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55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栏目:湖北乡村振兴局-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12-07 加入收藏
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0220055号案    由: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分    类:经济建设-三农工作 主 题 词:提案件人: 省民进(共1名) 办理单位:主办: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省乡村振兴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银保监局内    容:  近几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紧盯现代化目标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结合全省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着力构建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但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地区特色品牌不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村三产融合不够、涉农企业发展“三难”(特色农产品销售难、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      因此,建议:      1.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一枝秀”的特色品牌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从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以保护“传家宝”的热度,从金融、法制、土地、信用、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支持。不断创优政策支持机制,财政逐步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信贷方式,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整合同类产品品牌。以市州区域为单元,扩大优势产品的规模,提高区域特色产品的质量。打破各自为阵,同类之间相互倾轧挤兑的局面,把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聚合,打造区域性大品牌,强有力对外宣传推介。三是培育和筑牢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优势品牌都不是一家企业做整个产业链,而是产业链上的各个元素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共同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要彰显各地市州、各县市区、各乡镇、各村的优势和功能,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够保证群众更大的参与度和劳务成本的有效降低。      2.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      一是在政府好的政策支持下,充分发动、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身农业农村产业,引导各类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发挥农村处处有三产的优势,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确保“融进去、合得来”。二是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合力作用下,充分开发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收入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环境修复等功能,实现乡村振兴。三是以县市区、各乡镇为单元,发挥村民委员会、村级合作社的作用,组织、教育、感化广大群众敬业乐业,让每一寸土地不撂荒、每一个人不懒惰。      3.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用工难题      一是实行区内务工补贴。研究制定各地务工补贴办法,对户籍在当地、而且在当地企业就业务工的,按照务工时间长短,给予一定的务工补贴,让更多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以此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二是建立人才吸引机制。首先,要在企业密集区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科研楼、托儿所、医疗诊所等公共设施,为企业员工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以优越的务工条件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人才。其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量培训企业急需的各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长期稳岗稳产提供人才保障。      4.多渠道构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销。继续推行企事业单位为干部职工发放一定金额的购物券和消费卡(从个人年终工作奖金中先垫支)制度,购买本土企业产品,帮助企业消化部分“积压”产品。二是做实电商平台加大外销。进一步充实和打造专业的电商团队,充分利用在本地注册入驻的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举办播网络直播销售和网络签约活动,通过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外销。三是多途径开辟物流通道。加大与周边省市的大中城市的物流公司和海关口岸等单位的联谊合作,为企业寻求更多贸易通道。      5.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针对农业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等级低等问题,突出强调弱抵押、弱担保特点,建议允许农业企业以生产设备、知识产权、农产品品牌、土地林地使用权等作为抵质押物,不强制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足额房产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强担保措施。协调银行在资金信贷上给予支持,根据农业企业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贷款门槛。严格落实规模化种植、养殖保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农业风险。    办    法:  B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55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    现将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55号提案《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55%,持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过渡期内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指导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富硒茶叶、道地药材、高山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考核力度,将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重要内容,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二、继续实施消费帮扶。配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重点结合定点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工作机制推进消费帮扶,协同相关部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指导原28个国定贫困县乡村振兴部门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做好“832平台”供应商推荐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组织人才服务。指导脱贫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配合开展院士专家科技服务“515”行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配合推进通过博士服务团项目,为脱贫地区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经营管理骨干、返乡留乡入乡创业者,分类分批开展针对性培训,并纳入农业经理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范围,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20220055

案    由:

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分    类:

经济建设-三农工作 

主 题 词:


提案件人: 

省民进(共1名) 

办理单位:

主办: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省乡村振兴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北银保监局

内    容:

  近几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紧盯现代化目标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结合全省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着力构建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但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地区特色品牌不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村三产融合不够、涉农企业发展“三难”(特色农产品销售难、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
      因此,建议:
      1.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一枝秀”的特色品牌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从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以保护“传家宝”的热度,从金融、法制、土地、信用、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支持。不断创优政策支持机制,财政逐步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信贷方式,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二是整合同类产品品牌。以市州区域为单元,扩大优势产品的规模,提高区域特色产品的质量。打破各自为阵,同类之间相互倾轧挤兑的局面,把同类产品的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聚合,打造区域性大品牌,强有力对外宣传推介。三是培育和筑牢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优势品牌都不是一家企业做整个产业链,而是产业链上的各个元素各司其责、各尽其能,共同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要彰显各地市州、各县市区、各乡镇、各村的优势和功能,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够保证群众更大的参与度和劳务成本的有效降低。
      2.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
      一是在政府好的政策支持下,充分发动、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身农业农村产业,引导各类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发挥农村处处有三产的优势,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确保“融进去、合得来”。二是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合力作用下,充分开发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收入功能、旅游休闲功能、环境修复等功能,实现乡村振兴。三是以县市区、各乡镇为单元,发挥村民委员会、村级合作社的作用,组织、教育、感化广大群众敬业乐业,让每一寸土地不撂荒、每一个人不懒惰。
      3.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用工难题
      一是实行区内务工补贴。研究制定各地务工补贴办法,对户籍在当地、而且在当地企业就业务工的,按照务工时间长短,给予一定的务工补贴,让更多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以此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二是建立人才吸引机制。首先,要在企业密集区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科研楼、托儿所、医疗诊所等公共设施,为企业员工生产、生活、就医、入学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以优越的务工条件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人才。其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量培训企业急需的各类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长期稳岗稳产提供人才保障。
      4.多渠道构建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销。继续推行企事业单位为干部职工发放一定金额的购物券和消费卡(从个人年终工作奖金中先垫支)制度,购买本土企业产品,帮助企业消化部分“积压”产品。二是做实电商平台加大外销。进一步充实和打造专业的电商团队,充分利用在本地注册入驻的天猫、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举办播网络直播销售和网络签约活动,通过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外销。三是多途径开辟物流通道。加大与周边省市的大中城市的物流公司和海关口岸等单位的联谊合作,为企业寻求更多贸易通道。
      5.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针对农业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等级低等问题,突出强调弱抵押、弱担保特点,建议允许农业企业以生产设备、知识产权、农产品品牌、土地林地使用权等作为抵质押物,不强制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足额房产担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强担保措施。协调银行在资金信贷上给予支持,根据农业企业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贷款门槛。严格落实规模化种植、养殖保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农业风险。
    

办    法:


  B
                 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55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
    现将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55号提案《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55%,持续加大产业投入力度。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过渡期内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指导3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富硒茶叶、道地药材、高山蔬菜等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考核力度,将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全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重要内容,以考核倒逼工作落实。
    二、继续实施消费帮扶。配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重点结合定点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工作机制推进消费帮扶,协同相关部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指导原28个国定贫困县乡村振兴部门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做好“832平台”供应商推荐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组织人才服务。指导脱贫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选树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配合开展院士专家科技服务“515”行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配合推进通过博士服务团项目,为脱贫地区引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经营管理骨干、返乡留乡入乡创业者,分类分批开展针对性培训,并纳入农业经理人、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育范围,培养一批高素质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