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案例评选武汉市公管局脱颖而出
栏目: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19-09-13 加入收藏
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案例评选武汉市公管局脱颖而出

撰文 李晓彤 朱卿卿日前,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的“2019武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暨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征集评选”中,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下文简称“公管局”)提交的《打造信用交易平台 促进项目阳光交易》获得“2019武汉市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奖项。

此次评选历时近两月,评委会从武汉市征集了征集典型案例和微视频70余件,通过初步筛选、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评选出最能代表当前武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就的“典型案例奖”10名,以及若干“典型案例提名奖”和“优秀微视频奖”。

信用交易平台建成 服务监管有抓手

此次评选中,武汉市公管局的案例能在全市众多部门中脱颖而出,其关键在于技术手段和制度建设的共同创新:通过打造全市公共资源信用交易平台,并出台相应的制度保障,为过往推进较困难的一些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解决方案,实现了优化服务、强化监管两方面的目标。

据公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长期以来,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存在一系列乱象:竞争主体以他人名义交易、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项目竞标、伪造材料进行质疑或者投诉;评标专家在评标的时候难以鉴定竞争主体提供的业绩、奖项、诚信或失信等所有信息的真假;

原本,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为了解决这些积年痼疾,但随着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实施主体滥用、乱用信用信息的现象也随之浮现:不是通过信用信息鉴别诚信的竞争主体,而是利用信用信息达到排斥潜在投标人。

为了解决这些迫切的问题,市公管局将原市级交易服务平台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升级改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大地规范和加强了对公共资源交易参与人信用信息的应用。这一特色,在助推信用体现建设和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水平两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此次的技术改造主要包括收集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各方主体的基础信息,推行“公共资源交易事前承诺书”制度,建立健全武汉市公共资源交易参与人信用档案库;与“省公共资源信用信息平台”以及 “信用武汉”平台对接,对两个平台实时推送的“黑名单”,系统自动禁止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通过信用交易平台汇集公共资源交易参与人的业绩及奖项等评审内容直接用于资格审查和评标,优化交易流程等。

发挥平台功能 制度建设有配套

自信用交易平台开通以来,为配合平台的运用,市公管局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其中包括:建立动态核查机制,除不定期对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档案库内各方主体进行抽查外,还将通过公示参与人的信用档案,接受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监督和举报,市提高各方主体信用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制定统一规则,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信息应用的工作方案》,会同行业主管部门修改完善现有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示范文本等关于信用约束的条款,并将信用指标纳入资格审查和评标标准体系,统一其在评标中的权重。

这一系列举措之下,武汉市的全市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力度也大为增加,交易的效率和公平性也随之得到了保证。

当前,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可以实时获取竞争主体诚信和失信信息,之前的多人查、反复查、易出错、易投诉的状况彻底得到了改变;通过加强对业绩、奖项等信息的公示,有效的改善了投标人填报“虚假奖项”、招标人设置不合理信用条款等业界乱象。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指标纳入了资格审查和评标标准体系,信用信息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将直接影响到能否中标,让竞争主体切实感受到信用的威力,不敢失信、不愿失信。

逐步扩展平台应用 开通线上投诉举报

据介绍,公共资源交易参与人的基础信息会通过信用交易平台对外公示,一旦被发现其填报的基础信息,尤其是业绩和奖项等信息造假,市公管局将对其进行处理。为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和媒体外部监督作用,市公管局目前仍在继续探索交易信用平台的效能,逐步开通线上投诉举报功能,提高投诉、举报的效率,将传统的监管方式转向智慧监管。

此外,市公管局正在市信用办合作,进一步扩大“黑名单”的实时共享范围,通过技术手段,将“信用中国”黑名单实施推送至信用交易平台,籍此,进一步减少信用信息查询工作、提高资格审核和评标工作效率、加大失信惩戒工作力度。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