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关于湖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15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栏目:湖北乡村振兴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21 加入收藏
湖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230158号案    由:实施强县工程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 分    类:经济建设-宏观经济 主 题 词:提案件人: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共1名) 办理单位:主办: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住建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内    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我省县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农村发展重“增产”、轻“增收”;城镇化进程中重“建设”、轻“效率”;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城镇”、轻“农村”。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强县工程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部署安排,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重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匠心打造县域富民产业,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向内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县域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功能衔接的产业结构。要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延展延伸“富民产业链”。二是要升级改造县域就业服务,以“搭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向外拓展农村增收空间。着力搭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创造发展适用于农村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用工模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民众特别是农民增强就业技能。三是要积极营造县域创业环境,以“优化返乡入乡创业服务”激发带动农民增收动能。搭建“对接合作、对外开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推介,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同时,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开通返乡创业“绿色通道”。      二、紧扣核心,加强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三线”统筹划定,科学布局“三生”空间。分步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乡村规划服务。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打造特色乡镇。二是加强城乡统筹建设。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着力加强县城建设,优化县城开发建设方式,完善县域城市动能。着力加强乡村建设,彰显乡村风貌,美化乡村环境。着力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动能建设,促进城乡要素融入双循环格局,探索数字化等方式优化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三加强城乡统筹治理。贯彻“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搭建城乡共治的大平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坚持走新时代群众路线,持续推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城乡统筹服务。统筹县城、乡镇、村庄,建立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的三级服务机制。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科技服务平台。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三、抓住关键,补强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探索股份合作模式。二是要缩小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成县级统筹、镇级组织、村级落实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建设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城乡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三是要缩小基础设施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县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对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四是要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增强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商贸服务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支持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建设,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五是要缩小精神文化生活差距,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坚持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健全农村文化市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等多样化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发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农村公益文化活动,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农民群众受益的良好格局。      四、坚持根本,夯强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推进强县工程组织领导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工程实施,强化责任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我省强县工程的中长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长期目标作为阶段性目标的指引,推进阶段性目标实现来夯实长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三是健全机制。健全省级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实施机制。立足县情和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共建共享为抓手,充分动员各方力量,汇聚县域发展合力。四是科学评价。加快构建强县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经济发展、生态、交通、生活环境、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全方面各项指标的变化,建立评估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工作成效,更好反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    办    法: 省农业农村厅:    现将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158号提案提出的有关《实现强县工程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推动县域发展    一是加强重点县帮扶。坚持以发展的手段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深化省内区域协作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    二是壮大县域产业。持续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明确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比例不低于60%,产业扶持资金中用于发展主导产业比例不低于60%。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带动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打造“人无我有”特色产业品牌。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发展农文旅多种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强化联农带农,落实带动增收效果挂钩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度合作,实现利益融合,让农民分享收益、得到实惠、学到本领。    二、扩大农民就业    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脱贫人口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乡村工匠培育,打造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质量。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扶持力度,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范岗位管理,发挥托底保障作用。截至4月底,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达212.1万人,实现年度目标的101.8%。    三、加快推进乡村建设    落实《湖北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明确17项具体任务,6453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加强衔接资金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规划,开展“十百千万”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体推进农村改厕提质,协同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处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全省遴选部分县,每个县选取若干经济薄弱的脱贫村,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管好用好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加强村集体经济项目储备,开展衔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试点。支持能人回乡,成立乡村合作公司、领办农民合作社,提升村集体带动发展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湖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案20230158

案    由:

实施强县工程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

分    类:

经济建设-宏观经济

主 题 词:

提案件人: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共1名)

办理单位:

主办: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住建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

内    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我省县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农村发展重“增产”、轻“增收”;城镇化进程中重“建设”、轻“效率”;城乡一体化发展重“城镇”、轻“农村”。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强县工程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缩小城乡差距”部署安排,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重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匠心打造县域富民产业,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向内挖掘农业增收潜力。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县域产业布局,推动形成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功能衔接的产业结构。要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延展延伸“富民产业链”。二是要升级改造县域就业服务,以“搭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向外拓展农村增收空间。着力搭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创造发展适用于农村劳动力市场特征的用工模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民众特别是农民增强就业技能。三是要积极营造县域创业环境,以“优化返乡入乡创业服务”激发带动农民增收动能。搭建“对接合作、对外开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开展项目推介,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同时,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开通返乡创业“绿色通道”。
      二、紧扣核心,加强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三线”统筹划定,科学布局“三生”空间。分步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乡村规划服务。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打造特色乡镇。二是加强城乡统筹建设。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着力加强县城建设,优化县城开发建设方式,完善县域城市动能。着力加强乡村建设,彰显乡村风貌,美化乡村环境。着力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动能建设,促进城乡要素融入双循环格局,探索数字化等方式优化城乡要素流通渠道。三加强城乡统筹治理。贯彻“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搭建城乡共治的大平台,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坚持走新时代群众路线,持续推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城乡统筹服务。统筹县城、乡镇、村庄,建立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的三级服务机制。完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高质量科技服务平台。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三、抓住关键,补强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一是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探索股份合作模式。二是要缩小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建成县级统筹、镇级组织、村级落实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深化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建设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城乡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三是要缩小基础设施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县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推动实现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对农村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四是要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增强农村居民消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创造条件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商贸服务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支持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商业网点建设,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五是要缩小精神文化生活差距,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坚持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健全农村文化市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等多样化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发动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农村公益文化活动,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农民群众受益的良好格局。
      四、坚持根本,夯强责任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强化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推进强县工程组织领导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工程实施,强化责任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订我省强县工程的中长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长期目标作为阶段性目标的指引,推进阶段性目标实现来夯实长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三是健全机制。健全省级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实施机制。立足县情和发展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共建共享为抓手,充分动员各方力量,汇聚县域发展合力。四是科学评价。加快构建强县工程综合评价体系,围绕经济发展、生态、交通、生活环境、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全方面各项指标的变化,建立评估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工作成效,更好反映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认同感。
    

办    法:


省农业农村厅:
    现将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158号提案提出的有关《实现强县工程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支撑》方面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推动县域发展
    一是加强重点县帮扶。坚持以发展的手段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深化省内区域协作和省直单位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
    二是壮大县域产业。持续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明确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比例不低于60%,产业扶持资金中用于发展主导产业比例不低于60%。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带动发展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打造“人无我有”特色产业品牌。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发展农文旅多种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强化联农带农,落实带动增收效果挂钩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深度合作,实现利益融合,让农民分享收益、得到实惠、学到本领。
    二、扩大农民就业
    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提高脱贫人口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乡村工匠培育,打造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质量。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扶持力度,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范岗位管理,发挥托底保障作用。截至4月底,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达212.1万人,实现年度目标的101.8%。
    三、加快推进乡村建设
    落实《湖北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方案》《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明确17项具体任务,6453个行政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加强衔接资金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规划,开展“十百千万”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整体推进农村改厕提质,协同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处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全省遴选部分县,每个县选取若干经济薄弱的脱贫村,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管好用好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和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加强村集体经济项目储备,开展衔接资金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试点。支持能人回乡,成立乡村合作公司、领办农民合作社,提升村集体带动发展能力。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关键,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