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秭归县:念好“五字经”,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增效
栏目: 宜昌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 -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8-05 加入收藏
秭归县:念好“五字经”,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增效
日期:2021-08-05 08:55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扶贫攻坚的投入,形成了数以亿计的扶贫资产。为充分借助扶贫资产的惯性效应,充分发挥扶贫资产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杠杆作用,秭归县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苦念“清、核、交、管、评”五字经,细琢资产管护文章,基本形成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运行规范、绩效良好”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

  一、对照项目资金台帐,“清”厘资产底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历年来资金统筹整合方案,对2016年以来使用各级扶贫资金(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彩票公益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形成的扶贫资产,全面开展了清理,追溯了资产现状,厘清了资产类别,摸清了资产底数。将扶贫资产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到人资产”,分类建立了资产管理台帐,厘清了资产管理类别,为资产的后续管护奠定了基础。全县共核查登记扶贫资产14.3309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13.3383亿元,经营性资产0.9926亿元。

  二、对照项目决算清单,“核”实资产明细

  组织县直相关行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年度扶贫项目的立项、批复、验收、结算审计等内容,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逐年逐级逐类全面核查、精准定位,全面掌握了扶贫资产的身份信息,弄清了扶贫资金的使用去向、实施部门和受益群体。对扶贫资产的名称、类别、形成时间、最终位置、资金规模等进行逐项核实,进一步掌握了扶贫资产管理现状,做到了“底数清、状况明”。

  三、依照资产移交清单,“交”接管护责任

  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完毕后,各乡镇人民政府三个月内将所形成的资产清单和相关资料及时移交给所在村委会。针对每个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逐个与村签订了扶贫资产管护移交协议,建立了移交清单,明确了后续管护责任主体,破解了扶贫资产“重建轻管”的难题。村“两委”根据资产管护移交协议和移交清单,建立了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同时将经营性资产报送给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做好入账核算及登记工作,防止了扶贫资产的流失,确保了扶贫资产的保值增值。

  秭归县政府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筹集资金240万元,在郭家坝镇庙垭村建成中药材加工、分拣、销售中心,并将该中心移交给庙垭村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庙垭村将该中心租赁给秭归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8.5万元。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颜会英在中心和其他村民一起分拣中药材,她家两口人,老伴儿因类风湿常年吃药,需要人照顾,家中种了4亩橙子,她一直在这里打工。颜会英说:“家就在合作社附近,我的老公得病了,有十几年了。在这儿一个月还能挣两千元到两千五六百元左右,也能照顾到家里。”秭归县康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从奎说:“我们合作社有社员227人,车间常年吸纳周边村民40多人参与务工,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1300户发展中药材,户平增收3000元。”

  四、完善经营管护机制,“管”好用活资产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逐项落实扶贫资产管护主体,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一是公益性资产管护。由村“两委”负责落实管护责任人,明确管护责任,细化管护标准,签订管护协议。为解决管护人员、管护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管护力量,优先吸纳脱贫家庭劳动力参与扶贫资产管护。对到户公益性资产,探索由受益群众自行管护,村负责考核监管的模式;二是经营性资产管护。严格按照《秭归县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和运营,通过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经营的,村“两委”与经营主体签订了管护协议,明确了经营主体负责日常管护责任;通过村集体自身经营的,建立了管护制度,明确村集体负责管护责任;三是到户到人资产管护。由受益群众自行负责,搞好经营管护。

  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光伏电站建于2017年上半年,位于一组猴子口,占地5亩,投资近200万元,装机200千瓦时,同年7月投入联网运营,建成后资产移交给村集体,年收益超20万元/年。村现有站长、会计、看护员各一人的管理团队,同时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电站建成以来运营稳定、管理有序。利用光伏电站收益,完善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关注、关切的问题。2019年5公里的硬化路的基础建设,光伏电站承担了5万元的建设资金,阳坡缺水地区的入户管网与分散用水贫困户秦士贵、王元松等户的引水管,阳坡硬化公路培塌方修复等等,均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贫困户种植木瓜由于干旱造成缺苗,用光伏资金进行补贴式补植,五保贫困户王洪告的厕所改造、边缘易致贫户林文梅房屋排险改造与卫生厕所建设、低保贫困户高发林房子大门受白蚁侵蚀改造等,促使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

  五、发挥扶贫资产实效,“评”估资产绩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类制订了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利益分配、资产处置、绩效考核”等长效机制,督促村“两委”依据经营管护协议(合同),制订了考核细则,建立了考核台帐,做好了日常监管记录,每年年底集中开展了一次履约考评、量化打分、兑现合同、跟踪问效,实现了扶贫资产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有效预防了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确保了扶贫资产的安全运营。同时,根据资产类别的不同,通过公开公示、民主决策、日常监管、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监督举措,有效解决了有人建无人管、收益低成效少的问题。

  (秭归县扶贫攻坚办)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