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宜昌市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栏目:宜昌市气象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4-20 加入收藏
2022年,宜昌市气象局在省气象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对接宜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谋划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动宜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一)夯实基础能力,推进重点业务项目建设1.推进“强基工程&r

  2022年,宜昌市气象局在省气象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深入对接宜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谋划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动宜昌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夯实基础能力,推进重点业务项目建设

  1.推进“强基工程”建设全面达标。进一步夯实“强基工程”基础,发挥市局指导支持和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一县一策”工作方案。各县结合创建标准和自身实际,明确创建思路、目标、措施,有的放矢开展创建。强化市县协同,开展市级带动县级质量提升行动,提升全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气象业务质量。

  2.建设适应新发展需求的观测系统。进一步加密地面观测站网,2022年市县两级争取地方资金668万,新建、升级63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建成湖北省首个地基垂直观测系统。弥补雷达观测盲区,完成五峰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宜昌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升级改造和技术标准统一。开发”极目宜昌”APP决策版、“天镜宜昌”系统。

  3.拓展气象保障服务支撑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大脑”“气象小脑”基础平台建设,落实366万元资金开展“气象+大数据”系统建设。完成全市交通、河道等8类监控视频数据接入。推动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开展长历时降雨雨型研究,落实项目经费80万元。印发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五年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宜荆荆恩”气象服务保障合作机制。

  (二)履行部门职责,开展重要节点气象服务

  1.主动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天气情况,紧密加强气象与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针对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过程,均提前做出准确预报。其中4期决策气象服务材料被宜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以指挥部名义转发。

  2.加强高温干旱气象服务。落实全省人影工作部署要求。盛夏组织开展抗旱增雨作业326次,发射火箭弹367枚、人雨弹2665发。 强化科普引导,及时组织制作人工增雨科普视频,各地融媒体联动宣传,被中国气象局新媒体,湖北荆楚网等采用发布。

  3.开展“保秋粮”气象服务。加强农情灾情及需求调查。做好主要秋粮作物各时段农业气象服务,制作发布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21期、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题15期、牵头完成全省柑橘主产区指导性专报、柑橘关键农时和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24期。

  (三)深化部门联动,探索气象工作融合赋能

  1.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11月30日,宜昌市人民政府修订印发《宜昌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部门响应和应对流程,修订《宜昌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实施细则(试行)》,编制《宜昌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模板》,印发《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理顺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流程和规范。

  2.打造服务品牌,构建公众气象服务新模式。深度融合地方媒体,建立宜昌气象融媒体中心。开设“抖音账号,多期作品被中国局、省局及地方主流媒体转载。推动“电子围栏”等新技术应用。省突预平台与宜昌市“城市大脑”平台、融媒体平台对接,全天候及时转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针对热门话题制作原创科普作品。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和业务科研能力

  1.加强干部培养和队伍建设。出台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实施意见和挂职交流管理办法制度。年轻科级干部人数占比逐年增加,今年共提拔科级干部8人,公务员调任2人,职级晋升7人。今年共安排上挂下派人员8人,取得副高资格11人,工程师资格5人。投入经费支持科研项目、开展学术交流、组织技术培训、访问交流。

  2.强化市带县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组织高级专家服务基层,实施市级气象台长带动县级气象预报预警业务质量提升行动,有针对性的带动提升。落实市局新进人员基层锻炼机制、县局新进人员到市局跟班学习机制。强化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继续加强市县天气预报会商,为市县两级预报员搭建常态化业务交流和学习平台。

  3.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与科技创新。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和自立课题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项目研究,推动基层业务能力提升。强化科研项目技术攻关,选拔市县两级业务技术人员参加市局创新团队研究工作。争取地方自然科学基金扶持,设立自立课题项目,为业务人员提供科研支持。

  4.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发挥三峡国家气候观象台作用,成立学术委员会,组建四支科研团队。2022年多次举办线上线下学术研讨活动,8月召开中国夏季汛期预测机理和方法研讨会,9月召开三峡国家气候观象台学术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吴国雄、王焰新院士及中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武汉暴雨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参加研讨。

  5.持续深化合作交流。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开展合作交流,助力数字航道建设;与市农业农村局签署合作协议,加深为农气象服务领域的持续合作;与宜昌市农科院合作,制定油菜气候品质认证地方标准;与三峡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挂牌设立研究生培养科学试验基地。接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实习,完成实训基地建设。

  (五)党建业务融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1.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紧抓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开展“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结合“筑堡工程”、“双报到”、“一下三民”实践活动,组建了筑堡工程工作队,形成“三张清单”。今年累计到包保责任社区下沉500余人次,确保疫情防控一线力量充足。

  2.开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印发工作任务清单5份,修订完善纪检工作管理办法10余份,及时跟进了解责任落实情况。持续开展“市覆盖县”纪检监察工作,每季度到各县(市、区)局开展监督检查1次,全年进行专项工作监督检查1次,工作纪律抽查1次,促进县局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强化风险防控。

  二、存在问题

  (一)气象服务供给水平有待加强。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针对性不强、精细化度不高、科技含金量不足,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专业气象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基层业务不均衡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二)专业人员及科技支撑不足。三峡国家气候观象台提升带动作用、科研交流和合作层次和深度有待提升,以相关平台为基础的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三)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能力不足。基于风险的预报预警仍处于起步阶段。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平台智能化程度不够,缺少基于靶向精准发布的技术和手段,高级别预警信息全网转发时效性不高。

  (四)社会大众对气象工作认知不足。气象科普宣传不足,社会大众对气象部门职能、气象工作内容认知不足。在今年持续干旱情况下问题尤为突出,群众对获取天气预报途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疑虑和误解。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并抓好贯彻落实。

  (二)面向地方发展定位,推动《纲要》落地见效。全面推进《纲要》落实,结合宜昌市气象工作实际,提请印发宜昌市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方案和近三年任务清单,积极做好谋划与落实。

  (三)聚焦服务和防灾减灾需求,强化核心业务能力。推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能力提升。围绕城市大脑气象小脑建设等基础性工程和项目,精心谋划、高质量推进,强化核心能力提升。

  (四)市县一体化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强基工程”业务基础。推动科研、人才、保障一体化,持续实施市级带动县级制度,推动市县均衡发展。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