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栏目: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08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全媒体记者 廖时雨 通讯员 杨春武 王联炳

宣鹤高速匡家坳大桥。 (宣恩县交通运输局供图)

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亦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

十年寒暑,春华秋实。恩施,这座昔日偏远的小山城,从闭塞到开放,从边缘到前沿,从大山到世界,发生了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恩施州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把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争分夺秒、奋发有为,谱写了恩施改革开放发展的辉煌乐章。

回首十年变迁,数据最有说服力。十年来,恩施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537.72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1302.36亿元,年均增速7.7%。各类市场主体由10.4万户增加到37.3万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0.8%提高到3%。特色产业基地达到698万亩,恩施硒茶、恩施土豆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大幅提高,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国事活动用茶。立讯精密、传化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建成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工业增加值由129.68亿元增长至240.37亿元……

创新转型

唱响提质增效“主旋律”

时光长河滚滚向前,总有一些重大节点、重要历程,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册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我州生态良好,资源富集,但生态、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曾经,大量建材企业和化工企业扎堆进驻。一段时间里,资源型工业奠定了恩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业态的低端,给恩施带来的“伤痛”也越发显现。

资源型工业占比过重,加工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工业结构脆弱,对气候、环境、政策等因素依赖性过强,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大幅度起伏波动。

面对时代考卷,突破性发展工业,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州域经济实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逐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并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质扩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工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自2018年我州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三年行动以来,落实技术改造奖补政策,为企业兑现技术改造奖励性补贴近7000万元,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5.0%、47.9%、49.7%,2020年我州获评湖北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成效显著市州。

一段艰辛的历程后,我州企业创新发展能力进步明显。如今,我州有20家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全州规上工业企业中设有研发机构的达到43家,占比提高到13.23%,27家企业聘请省内专家担任“科技副总”。全州新增3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2家,其中规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家,占比由“十二五”末的4.42%提高到11.3%。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企业被认定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科技小巨人或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建成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众创空间7个。

立足生态

跑出绿色崛起“加速度”

2月7日,水利部官方网站发布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公示,全国11条河流上榜,其中,湖北清江为湖北省唯一入选河流。

清江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恩施儿女千百年来的母亲河。

前些年,随着沿江两岸越来越多的畜禽散养废弃物、钓鱼饵料、游船垃圾等污染源的出现,清江美景“大打折扣”。

我州坚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作为最靓丽的名片,向绿而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清江带来了新生。

2018年,湖北省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打响;2021年1月1日,清江水域启动十年禁捕,进入全面休养期。一条河带来一城美,2020年、2021年,清江分别获评“省级幸福河湖示范”“全国美丽河湖”称号。

清江的故事是我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的一个缩影。绿色低碳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容量”,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充要条件”。

作为清江流域发源地,全州境内山峰、森林、峡谷、湖泊、溶洞等自然天成,有秦岭、武陵山、大娄山三大山系,喀斯特地貌占全州总面积的54.4%,森林覆盖率超70%。这不仅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更为发展数字经济、水经济、碳汇经济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十年来,我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旅游行业品牌创建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66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6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3.1%、15.1%。直接带动10万余人就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余万人就业。恩施荣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成功创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个湖北旅游强县、7个湖北旅游名镇,4A级及以上景区达到22家,其中5A级景区3家。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游客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以利川苏马荡、建始小西湖、建始花硒谷、巴东野三关等为代表的“中医药康养+避暑养老”新模式初步形成。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服务业比重提升。2021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23.0:59.8,与201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7.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1个百分点。

开拓奋进

按下经济发展“快进键”

2021年9月28日,为期3天的第六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州城落下帷幕。

同年,我州先后组织开展了天津、兰州、杭州、北京、上海、南京等文旅推介活动,硒游线路和产品得到各地旅行商和游客的青睐,一场场盛会也再次把“硒”——这块恩施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硒产业大放异彩,为我州经济发展增添一股强劲动力。

我州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打造清洁能源、硒精深加工、现代烟草、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六大产业链。其中,全州硒产业综合产值从2015年的331.3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37.17亿元,年均增速达13.97%,硒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年产值从2018年的83.9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7.87亿元,实现产值翻番,并建成国家级硒产品检测平台、省级硒产业技术与临床应用科技平台、全国首家硒资源交易中心;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472万千瓦时,2021年累计发电115亿千瓦时,实现综合产值85.67亿元;全州现有电子信息及通讯企业70家,建成一批专业化园区,形成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2021年实现综合产值40亿元……

十年拼搏奋进,重磅项目多了起来。今年,我州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10个,总投资2280亿元,年计划投资490.4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65个,总投资863.8亿元,年计划投资161亿元。恩施机场迁建、沪渝蓉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利咸高速、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恩高宣快速通道、新机场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发展共享,群众口袋鼓了起来。2021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54元,比2012年增长10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突破万元大关,2021年达到13307元,比2012年增长139.4%。

东风浩荡当乘风直上,百川汇聚应破浪前行。如今的恩施,正当永葆奋斗韧劲、铆足前行干劲,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