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栏目:宜昌市财政局-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9-13 加入收藏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13)第十一次会议文件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2023年8月29日在宜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宜昌市财政局局长柳兵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

(13)

第十一次会议文件

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23年8月29日在宜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宜昌市财政局局长 柳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报告和市级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全市财政部门排难而进、向难求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努力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稳定性、确定性,全力以赴推动全市财政经济闯关过坎、企稳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汇总市级和各县市区决算,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2146万元,比2021年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10.0%,可比增长18.5%(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下同),为预算的100.05%,其中税收收入1670671万元,非税收入511475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5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35646万元(含省转移支付及新增债券安排的支出,下同),比2021年增长16.51%,为预算的106.42%。

  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93519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6.69%。具体包括: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4793万元,同比增长8.7%,可比增长13.5%,为调整预算的84.91%。其中:税收收入24749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09%,主要是落实中央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退税规模创历史新高,包括增值税83174万元,企业所得税52453万元,个人所得税14078万元等。非税收入17729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3.87%,主要是推进市直党政机关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资产处置相关程序和手续办理需要一段时间,处置收入入库进度较慢。包括专项收入22011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6868万元,罚没收入11509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4229万元等。

  ——转移性收入1510405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8101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42953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7601万元,上解收入29351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3245万元,调入资金14716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4116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7159万元。

  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82492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61%。具体包括:

  ——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29993万元,增长24.43%,为调整预算的98.59%。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5181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024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78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062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0468万元,分别为调整预算的183.62%、154.47%、145.46%、131.95%、116.61%,主要是全力推进强产业、优功能、壮筋骨、恵民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持疾控体系改革,负压病房、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文明典范城市、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创建,强化社保兜底保障等,加大相关领域支出;此外,预备费和年初预算一些未分配到具体科目而暂列在“其他支出”中的项目,执行中按照实际用途列相关科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86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1.82%,主要是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0033万元,农林水支出6752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7483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1856万元,分别为调整预算的75.43%、71.47%、55.27%、46.52%,主要是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持续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部分资金根据项目情况转移支付到区级及县市列支,本级执行数小于调整预算数;公共安全支出7540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05766万元,分别为调整预算的87.97%、73.54%,主要是部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转移性支出433415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20286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20251万元,上解支出77181万元,债务转贷支出27796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321万元。

  ——债务还本支出161519万元。

  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结转下年110271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汇总市级和各县市区决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55268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91749万元。

  2.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56051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7.42%。其中:一是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7084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9.85%,主要是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持续遇冷,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不及预期;二是转移性收入589674万元。

  202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149564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4.09%。其中:一是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41545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8.16%,主要是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减少;二是转移性支出19560万元;三是债务还本支出60627万元。

  202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结转下年64874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汇总市级和各县市区决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375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8116万元。

  2.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32749万元,为预算的135.59%。其中:一是本级收入19073万元,为预算的122.49%,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实际利润收入高于年初预计,按比例征收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相应增加;二是转移性收入13676万元。

  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27918万元,为预算的121.67%。其中:一是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996万元,为预算的77.21%,主要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补助转移支付到区级列支,本级执行数小于预算数;二是转移性支出17922万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0000万元,转移支付到区7922万元。

  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抵,年终结余4831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汇总市级和各县市区决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65665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282506万元。

  2.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126305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2.31%。其中:一是本年收入70561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4.21%,主要是参保缴费人数增加和缴费基数自然增长;二是上年结余收入557435万元。

  2022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4542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21%。

  2022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年终结余617624万元。

  (五)宜昌高新区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宜昌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445043万元,其中:一是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5423万元,含税收收入168470万元,非税收入16953万元;二是转移性收入259620万元。宜昌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436943万元,其中:一是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0794万元;二是转移性支出135599万元;三是债务还本支出20550万元。宜昌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结转下年81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宜昌高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78179万元,宜昌高新区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298409万元。宜昌高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结转下年79770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宜昌高新区单独编制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2022年,宜昌高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6388万元,宜昌高新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计5068万元。宜昌高新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320万元。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政府债务情况。省政府核定我市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984928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53695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5312335万元。截至2022年底,我市政府债务余额9258561万元,为限额的94.00%,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071538万元,为限额的89.74%;专项债务余额5187023万元,为限额的97.64%。从级次看,市级(按照省财政厅债务管理方式,债务相关数据市级含高新区,下同)债务限额4237259万元,债务余额4041895万元,为限额的95.39%;县(市、区)债务限额5612029万元,债务余额5216666万元,为限额的92.96%。

  省转贷我市新增政府债券135161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270810万元,专项债券1080800万元。从使用情况看,转贷市级新增一般债券64042万元,主要用于宜昌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宜昌市清江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宜昌市血液应急保障综合改造项目和栗树湾、冯冲、张家大湾水库库区及行洪通道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转贷县(市、区)新增一般债券206768万元,主要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小学改扩建、高标准农田、农田灌溉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转贷市级新增专项债券378700万元,主要用于郑万铁路及其联络线、新建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综合楼、金家台青年安居项目和新建地方铁路三峡枢纽茅坪港疏港铁路项目等项目建设;转贷县(市、区)新增专项债券702100万元,主要用于创业孵化培训基地、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及综合利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建设。

  省转贷我市再融资政府债券614579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44076万元、专项债券270503万元。从使用情况看,一般债券中转贷市级163530万元、县(市、区)180546万元;专项债券中转贷市级54527万元、县(市、区)215976万元。上述债券全部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

  2022年,全市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767760万元(含一般债券本金409247万元,专项债券本金358513万元)、利息292448万元(含一般债券利息132922万元,专项债券利息159526万元)。市级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242385万元(含一般债券本金181758万元,专项债券本金60627万元)、利息128382万元(含一般债券利息40598万元,专项债券利息87784万元)。全市全年到期政府债券还本付息均得到有效保障,无违约风险。

  2.预备费使用情况。2022年,市级预备费预算20000万元,其中:市直15240万元,补助县市区4760万元。市直实际拨付14229万元,收回存量平衡当年预算568万元,年末指标结转443万元。

  3.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2年市级决算办理后,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5321万元,将统筹用于2023年平衡。

  4.三公经费决算情况。严格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262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出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43万元,公务接待费583万元。

  以上决算的具体情况详见《宜昌市2022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

  二、2022年预算执行效果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深耕财源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财政政策保障能力,加快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成势见效。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把稳住经济大盘摆在突出位置,用活用好一揽子财政稳经济政策,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一是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4.4亿元,减免行政事业单位房租2840万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2.7万家参保单位减负5亿元,落实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缓缴单位缴费1636万元。二是多措并举落实助企纾困帮扶政策。兑现惠企“免申即享”资金1.4亿元,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3亿元,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筹集资金2亿元,支持市担保集团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及“三农”主体提供政府担保4070笔25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三是加大投资力度。争取新增债券135.2亿元,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峡枢纽江南成品油翻坝项目管道、沪渝蓉高速铁路武汉至宜昌段等项目建设。四是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基础性作用。省市县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宜昌消费券发放,有效带动本地消费。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兑现汽车以旧换新补贴420.5万元。五是政府采购精准发力。提高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面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金额31.2亿元,占全市总金额92.3%。(二)聚力赋能强产兴城,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做强现代产业体系。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统筹资金9.4亿元,支持邦普、楚能新能源、欣旺达等项目建设。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安排科技创新资金8101万元,支持科技研发、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产业化等项目。加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专项资金监管,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建设。继续支持扩大对外开放,落实资金1.8亿元,兑现航线补贴、始发班轮奖励,提升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能级。二是全面推动城市能级跨越。支持城建提质增能,筹集资金20.1亿元,支持江城大道下段、鸦猇高速互通,拓展城市骨架。安排资金3.1亿元,重点保障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举办第十六届省运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2022年新春灯会、焰火晚会、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活动,推动形成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安排资金2.2亿元,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三是支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加快绿色转型,落实资金7.4亿元,支持清违专项行动,保障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危险废弃物等处置,生态园林景观维护管养和“串园连山”生态廊道示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完善黄柏河、玛瑙河、柏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统筹资金12.1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八大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补齐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研究起草《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奖代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全市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44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1%。持续推进健康宜昌建设,全市投入9.37亿元,有效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筹集资金6.5亿元,支持公共卫生领域项目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标政策,2022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人,提高到610元/人。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亿元。全力稳就业保就业,统筹资金2.6亿元,落实稳岗就业扶持政策,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筹集资金1.7亿元用于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落实城区高龄老人津贴、长护险补助,支持社会福利院建设。坚持教育优先,统筹资金12亿元,支持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资金8亿元,重点支持建工局、九码头、农机公司等棚户区改造,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从业人员住房保障,及时兑现人才购房补贴、新就业毕业生租房补贴等。

  (四)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持续跟踪减税降费政策、疫情波动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合理把握财政收支时序,进一步平衡好“防风险”与“促发展”,保障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围绕实现收入预期目标,积极夯实财源建设基础,深入实施引进培育骨干税源产业项目“531”工程,不断将全市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财政收入规模优势。围绕落实过紧日子思想,硬化预算约束,按10%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支出向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围绕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优先足额安排资金67.2亿元,确保市级“三保”支出不留缺口。加大财力下沉和资金调拨力度,确保“三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围绕全面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全市全年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本金76.8亿元,积极申报再融资债券61.5亿元,缓释刚性兑付压力,逐步降低到期存量债务规模。

  (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一是调整优化市区财政体制。将金融、保险、邮政、电信四行业收入下划区级,做大区级收入体量和财力规模,增强区级“三保”保障能力,重构财税激励政策,调动区级优化服务、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一竿子插到底”的优势,及时下达直达资金111亿元,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三是发挥财政评审资源统筹作用。累计评审项目146个,审减投资3.3亿元,审减率12.3%,审减资金统筹用于保障重大项目实施。四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对市级78个部门的部门收支预算和9个政府专项资金的项目预算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压减预算资金近1亿元。五是认真履行财会监督职责。扎实开展全面推行财政监督检查“八统一分”工作法,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市民卡“一卡通”资金发放管理平台。

  总体来看,2022年,全市财税部门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知重而担、向难求成,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有序,扛牢了稳住经济大盘的财政责任,推动了全市财政经济增长稳中有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和改革工作中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是财政收入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随着一系列稳经济接续政策出台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但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投资项目接续不足,消费恢复动力仍然偏弱,财政可持续增收压力仍然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紧平衡”矛盾持续加剧。宜昌正处在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的极为重要之年,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民生事业、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出压力持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和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面临较大挑战。三是管财理财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在人大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及财经秩序专项行动检查中也指出还存在财政收支统筹力度不够、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部分项目资金使用进度较慢等问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力争工作年年都有新进展。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市经济运行增速回升、后劲增强、质效提升,呈现加快复苏、整体好转的良好态势,但基础仍不牢固,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半年,全市财税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及本次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精准施策,助推经济稳进提质。不断强化财政资金资源统筹,继续坚定不移落实延续性税费支持政策,保障落实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最大力度惠企助企,以政策靠前发力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聚焦市委市政府“四个重大”机制,集中财力保障重大决策事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落实。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加快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和使用,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二)强化收支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入开展“财源建设年”行动,持续开展骨干税源培育,加快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数据要素转化为财源建设资源。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在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债券资金的衔接,加强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与市级同领域资金的统筹使用,加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与部门单位非财政拨款收入的统筹使用,加大各类沉淀资金盘活使用力度,深挖各类资产资源的统筹盘活潜力,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和重大决策部署保障能力。

  (三)强化利民为本,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投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办好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民生资金直达使用单位,直接惠企利民。

  (四)强化风险防控,确保财政可持续。持续跟踪分析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等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研究储备必要的应对措施,妥善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结果应用,避免出台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增支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密切关注城区“三保”支出预算执行、库款保障、债务风险等涉及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事项,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调整优化产业园区财税体制机制,发挥财政体制在改革发展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应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科学合理保障部门政策运转和基本履职需要。强化绩效管理,加快完善建立以重大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推进绩效管理、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深度融合,助力项目及时高效落地。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把审计整改与强化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深入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附件:1、2022年政府决算报表

  2、2022年对下转移支付表

  3、关于2022年市级转移支付决算情况的说明

   4、宜昌市本级2022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5、2022年宜昌市政府债务决算情况说明

   6、2022年政府债务情况表

   7、2022年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8、全市社会保险基金2022年收支决算表

   宜昌市财政局

   2023年8月25日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