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一池金融活水澎湃发展动力
栏目: 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0-19 加入收藏
一池金融活水澎湃发展动力 日期:2022-10-19 14:26来源: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责任编辑:地方金融工作局

  宜昌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余额等主要金融指标多年稳居省内同等市州首位。连续20年获评全省信用市州,连续多年金融营商环境测评排名全省前列,不良贷款率保持全省同等市州最低。创新打造全省首创、国内领先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荣获“全国中小微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全省唯一、全国第七。

  自2019年成立以来,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强化责任担当,把握政策机遇,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企业上市,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筑巢引凤 发展提质提速

  2021年,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将宜昌建设成金融创新能力最强、工具运用最好、投资回报最佳的市州。

  如今,宜昌正按照规划和留住人才的理念,打造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

  宜昌研究出台了《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方案(2022—2026年)》,配套制定了《关于鼓励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期间推动企业上市倍增行动方案》《金融人才专项引育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夯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

  区域协同实现破局,2021年10月,宜荆荆恩四地联合签订《“宜荆荆恩”金融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将通过5年左右时间,促成“宜荆荆恩”区域内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

  截至2022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338亿元、4996亿元。2021年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41.56亿元,GDP占比4.81%,金融业税收贡献达到22.57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1.3亿元,位居全省同等市州首位,GDP占比达到5.1%。

  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26家,担保、典当等地方金融组织达到70家。全市金融从业人员3.6万人。

  强化服务 盘活资本市场

  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完善“政府+市场”的上市服务机制,与知名券商开展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服务。三年力促5家企业上市(奥美医疗、和远气体、均瑶健康、华强科技、东田微),上市总数达到14家。“新三板”、四板挂牌总数分别达到16家、310家。近年来,累计兑现资本市场奖励超过4000万元。

  2019年,奥美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2019年全国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也打破了宜昌近7年来A股上市公司零新增历史。

  2021年12月,华强科技成功上市,成为宜昌乃至全省同等市州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去年以来,全市开展专场培训6场,一对一上门辅导企业42次。累计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诉求164件,办结率100%。协调深鄂两地上市公司协会,组织20多家上市公司开展“三峡行”活动,带动宜昌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

  完善企业上市分层培育机制,打通“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成长路径。目前,上市后备库入库企业达到110家、在审企业2家、在辅企业5家,上市后备资源充足。入库省上市政务云平台跟踪服务企业91家,省级“金种子”企业36家、省级“银种子”11家。2021年12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获评“2019—2020年度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直接融资规模大幅增长。引导三峡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27支(含2个直投项目),协议总规模12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84个,投资金额65.36亿元。新增发行债券融资179.3亿元,股权融资18.8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达到7554亿元。今年1—9月,全市新增直接融资规模198.1亿元,同比增长13.4%。我市为全省唯一企业债券发行“直通车”机制城市。

  创新引领 畅通企业融资

  银企对接开新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直在路上。

  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24场银企对接活动,促成银企合作项目2642个,合作金额1870.17亿元。深化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拓展“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功能,推动“大厅”3.0版正式上线。已实现农合联会员贷、创业担保贷、惠农贷、小微易贷等83款金融产品线上推介,12款产品打通银行信贷系统实现在线办理。截至目前,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累计助力市场主体获得授信363.7亿元、放款320.5亿元,较年初新增授信104.7亿元、放款93.4亿元。

  绿色金融实现创新突破。制定出台了宜昌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绿色贷款规模达到107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争取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国家政策资金近70亿元,规模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普惠金融扩面提质增效。对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工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1.9%、18.0%、17.4%,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26.4、2.7、2.1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同期全省、全国水平0.1、0.2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水平0.2个百分点。

  链式金融下沉服务三农。枝江在全省首创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模式,组建全省首家县级专营涉农业务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全省首个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价格保险项目在当阳市出单。枝江、当阳入选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共建示范区。6月,全省现场推进会在宜召开,总结推广宜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模式。

  稳字当头 防范化解风险

  风险总是与发展共生共存。如何未雨绸缪,确保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全市建立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四级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学法用法护小家,防非处非靠大家”“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等主题宣传月活动,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进微信、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媒体“五进”宣传,全面提升了防非处非工作质效。3年来,每年都超额完成省下达非法集资案件年度化解任务目标。

  企业债务风险化解方面,制定了上市挂牌公司风险监测管控工作机制(试行),建立中小企业纾困周转资金制度,累计帮助500多家企业实现融资周转600多亿元。湖北宜化顺利“摘帽”,化险经验被树为全国典型、在全省推广。深化“企业金融服务方舱”功能,实体化建设运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集中政银企政策资源为企业“治病疗伤”、纾困解难,在舱累计帮扶企业376家、近50亿元。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规范地方金融组织,逐企建立监管台账,完成融资担保、小贷、典当100%分类评级,实现全覆盖审计。新型“政银担”体系实现全覆盖,担保体系市县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在全省率先成立,促推安琪租赁从上海回迁宜昌。目前,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余额98.66亿元,保持稳定增长。新型政银担在保笔数15863笔、66.19亿元,较年初增长103.6%,居全省同等市州第一。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担当。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将携手宜昌金融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金融动力。

  来源:三峡日报

  通讯员:王康、金奎

  编辑:王恒

  审核:王康

  终审:李卫国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