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黄楚平同志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读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2-10-25 加入收藏
《黄楚平同志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读
日期:2012-10-25 15:36

    编者按:10月22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为帮助大家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指导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市扶贫办特作如下解读。


    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直接关系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全局
    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央、省委分别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国、全省发出了推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动员令,为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难得机遇。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全局;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是促进全市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幸福宜昌的重大举措。 

    深刻认识扶贫开发任务的艰巨性 
    全市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仍是全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一是贫困人口多。目前,按照国家新确定的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人口标准,全市对应的扶贫对象为233480户、606092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2.3%,高于全国的12.7%、全省的20.2%;二是贫困差距逐步拉大。扶贫开发重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市的差距,由2005年的8777元扩大到2010年的243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由2005年的1144元扩大到2010年的2522元。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有扩大趋势,贫困县与发达县市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贫困地区几个县经济总量之和,还赶不上东部平原地区一个县市区的水平,特殊类型贫困问题日益显现,进一步影响全市脱贫进程;三是返贫因素难以根除。我市贫困地区生态和产业支撑比较脆弱,抗风险能力不强,脱贫根基不稳,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等风险,极易返贫,导致返贫率居高难下;四是脱贫成本高。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部分自然村仍然不通公路,这些地区往往地形复杂,建设成本高,投入需求大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脱贫难度相对加大;五是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贫困地区往往是封山育林区、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区,在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压力较大。尽管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极易陷入“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困局。 
        
    牢牢把握机遇,切实用好机遇 
    从宏观层面来讲,今后五年是关键五年,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扶贫角度来看,国家已经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的十年规划,省委省政府已经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关政策,为我们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这些机遇都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流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稍纵即逝,抓不住就会发生空间转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机遇可创造,机遇靠抢抓。当前,我市已有秭归、长阳、五峰三县被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范围,兴山、远安正在积极争取进入秦巴山片区扶持范围,省委常委会议定,将远安县、兴山县纳入湖北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这是重大历史机遇,全市上下要通过不懈努力,切实用好机遇。 
  
    扶贫规划要突出项目支撑 
    “硬资源跟着软资源走”。各地要高度重视和扎实做好扶贫项目的策划、论证、储备工作,谋划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扶贫效益显著的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把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作为先导工程,把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作为根本举措 
    贫困地区长期受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的困扰。要以实施规划为契机,分步实施一批项目,下决心尽快补齐这方面的短板,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要把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作为扶贫攻坚的先导工程和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完善交通体系,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地理环境;要抢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抓好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统筹解决好工程性缺水和中小河流防洪安全问题,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生态走廊建设、双低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和环境改善;要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在加强完善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医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把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根本之计和长远之策,建立健全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高素质师资力量投身贫困山区教育事业,通过育人扶智、提升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没有产业的支撑,扶贫开发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要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和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支柱产业,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格局。要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继续把柑桔、茶叶、油茶、魔芋、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做出品牌、规模和效益;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发展“飞地经济”的同时,加快县市园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促进片区内中心城市、城镇与产业同步协调发展,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构建特色旅游组团和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开发和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分类实施扶贫政策 
    分类解决贫困问题,是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基础。要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因人施策,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人口,提供临时救助;对丧失劳动力等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贫困学生要加大教育资助力度,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对生活在不具备开发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扶贫搬迁、异地开发;对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人口,通过贷款贴息、资金互助等方式进行直接扶持;对使用扶贫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项目,要创新工作机制,确保贫困人口从中直接受益。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多年的扶贫实践表明,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外部支持固然重要,但根本的是靠自身努力。因此,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扶智”和“扶志”并举,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把扶贫着力点转移到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上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目标,进一步加大“雨露计划”项目实施力度,推动贫困对象短期培训向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延伸,向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培训延伸,不断增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构建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工作没有例外。各地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全市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圆满完成所承担的扶贫开发任务。要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工程,通过对口帮扶、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按照三个“绝不能”的要求保证财政扶贫专项投入 
    财政预算扶贫专项资金投入要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委要求列足,不打折扣,并逐年增加,绝不能因为抓经济发展而放松扶贫开发,绝不能因为省管县财政体制而减少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绝不能因为扶贫开发阶段性成果显著而减少投入力度。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