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对恩施州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00026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0-10-14
恩施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对恩施州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20200026号提案的答复

曾小玉、唐红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州产业就业扶贫工作的提案》已收悉。提案指出了我州产业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是一个剖析问题深、联系实际紧、质量水平高的提案。在接到主办任务后,州政府扶贫办高度重视,组成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对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抓引导,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落实情况

(一)评先争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别于2018年、2019年授予王光国、董高全国脱贫攻坚奖,来凤县农园果蔬合作社理事长向辉已纳入今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公示对象。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对我州4个集体、10名个人予以表彰或通报表扬。州委州政府每年对脱贫攻坚典型代表予以通报表扬(共363个集体和375名个人),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经报请州委、州政府同意,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在全州开展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选树表彰一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致富代表。各县市也分别开展了“脱贫攻坚榜样”“我脱贫我光荣”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脱贫光荣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邀请部分“尖刀班”进行交流发言,分享介绍各自在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经验做法,供全州“尖刀班”学习参考。

(二)提升贫困群众实用技能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全州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培训3852人,目前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369人、技能提升培训2560人、创业培训755人、创业意识培训3137、岗前培训313人,组织开展劳务协作培训890人。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培训3477人,同时7319人报名参加公共卫生辅导员培训,各项线上培训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全州产业扶贫(农技)指导员围绕我州水稻、玉米、马铃薯、茶叶、油菜、果树等产业,积极到村、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州、县、乡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员1179人,共开展技术辅导、培训2557次,为贫困村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疫情期间,举办13期“农技视频课堂”,开展线上技术指导服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启动“一村多名大学生”招录计划,全州1010人参加考试,计划招录518人,经过三年专业培训,输送到农村一线工作。

(三)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持续在全州推行“121+X”(一村1个主导产业,建立2个合作组织,对接1个龙头企业,带动若干个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山林入股和定单生产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解决贫困村(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市场等问题,实现了贫困村(户)与市场主体抱团发展,将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在2016年10月全国产业扶贫论坛和2017年6月石柱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上,我州就“121+X”产业扶贫模式做了典型发言,得到充分肯定。目前,全州729个重点贫困村链接了1257个产业合作社、729金融互助合作社(站),对接了602家龙头企业。比如,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经营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即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定价收购,村集体经营公司负责出资建设基地、组织采收,贫困群众负责田间管理,所获收益由村集体经营公司与贫困群众实行2:8分成的带贫模式),在龙马等5个村先后发展全托管抹茶种植基地500亩,发展订单抹茶种植基地1073亩,带动贫困户745户1516人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6000元。

二、关于“强职能,培强扶优产业扶贫市场主体”的落实情况

(一)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全力抓好龙头企业发展工作,全州创建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3家、州级126家。开展州级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全州163家农业企业递交了州级龙头企业申报材料,其中新申报企业达到93家。加大新型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全州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44家,家庭农场3866家,带动贫困户24万户,带贫率达到75%。今年,为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扶贫项目建设,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扶贫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通知》,出台《恩施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围绕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力谋划一批产业、就业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项目入库,进一步提升项目库建设质效,规范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全力推进扶贫项目复工复产。

(二)深入调研,提升就业培训精准度

精准摸排就业意向。以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保障工作组名义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摸排工作的通知》,对全州累计登记有外出务工意愿46.5万人中还未外出的6.6万人和受疫情影响又失业返乡的4590人进行摸排分析,掌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帮扶对象。在此基础上,州扶贫办、州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精准掌握我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及转移就业情况,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信息台账。全州共摸排统计农民工80万人次,春节后全州有外出意愿46.7万人,已经外出44.3万人,未外出2.4万人。精准实施就业培训。为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贫困村农村劳动者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着重打造“恩施厨娘”“恩施月嫂”等劳务输出品牌。精准对接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州举办网络招聘会26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37期,服务州内外企业3357家次,共向全州提供就业岗位16.6万余个。同时,充分发挥驻村“尖刀班”力量,将州内和杭州、黄石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就业岗位送达贫困家庭。目前已通过自主择业就业、劳务协作安置、公益性岗位安置、扶贫车间吸纳就业等方式实现易迁人员就业近百人。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州委、州政府专题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出台《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工作方案》《恩施州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路线图》。今年,州农业农村局组织遴选了16个“新进规”农业企业名单,制定了“一企一策”方案,建立领导联系服务机制,指导帮助企业实现“小进规”。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产业扶贫,对符合条件、信用良好、有带贫能力的农业产业市场主体,根据发展规模和带贫情况,给予信贷支持。

三、关于“抓落实,促推产业扶贫政策延伸覆盖”的落实情况

(一)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出台人才引进实施方案。由州人社局代拟的《恩施州抓创业促产业稳就业实施方案》已由州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通过实施“能人返乡、专家联姻、博士引进”三项行动、“新增一批、壮大一批、激活一批”三个计划、围绕“工业经济、乡村振兴、新兴产业”三项服务,有效促进创业实现稳就业。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各类人才培训力度。开展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43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基层农技服务力量薄弱问题;开展农村创业人才18908人次,企业人才7312人次,专业技术人才2300人次,农业领导人才350人次,为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示范效应。

(二)在框架范围内拿出新招实招

科学划定“两区”。省政府划定我州“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任务面积230万亩,我州实际完成任务数约230.79万亩,其中功能区耕地面积约185.53万亩,保护区耕地面积约45.26万亩。在划定工作中,为减少对后续产业发展的限制,我们认真研究划定标准,灵活应用划定政策,克服我州山多坡陡、地块凌乱的不利因素,尽量保证“两区”地块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实现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两区”面积204.8396万亩,占比89%。持续推行全域“绿色化”。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印发《州农业农村局 州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关于印发恩施州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在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品种上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全州开具使用累计37393张,使用合格证的生产经营主体累计456家,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累计6365.9吨。推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三品一标”有效企业达到165家,比上年底增加21家;认证产品387个,比上年底增加17个。认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9个,面积104万亩;建成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5个,面积4.125万亩。创建2个省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共32万亩、1个省级有机农产品基地0.5万亩。

(三)深入推进多层次协作机制

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今年以来,杭恩双方已召开党政联席会议3次,8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分赴结对区县对接互访。杭州市已到位财政帮扶资金4.98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10965.7万元,下发帮扶项目计划200个,项目开工率100%,资金拨付率64.5%,第三批项目计划文件将于9月底印发。杭州市已累计帮助恩施销售各类农特产品80987.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55371人次。恩施州“点对点”输送贫困人口到浙江地区4018人次,恩施籍贫困人口已在浙江省返岗复工12454人次。深入开展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今年5月11日,州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中央单位驻恩施州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了解中央单位挂职干部工作及生活情况,听取大家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恩施发展大计。大力倡导企业帮扶。围绕开展今年“10·17”扶贫日活动,印发活动方案,鼓励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组织及个人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贫困村、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山地农业发展方向。“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我州地形地势的真实写照,唯有发展山地农业才最能发挥我们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在产业上,继续将“两消除”“六个清零”的任务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住冬春两季产业发展黄金时节,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另外,对已发展且存在风险的产业,要高度关注,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发展。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式,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二)坚持培育市场主体。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和资金、技术、管理等高级要素组织能力的市场主体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本地培育、扶持壮大等,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鼓励其到贫困村建基地、修厂房,对接贫困村、贫困户,打造产业扶贫强大引擎。

(三)坚持开展科技服务。通过科技指导服务,提升贫困群众产业致富的“造血功能”。统筹全州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力量,完善产业扶贫指导员工作制度,根据产业时令需求,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组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巡回指导、政策宣传。州级指导员要对各县市主要特色产业涉及重点乡镇、重点村实行全覆盖,县级特派员要对各县市所有乡镇、村进行全覆盖,乡镇农业服务部门要实行包干划片制,对本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指导服务。

(四)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坚持主导产业工业化发展,整合技术、生产、管理、市场等各个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枢纽,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向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的全产业链转型,推进扶贫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市场化发展,利用杭州-恩施东西部扶贫协作、省“616”对口支援工程等各种机遇和政策,充分挖掘机关、军队、学校、医院等资源,搭建贫困村农产品直供直销平台,大力推动以消费促扶贫;建立电商平台,对接超市、专卖店、批发市场等传统市场,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和平台,实现主要农产品订单化生产,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坚持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着力培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成中国驰名商标引领、州域公用品牌统筹、“三品一标”作支撑、企业品牌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格局。

(五)坚持完善人才机制。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及相应实施细则,健全就业扶贫制度保障,加强政策督办,确保政策及时落实落地。统筹开展精准扶贫中心工作、行业扶贫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加强州直、县市之间的沟通指导和工作统筹对接,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人员、经费、设施设备保障,在工作人员力量合理分配、开展系统业务培训、提升服务平台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六)坚持深化劳务协作。深入开展与杭州东西部扶贫协作,继续巩固与黄石等地的劳务协作关系,持续开展主题招聘活动,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和岗位信息宣传力度,探索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七)坚持提升就业技能。不断优化精准扶贫等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内生动力。紧跟市场需求,深入开展并不断优化精准扶贫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内容及形式,让贫困劳动力再次走进课堂接受劳动技能、乡风文明、安全生产等知识教育,提升就业成功率。

感谢两位委员对产业就业扶贫工作的支持!

恩施州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