上交易品类由茶叶、农副产品向酒类、民族工艺品、旅游等多个行业扩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和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基地批发、网上订货订单交易、直销配送多层次相结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互联网+旅游+农产品”新型农村电商模式登上舞台,已成为我州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典型范本。

5、会展经济活力显现,品牌影响日益扩大

会展活动逐年增加,成功举办了两届硒博会、恩施女儿会、来凤摆手节、巴东纤夫节、药交会、茶交会、旅交会、汽车文化节、建材家居节、年货节等一系列展会,受到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重要展会品牌效应初步形成,两届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前后共吸引近500家企业参展,产品达5000多种,现场销售金额1000万元,合同金额35亿元,成为恩施“开放活州”战略的新平台和新载体。会展经济纽带作用增强,先后组织举办了“恩施州百企百品进中百”、湖北(恩施州)百企千品与国内外百家大型流通企业对接、恩施州农超对接洽谈及产品展示和民族特色小吃展示、“饮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等产销对接活动,有力推动了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6、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州商务系统重点围绕“监测、规范、服务”三大领域,积极推进商务行政职能转变。在市场运行监测方面,重点抓好对纳入商务部三大监测系统的样本企业监测,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及时反映我州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变动趋势,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重点对成品油、拍卖、典当、报废汽车回收、二手车交易等特定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加大行政执法检查力度,有力地规范了市场运行;在强化政府服务方面,重点抓好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窗口服务效能”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务中心、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建设,推行“窗口式”、“一站式”、“代理式”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商务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务环境。 

7、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平台进一步筑牢

“十二五”期间,在省、州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商务系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恩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设立,武汉海关恩施临时工作组成立,海关、一类航空口岸、边检等机构审批设立工作有序推进,为我州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有有利条件。                                                                                  

专栏1 恩施州商务“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0年

“十二五”目标

2015年

“十二五”完成

年均增长

内外资

招商引资(亿元)

60.29

600

225

757

30.3%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584

10000

3655

12987

18.4%

外贸

出口总值(亿美元)

1.0779

8

5.25

18.7

36%

内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2

1114

446

1394

13.7%(27.6%)

上述成绩,是全州商务工作者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取得的结果。可以说,通过“十二五”的工作,全州商务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十三五”全州商务发展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州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商务发展水平与总体目标之间的差距亟待缩小。当前我州商务发展的现状水平与州委提出的“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省的2.1%,出口仅占1.7%,利用外资仅占0.4%,远落后于占全省5.7%的人口比例;同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相比,我州商务经济指标位列中游,与同类先进区域存在明显差距;与同处武陵山区的其他市(州)相比,我州人口与湖南怀化人口较为接近,但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只有怀化的50%、26%和58%,商务经济在武陵山区的龙头地位不显著。

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问题亟待深入破解开放水平不高、质量不优仍然是我州商务发展突出的问题。从外贸依存度看,2015年我州外贸依存度仅为5%,显著低于全省9%的比重;从相关指标增长速度的变动来看,2011-2015年间,全州外贸出口与招商引资增速总体上均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利用外资增长也不稳定,呈大起大落态势,表明我州对外开放受外界环境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弱;从外贸进出口结构看,产品层次明显偏低,仍然处于粗放增长阶段,我州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

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亟待改善。同全省多数地市相比,我州商务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一是内外贸、内外资之间发展不平衡,外贸、外资、外经领域显著落后于内贸、内资领域,“三外”成为制约我州商务协调发展的明显“短板”;二是新旧商务业态之间发展不平衡。尽管近年来新兴商务业态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显著落后于传统领域。这种不平衡性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全州商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全州商务发展的新环境与新要求

(一)新环境

1、新常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速度换挡、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商务领域发展也出现了趋势性变化,一是商务领域改革创新将全方位深入推进,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加准入前国民待遇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推进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外贸管理体制、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注重法治化建设,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新时期商务领域管理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二是我国进入到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的阶段,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三是依靠成本优势支撑的出口高速增长正在被中低速增长所取代,外贸在经济增长中从主要拉动力转为重要支撑力;四是以低廉要素成本和超国民待遇为支撑的外商投资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但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继续优化,高水平“引进来”成为时代新特征;五是对外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增强,大规模“走出去”成为时代另一新特征。

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州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经济发展有望走出一种有别于全国,速度相对提升、供需有效衔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常态,从而有利于商务领域加快领域改革创新,多维拓展招商引资与对外开放,推动市场全面繁荣。

2、新起点

过去五年,是我州交通条件大改善、项目建设大发展、投资环境大优化、商务发展水平大提升的时期。对外交通大幅改善,宜巴、恩来、恩黔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南北大通道基本打通,东西互联融入了全国大交通网,恩施进入高铁时代;新开通恩施至北京、恩施至上海、恩施至杭州、恩施至西安、恩施至广州等国内航线,航空通道更加便捷;商贸设施水平大幅提高,武陵建材城、国际商贸城、国际汽车城、硒都茶城、恩施女儿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运行,华硒物流园破土动工;特色旅游文化、特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恩施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新增咸丰唐崖河景区、建始野三峡旅游景区、利川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巴东链子溪景区、建始石门河景区、来凤仙佛寺景区等多家4A级景区,形成了由1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5A级旅游景区、14个4A级景区、26个A级以上景区组成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集群;新兴商贸产业蓬勃发展,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等市县休闲健康养生业方兴未艾,辐射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到宜昌、武汉以及湘、川、渝等省市;社会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发展基础有了极大改善,我州商务工作已站在新的起点。

3、新机遇

“十三五”期间,我州商务发展面临诸多重大历史性机遇,一是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致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武陵山片区作为中央确立的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将我省的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精准扶贫、建成小康’作为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决战的重要战场,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的重要指示,对我州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建设将形成极大推动,有利于我们构建商务发展新支撑;二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居民的环境消费意识、健康消费意识普遍增强,消费领域将经历一场深刻革命,优越的自然环境愈来愈成为市场稀缺资源。相比全国多数区域,我州生态维持良好,自然景观优美,天然氧吧众多,休闲养生资源丰富,未来我州经济发展必将更多地受益于生态环境红利,从而有利于我们因势利导培育商务发展新优势;三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特别是“宽带乡村”工程,为我州加快培育商务经济新业态、推动商务转型升级、促进商务经济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四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实施,以及全省深入推进“一主两副”、“两圈两带”、“一红一绿”等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州商务加快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五是中央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确立供给优先的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重点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为商务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最后,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和我国缔结自由贸易合作协定的国家日益增多,有利于我们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

4、新挑战

未来我州商务领域将突出面临四大矛盾:一是我州争当武陵山商务发展龙头的定位与全州优势产业培育不足、商务发展支撑点不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我州商务领域加快发展的要求与生态约束偏紧的矛盾日益显现;三是商务领域不断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我州商务人才队伍储备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四是商务领域竞争日趋激烈与我州商务发展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矛盾日益严峻,由此对我州商务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二)新要求

新常态和新起点,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我州商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求商务工作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新挑战,积极利用好恩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努力推动全州商务经济以高于全省多数市州的速度发展。二是要求商务工作立足新起点,积极谋划新作为,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与市场体系,夯实商务发展平台,强化新兴市场与区域特色市场培育,努力形成商务发展新优势。三是要求商务工作把握“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推广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加快推动商务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商务发展活力;四是要求商务工作切实呼应国家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商务与民生结合,使商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的大局,在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培育形成商务新增长点。五是要求商务工作把握全国与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两圈两带”建设,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上新台阶。六是要求商务工作主动迎接新挑战,积极化解矛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推动商务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十三五”全州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州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现代商贸流通中心”总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实施贸易强国、流通升级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与利用外资,强化先进生产要素积聚,不断巩固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强化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持续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以及全州按期进入小康、全面建成小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围绕加快形成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现代商贸流通中心总目标,积极推进全国富硒产品交易中心、武陵山商贸流通中心、全国健康休闲养老养生中心、全国土家美食中心、武陵山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以及充满活力、内外并举、协调互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各项具体指标如下:

招商引资:全州招商引资实际到资年递增15%,到2020年达到455亿元,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累计达到1750亿元。

利用外资:全州直接利用外资年递增10%,到2020年达到5891万美元争取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累计达到24558万美元。

对外贸易:全州五年累计实现出口38.9亿美元(改为36.3),年均增长10%(改为11%),实现翻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2020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8(改为768.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改为11.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亿元,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1个,年交易额过5亿元电子商务平台2个。

专栏2 恩施州商务“十三五”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2015年

“十二五”累计

2020年

“十三五”累计

年均增幅(%)

内资

外资

招商引资(亿元)

225

757

455

1750

15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

3655

12987

5891

24558

10

外贸

出口总值(亿美元)

5.25

18.7

8.15(改为8.85)

38.9(改为36.3)

10(改为11)

营业额过千万美元企业数(家)

20

/

40

/

10

内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446

1394

718(改为768.6)

2995(3128)

10(11.5)

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26.8

/

50

/

13.3

四、“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商务领域改革创新,培育商务发展新动力

1、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树立开放发展新形象

积极学习借鉴上海在建设自贸区方面的经验以及武汉、宜昌、襄阳在筹办、申报内陆自贸区方面的经验,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建立关贸、检贸、税贸、信贸、汇贸、金贸协作机制。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机构相结合的开拓国际市场新机制;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内贸带外贸,外贸促内贸的工作机制。

2、持续完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打造商贸发展新引擎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要求,加快商贸流通领域管理方式创新。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商贸流通部门职能转变,着力改革创新审批方式,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积极推行无偿代办服务和网上审批服务;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扩大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境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形成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为主体、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格局。

3、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创业者进入商贸服务各领域。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商贸流通实体。加快培育超市、百货、物流、便利店、购物中心及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行业市场主体,提高商贸流通领域就业吸纳力。积极为各类创业主体搭建平台,提供创业信息服务。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切实实现科技引领商贸服务行业发展。

4、全面推进商务领域法治建设,构建法治商务新环境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把依法行政作为商务工作的基本遵循。建立健全商务领域立法、标准建设机制,形成保障商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推行商务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清理、废除不利于建设统一市场和不利于减少流通环节、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文件。坚决打破行政区域藩蓠,消除政策歧视。切实推行依法履职,加强健全内控、问责、查纠等机制,确保权力行使“不缺位”、“不越位”。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切实推行阳光行政。加强商务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检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打造武陵山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1、全面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大力推进优势产业招商围绕推动全州经济转型与提质增效,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突出富硒茶叶、现代烟草、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和大健康产业等七大产业链,依托本地生态与资源优势招商,围绕各县市已经形成的特色产业开展招商,突破新引进一批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引龙头、补链条、抓配套,进一步聚焦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聚焦新技术、新业态要素,聚焦“产业链”的中高端价值链,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和支撑产业等环节招商,促进关联项目转移,形成产业发展的整体联动效应。“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千亿产业项目落户工程”、“百亿产业链集群工程”,力争落户产业项目过千亿,新成一批百亿产业链,切实做强“产业链”,打造经济“升级版”。

大力推进开放载体招商围绕建设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进高速、铁路、机场、港口等“大通道”建设招商,建设开放交通网。围绕建设开放型城镇,围绕“构建一主两副、中心县城、乡镇集镇、中兴村(社区)‘四位一体’全域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建设、老区改建、特色乡镇建设以及配套设施招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积极建设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围绕打造项目集聚地招商,切实引进龙头企业,鼓励和探索跨国跨省跨州联合发开、委托战略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等多元化开发机制,通过直管、托管和一区多园管理等方式合作建设园区,发挥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大力引导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集群式承接项目落地。

大力推进先进要素招商按照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决定,全力推进绿色招商,集聚绿色发展要素。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影响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节能、降耗、减排贯穿于招商引资工作全过程,坚持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破坏小的项目,积极倡导绿色产业集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立足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引入先进的技术、引入高端的管理人才,要立足引入产业链顶端的研发中心,促进科技与项目、企业对接,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扶持孵化器、创业园、创意园、创客园等各类创业基地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回归工程”,加大招商力度,鼓励、吸引、支持恩施籍在外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能人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稳定的人才引进渠道和工作机制,力争通过招商引技、招才引智,极大提高我州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融入信息化、推进互联网+发展,积极推进大数据、会展平台、投融资平台、论坛智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招商,大力推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招商,努力扩大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招商,促进资本、人才、智力、信息、技术、服务等市场要素流通聚集,提升发展内动力。

大力推进精细化招商。切实做好招商引资信息工作,构建覆盖全州、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招商引资信息工作网络和平台。进一步聚焦拓展重点招商区域,在巩固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同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等重点经济区域,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聚焦重点招商对家,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国企、省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引进大企业、好项目,提升项目水平。突出精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地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项目招商和专题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强化园区招商,严把项目入园关,从大项目、好项目入手,以园区功能化主动招商,加强多方位合作,形成了园区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注重以商引商,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广泛利用各种人脉与平台资源搭建客商通道,依托异地省级商会及相关中介组织,加快建立招商联络处,吸引客商投资,打造“黄金客商链”,发挥引商磁效应,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已落地企业“二次招商”及上下游产业招商,形成产业集群。探索网络招商,有效利用网络、通讯、社会媒介等平台,加强信息对接与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向客商推介优势项目、产业优势、区域优势,锁定重点联系对象进行对接,促成投资合作。优化环境招商,完善大交通、大市场、大物流、大平台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推进由政策优惠招商向优化营商环境招商转变。

2、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开启提质增效新模式

积极推动外贸主体建设。加强对外贸主体培育,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自营与外贸并重,引导更多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持续推进“外贸三项工程”,突出抓好骨干企业跟踪服务、成长企业主体培育和出口企业孵化扶持,强化对“双外”企业的引进支持。通过主体培育,力争每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5家以上,到2020年全州出口备案企业达到600家,有出口业绩企业突破200家,出口额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0家,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50家,出口额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家5家。

积极推动出口基地建设。依托我州资源环境、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产品出口基地。着力推动全国有机硒茶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100万亩国家级茶叶出口基地的创建和申报;着力推动全国富硒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富硒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形成完整的硒产品基地产业链;着力推动湖北省光伏电子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做好建始光伏电子产品出口基地;着力抓好恩施、利川、巴东中药材基地、来凤、咸丰、恩施、建始等县市食品基地、咸丰县石材基地、宣恩县果品基地建设,支持部分县市蔬菜出口基地建设及升级工作。到“十三五”期末,力争每个县市有2至3家省级基地备案,全州有3家以上的国家级基地备案。

积极推动出口品牌创建。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加大对企业品牌创建、产品技术更新的支持力度,推进优势产业品牌创建,以品牌带动出口结构优化与效益提升。重点整合和培育硒产品品牌,推动硒产品出口;积极支持全州茶叶出口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培植茶叶名品,提高我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围绕薇菜、莼菜、山野菜、葛粉、蕨粉、香菇等资源支持恩施州特色农产品出口品牌创建,扩大恩施特色资源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支持氨基酸、中药材出口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力争“十三五”期末培育2-3个有竞争力的外贸自有品牌。

创新新型贸易服务方式。鼓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努力为企业在境外设立办事处、建立营销点、开展境外知识产权备案等方面提供便利,及时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鼓励企业创新外贸营销方式,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支持企业发展境外电子商务。积极引进贸易综合服务体,推动外贸服务优化升级;加强对新增出口企业的业务培训,对企业出国参展、考察、宣传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建设批发中心、营销中心、展示中心等;支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争取正当合法权益,减少涉讼风险。

3、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发展共建、信息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加强与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圈的交流合作,构建区域间经济互补、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力做好“央企对接”。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密切交往,争取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10个以上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切实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大与中南民族大学恩施发展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恩施富硒产品开发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力度,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推进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和全国旅游扶贫试验区试点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主动学习、接轨、配套、服务中国(上海)自贸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实现开放发展。

4、大力推动通道口岸建设,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

全面推进大通道建设。进一步发展航空运输。积极争取国际旅游包机,拓展国内重点城市航班,提高直航率。积极建设水上通道。依托长江、清江建设巴东港、恩施港,打造武陵山区水上门户,开辟“黄金水道”。加快推动“网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运,尽快实现信息网络无缝对接和公铁直达、江海直达。到2020年实现州城与武陵山中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州城与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

加快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推进恩施机场国际航站楼、边防检查站等开放一类航空口岸的硬软件建设,加大开放航空口岸争取工作。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行“联网审批、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主动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三峡城市群建设,加强与宜昌、万州、黔江等地机场、铁路、公路等通关合作。进一步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建设与服务,加快推进航空口岸、海关、边检站及铁路、公路货物监管区建设,提升通关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大平台建设。大力打造园区平台。发挥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大力引导国内外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集群式承接项目落地,真正把园区打造成招商引资的“洼地”、城市发展的“高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积极申办海关特殊监管区。借鉴相关省市自贸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经验,在争取设立恩施海关的同时,尽早规划和申请在条件适宜园区创建海关特殊监管区与保税物流中心,助推我州对外开放上新台阶。做强会展、节庆平台。围绕全州富硒产品、药材、茶叶、旅游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硒博会、药交会、茶交会、旅交会等产品交易会的影响力,持续办好生态文化旅游节、女儿会、热气球节,力争建成武陵山片区会展经济龙头。

(三)推动商贸流通健康发展,实现商贸发展新突破

立足资源优势、谋划好商贸流通发展大格局,持续推进大商贸,加快培育大市场,切实搞活大流通,着力将我州打造成为武陵山区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富硒产品交易中心、全国土家美食中心、全国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中心。

1、强化现代商贸物流功能,建设武陵山商贸物流中心

优化商贸发展大格局。大力完善提升州城中心商圈、县市商业特色街和乡镇商业点三级商贸体系。按照“引领时尚、繁荣繁华”的要求,建设好恩施市、利川、来凤“一主两副”中心商圈,着力优化提升恩施州城商贸中心,完善州城“两带、两圈、两区一中心”的商务功能布局,使恩施市成为武陵山区商贸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利川、来凤区域商贸副中心城市建设,合理布局中央商务区、商贸会展服务区、创意产业发展区、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生产服务区;持续建设好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等县域中心城市商贸服务中心。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1个“百亿商圈”和8个“亿元市场”,促进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通,形成辐射武陵山片区的商贸物流大市场。

提高商贸物流枢纽功能。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建设要求,积极推动恩施铁路物流园、恩施松树坪物流园区、利川市物流园区、来凤县龙凤物流园、建始火车站物流园区、宣恩县椒园物流园区、咸丰县城东物流园区等十大物流园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设好园区商品交易市场、常温配送中心、零担配送中心、电子物流物资配送中心,强化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发挥好物流园区的中枢功能,进一步彰显我州在武陵山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地位。

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把物流作为商贸流通的突破口,做好全州配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全州物流分拨中心、市县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配送节点,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需求匹配的配送网络。依托全州十大物流园区,合理规划综合型和专业型的物流分拨中心;按配送区域和制造业基地周边布局、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公共配送中心;推动建设服务连锁经营、网络销售企业的跨区域配送中心。积极推进县、乡(镇)、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邮政、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促进龙头配送企业依靠电子商务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配送模式,建立完善“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着力提高农村商业网点统一配送率,推广农产品直供直销模式,加快促进农村商品双向流通。

夯实商贸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品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武陵建材城、硒都茶城、国际汽车城等市场的区域影响力。积极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中城市营销地批发市场以及城市农产品销售网络,重点建设好清江流域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恩施华硒农产品批发市场、航大、利川大北门、建始高坪等农贸市场;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公益性的农产品市场,积极推广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中转站,分拣中心网点布局。规范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按照“总量控制,优化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加油站,确保实现“促发展,惠民生,保供给”的目标。至“十三五”期末,全州规划发展加油站122座,成品油销售量达到80万吨。积极培育典当市场、拍卖市场、旧货市场、租赁市场,打造商业市场的新形态,促进市场发展壮大。

提高商贸物流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流通”。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将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作为出发点,促进全州物流企业效率提升和物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全州重点物流企业中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北斗车载定位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自动化和可控化。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选取部分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地区、社区、企业等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创新标准实施推广新途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技术、服务流程、内部管理等标准的实施应用,培育商贸物流标准化服务和管理品牌。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全州商贸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解决物流信息不对称、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矛盾,促进货源、车源、物流服务等高度匹配,为供应链相关企业提升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有利条件。鼓励建设提供供应链一全化的专业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物流平台资源,促进跨区域、跨行业间及行业内的信息共享。

2、大力发展特色商贸服务,建设全国富硒产品交易中心

围绕世界硒都品牌,以服务富硒产业发展为核心,培育富硒品牌,把恩施建设成为引领武陵山区、畅销全国、辐射全球的富硒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

积极支持硒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恩施富硒土壤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引进资金与技术雄厚的硒产品龙头企业,带动富硒产品的种植、养殖和结构调整,提高富硒产业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着力建设好五个百万亩基地暨富硒茶叶、粮油、中药材、特色果蔬,烟叶等五大类富硒产品标准化基地,促进硒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富硒工业园区建设进程,引导硒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向富硒工业园区聚集,提升企业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一批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恩施硒茶”公共品牌,支持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关联度”的富硒产品,培育一批具有恩施特色的“富硒”品牌。力争经过努力,逐步形成涵盖富硒植物营养、现代农业、绿色饲料、有机食品、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富硒产业集群。

持续推动完善硒产业链。引进发展硒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加强富硒产品的品牌培育、推广。引导世界知名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在恩施建设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推广中心、营销中心、售后服务中心,鼓励研究机构在恩施设立富硒产品开发利用学术交流中心。

建设富硒产品交易市场。完善发展富硒产品商贸物流体系,促进富硒产品行销全国。建设中国富硒茶叶交易中心。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把恩施硒都国际茶城打造成“中国富硒茶叶交易中心”,将产品展示、文化展示、旅游展示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有机结合,使恩施硒都国际茶城成为恩施州富硒茶叶对外销售的重要平台、全州富硒茶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进一步加强华硒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华硒生态园、恩施富硒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大力拓展硒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推进各种形式的硒产品市场营销,鼓励企业发展连锁专卖、超市经营、大卖场专柜经营等销售业态;支持企业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建立富硒产品交易中心与分中心,开展品牌宣传、产品推介、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支持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强化网络销售力度。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引领作用,争取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由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由省商务厅、省农业厅和恩施州承办,努力把硒博会打造成规模化、常态化、吸引力强的开放平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博览会。加大对外参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参展机制。

3、加快推动生态旅游商务,建设全国休闲健康养老养生中心

鼓励各县市依托生态景观区,大力发展休闲健康养生服务业,带动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努力把恩施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健康生态养生中心,成为全国最佳适宜养老居住市州。

积极推动特色发展。合理布局全州休闲健康养生服务业,推动各市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大力打造恩施市“清江画廊”生态走廊休闲健康养生服务业,重点开发浑水河—华中药用植物园—渔塘坝—太山庙—石灰窑—红土古镇—红花淌石林一线,突出旅游、药用植物园、休养度假养生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咸丰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结合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坪坝营生态养老基地。建设好利川民宿养老休闲基地,利用主题村落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生态旅游名镇建设三大平台,打造一批乡村民宿休闲养老基地。充分发挥苏马荡“植物王国、夏季凉都、景观天堂、风情窗口”特色,打造成充满现代气息、具有民族特色、基础设施配套完备的养老休闲特色小镇。依托野三峡景区独特的气候景观条件,围绕“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将建始花坪打造成集康体养生、露营自驾、户外拓展、研学旅行、乡村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基地。积极开发利用巴东、宣恩、来凤、鹤峰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健康休闲养老养生基地。

大力培育服务主体。积极引进大企业,支持发展大项目,建设功能完备的康复医疗中心、自助养老中心、养老示范中心、特色商业中心和运动休闲中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进网上营销,探索健康休闲生态养老养生经营新模式。大力发展散户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普及特色类、农业体验特色类、生态渔家特色类、生态养殖特色类等各具特色的农家健康休闲生态养老养生模式。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散户经营的水平和能力,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干净卫生,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丰富完善服务品种。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服务。依托恩施医药资源丰富优势,大力举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扩大中医药保健服务。加快发展健康护理业。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家庭护理等服务,发展康复护理,以满足人群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鼓励民办护理机构增加床位,推进社会资本开展以老年人群为对象的养老护理服务,以孕婴为服务对象的母婴护理。积极发展养生养老旅游服务,整合优质中医药资源、生态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依托各县市健康养老休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健康养生养老、康复、体育和医疗旅游。

4、持续发展民生服务业,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1)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建设全国土家美食中心

积极推动以土家美食为特色的餐饮服务发展,带动恩施餐饮服务业振兴繁荣,成为恩施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加强对土家美食文化的传承创新。鼓励餐饮企业与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土家饮食文化的研究,通过对土家特色餐饮的挖掘、整理、创新,丰富土家美食品种,培育打造土家民族特色浓厚、菜式丰富、口味精妙、营养平衡的土家美食体系;鼓励餐饮企业应时代变化,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国内各大菜系及国际餐饮业特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类型多样、风味独特的土家菜品体系,提高恩施土家美食的竞争力。

积极推动土家美食品牌建设。挖掘、培育、开发与创新民族特色菜系和菜品,通过商标注册、包装宣传等手段,推出四季特色名菜,着力打造恩施土家宴、土司宴、苗王宴、硒品宴、药膳宴、养生宴等一批代表性品牌菜品和小吃。振兴餐饮“老字号”,开展“老字号”餐饮企业调查和保护工作。培育、认定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文化特色的美食名街、名镇(乡)、名企、名店及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打造出一批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土家美食的知名品牌。

创新土家美食营销方式。依托网络资源,建设土家美食网站、期刊、研究院,对土家美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宣传推广,重点加强恩施八宝、十大新派土家菜、十大特色小吃的宣传推广。定期举办土家美食文化节,组织参加全国及国际性美食节会活动,促进饮食文化的交流合作和宣传推广,提高土家美食文化的知名度。

(2)加快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构建现代服务消费体系

积极推动家政服务消费。开展“家政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大力培育家政服务企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城乡待业人员、各类创业者进入家政服务业。加大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技能,扩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加强服务监督,力促传统家庭服务行业转型发展。

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消费。以社区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和其他相关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逐步建立覆盖全州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准入制度、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步入专业化、正规化、法治化轨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和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养老机构及相关服务供给能力。

深入推动信息服务消费。积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推进养老机构、社区、家政、医疗护理机构协同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金融集成电路卡(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多应用。充分挖掘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培育多元消费增长点。

(3)大力宣传绿色理念,推动形成可持续消费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积极推进绿色旅游,最大限度减少旅游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5、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积极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协调发展的商业生态。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恩施“和润城”等大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作等多种组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积极发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健全扶持商贸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在企业设立、变更等方面提供便利,积极培育限额以下商贸流通企业升限入统,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出台政策,减少商业营运成本,吸引更多个体户进入商贸领域创业,增强就业吸纳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培植年商品零售额过10亿的5家、年商品零售额过5亿的10家、年商品零售额过过亿元的15家。

切实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贯彻“非禁即入”的政策,打破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清理规范涉及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废止排除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分割市场规定,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商贸流通企业的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建设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系统。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鼓励行业协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倡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形成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

(四)积极建设武陵山电子商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

实施示范引导工程。加大电子商务示范引导,先期推动全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应用电子商务,全州限上商贸企业建立自主电子商务平台或者借用成熟的第三方平台建网点,促进华硒农产品批发市场、武陵建材城、中国硒都茶城、时代家居城及恩施电器城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全州A级景区、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和旅游服务中心建立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涉农龙头企业与全州4000多个专业合作社实现网上对接。鼓励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加大政府机构等公共事业单位在采购、招投标、药品采购等公共领域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通过政府、企业、行业等带头示范,促进全州电子商务发展。

推动发展电商平台。通过引进、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交易规模大、商品类别全、市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的大型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在做好大型电子商务项目的引进入驻工作的同时,自主打造1—2个国际化的大平台。到“十三五”期末,恩施市入驻100家以上的电商企业、网店、年网上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达到2家;年网上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独立平台、自主平台)各5家以上。利川入驻100家以上网店、年网上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达到1家以上,年交易额以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独立平台、自主平台)各4家以上;来凤入驻100家以上网店,年网上交易额3亿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达到1家以上,年网上交易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电子商务独立平台、自主平台)各2家以上,其他5个县各县电子商务年度网上交易额达到2至5亿元以上。

大力建设电商园区。全州建设6-8个上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电商产业园区,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孵化、培训、仓储物流配送、产品加工包装等一条龙服务。建设3个大规模、现代化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综合园区。整合全州仓储物流配送资源吸引快递和物流配送入驻,完善配套功能,形成立足园区,辐射全州的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电商企业提供从设立到运营的全方位服务。

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紧紧抓住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市)和国家大力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机遇和有利时机,并与实施“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争取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基金,加快我州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及早实现村村户户流畅连通互联网。积极开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县市试点”创建活动,强化对农户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体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鼓励农村居民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设备工具在网上推介、销售产品、采购商品。“十三五”期间,力争在来凤、鹤峰两个国家级试点县的基础上,其他六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行列,实现全覆盖。

积极推进移动电商。积极布局移动电子商务,抓住新一波移动电子商务潮流。鼓励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利用移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服务,尽快完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在把传统电子商务业态向移动端迁移的同时,积极发展移动支付、手机缴费、转账、订票、远程无线医疗、移动MASP、移动广告、手机游戏等业务,加快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为全面开创精准扶贫竞进小康新局面作贡献。

(五)扎实推进商务精准扶贫,实现商务扶贫新目标

坚持用开放的理念指导扶贫、用市场的办法推动扶贫、用社会的资源助力扶贫,将商务发展的理念根植于精准扶贫之中,以开放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开放合作的意识推动精准扶贫;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对口帮扶;加强贫困地区出口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对外劳务合作和劳务外派推介,争取市场体系建设项目支持农村发展,深入硒产品与电子商务对接融合,着力做好农产品、硒产品的营销推介,切实解决贫困村用油难问题。

(六)加强项目建设,形成商务发展新支撑

围绕“十三五”商务工作目标和发展重点,着力在市场建设、物流园建设、健康养老建设、电子商务建设、成品油建设、大通关平台建设六个方面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为全州商务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市场体系建设项目

加强对人民群众生活重大影响的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的菜市场。加强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富硒交易市场和茶叶批发市场,加大对再生资源市场的建设。规划建设项目145个,重点项目包括:标准化农贸市场项目,在各县市区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91个。中国富硒茶叶交易中心项目,以恩施国际硒都茶城为基础,新(扩)建茶叶交易中心、茶叶文化展示中心、茶叶产品展示中心、茶叶旅游集散中心、茶叶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仓储物流冷链配送中心。恩施国际汽车城项目(续建三期),用于新车旧车市场、汽车配件用品销售。恩施再生资源产业园项目,用于全州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武陵山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咸丰唐崖土司古城建设项目,按1:1恢复当年的土司城,建设土家族民俗风情园,修建商业步行街、游客接待中心及游乐设施等。恩施中国女儿城建设项目,建设包括女儿会文化广场、剧场、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服装商贸城、商业街及还建房、商住区和其他公共设施。

2、物流园区建设项目

重点加强恩施华硒物流园、恩施铁路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建设项目27个。重点项目包括:恩施华硒物流园二期工程(续建),重点提高物流园物流仓储、农产品批发综合功能,建成后年货物处理量370万吨。恩施铁路物流园续建工程项目,完善铁路物流园信息服务、市场交易、仓储、城市配送、办公等功能。恩施大道(鄂西南)物流园项目,建成一个集加工、制造、冷冻、仓储、运输、包装、信息交换、销售、结算等功能的综合性物流平台。

3、健康养老养生项目

打造全国健康休闲养生养老中心,上马一批精选项目。“十三五”时期,新建、续建项目达到32个。重点项目包括:恩施柳州城巴源神居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包括老年大学、接待中心,护理医院、超市、度假酒店、老年公寓、幼儿园等配套设施。恩施福源老年公寓项目,具体包括老年单体高级公寓、普通联体公寓、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购物中心、疗养中心等。新建咸丰芭菲小镇旅居养老中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探索养老养生模式。新建巴东野三关休闲养老项目、建始县花坪度假休闲风情小镇,打造集避暑、养生养老、探险、观光等一体休闲养生养老基地。

4、电子商务项目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落实“互联网+”行动。规划期内新建续建项目25个,重点项目有:武陵山电子商务交易中心项目,按照“一主两副、五县竞进”的总体规划布局,规划在恩施州城建设一个辐射武陵山区的集电子商务大楼、电子商务平台和维护、云计算中心、高端智能化仓储物流以及电子商务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各县市建设分中心,形成州有综合产业园、县(市)有电商产业中心、乡(镇)有电商服务中心、村有电子商务网店的区域电商网络。中国硒源硒产品营销中心项目,建设恩施富硒特色产品展销综合楼,建筑面积2.6万元平方米。恩施龙凤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包括电商展示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仓储分拣中心、培训中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电商服务站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咸丰县、宣恩县建立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乡级电子商务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点,以推动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县市。

5、成品油分销体系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成品油项目,做到惠民生,促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州新建成品油项目4个,重点项目包括:新建加油站项目,在全州规划建设加油122座。新建巴东中石化荆门——宜昌——巴东成品油管道工程,主要建设成品油管道站场和管道线路及配套设施、与长输管道配套的油库工程建设部分,包括荆门油库、宜昌油库和巴东油库共三座油库的建设及巴东油库配套的成品油转运的码头工程建设部分,以满足油品供应之需。

6、大通关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大通关平台,加速全州进一步对外开放。规划期内建设项目5个,重点项目:恩施边防检查站项目,建造营房和训练场所,完善口岸建设基础设施。恩施海关业务用房项目,建设业务办公用房,以提升通关效率。恩施国际航站楼改建项目,将恩施机场T1航站楼改建为国际航站楼,进一步促进恩施对外开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州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州商务局牵头推动的全州商务发展的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十三五”商务规划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主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制度,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推动项目引进实施。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业协会运行机制。

(二)强化部门协作

加强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作,使规划项目及时纳入到了州、县市规划部门的全局规划中。加强与交通部门协作,共同推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强与民政部门协作,使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得到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与统计部门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商务统计;加强与旅游、文化、财政金融、工商管理等多部门的协作配合,推动商务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上下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形成同级部门密切协作、上下级部门联动协调的运作机制,全力推进全州商务工作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增强全体干部的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党员干部敬重事业、淡泊名利,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政为民的水平。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队伍奋发工作。

(四)重视人才引进

强化商务行政管理人才、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先进专业技术的领军人才。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强化与国内高等院校紧密合作,积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快培养一大批我州急需的对外贸易、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服务、会展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分用好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积极倡导“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促进各类商务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州商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落实政策支持

抓紧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得到更多中央、省财政对我州商务发展的支持,积极争取州财政、县市财政对各市、县商务工作的支持。切实落实国家、省、州支持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商务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各种配套费用。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为商贸企业开展商铺经营权与租赁权、商标进行抵押质押融资。提高商务企业授信额度,积极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逐步扩大企业流动资金的贷款贴息面和补贴额,为企业融资提供绿色通道。

(六)搞好监督评估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各县市商务部门要根据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将重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层层下达,使县市商务部门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思路、明确责任。加强年度计划与本规划衔接,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强化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跟踪分析;着力抓好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强化责任制。州商务局按年对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检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及时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变化,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可按照相关程序对规划作出适当调整,使规划符合实际和具备可落实性,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