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主办件)省商务厅关于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20220030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湖北省商务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2-09-01 加入收藏
省民盟: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用好自贸区开放平台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吸收和采纳提出的宝贵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一、助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一)加强物流体系建设。2018年以来,武汉、宜昌、襄阳、十堰、鄂州5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武汉、襄阳、宜昌片区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辐射力不能增强,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武汉市加快建设阳逻港三期,打造国际一流的“一核三极”集装箱港口物流群,巩固国际航运网,完善国内转运网。宜昌市加快周边区域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襄阳市提升铁路运能。(二)申报建设开放平台。以建设自贸区为契机,推动武汉、襄阳、宜昌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襄阳、宜昌获批综合保税区,为全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三)全面提升口岸功能。鄂州花湖机场、襄阳机场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东湖综合保税区在2020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进入全国A类。下一步,加快建设内外连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能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商贸物流中心。一是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湖北交通区位优势,打通物流关键节点,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运行体系,提升对外通达水平。支持武汉重点争创建设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类型功能协同的国家物流枢纽。支持襄阳积极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宜昌夯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二是完善内外联通的物流通道。以国家干线物流通道为动脉,巩固扩大陆路通道比较优势,补齐内河航运通道短板。促进武汉新港、宜昌港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接入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建设,构建航空国际物流网络。加快推进中欧班列(武汉)建设,更深程度融入“一带一路”。三是构建专业便捷的物流网络。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推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力构建“双枢纽、多支线”的机场布局体系。二、推动科技产业集群发展(一)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把湖北自贸区打造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武汉片区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霍尼韦尔、施耐德、新思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光纤光缆占全球市场25%,截至2021年底,“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襄阳片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动力电池生产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集聚东风股份等整车企业,比亚迪、骆驼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宜昌片区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夺得“单项冠军”,正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千亿级产业集群。湖北自贸区把外向型经济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2017年4月挂牌以来,截至2022年6月,湖北自贸区累计外贸进出口662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地方统计口径)84.1亿美元,以全省0.065%的面积贡献了全省同期30%的外贸额、13.1%的外资额。(二)加强科技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创新创业新生态。省科技厅2022年3月印发了《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助力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省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0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中部第一。这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相关企业3950家,集群企业2021年总营业收入2547.94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1项,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3.74项。三、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一)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外贸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建设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武汉片区获批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武汉片区企业获评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发力新型业态,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襄阳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宜昌自贸片区跨境电商公共保税仓试运营,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进二手车试点企业扩大出口,加快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湖北省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东湖分中心。抢抓RCEP机遇,制定《湖北全面落实RCEP的若干措施》,在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RCEP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狠抓22条具体举措落地见效,最大程度放大制度红利。开展海关AEO认证专题活动,长飞光纤公司获武汉海关认定为武汉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企业可自行开具原产地声明,享受RECP协定成员国的关税优惠。(二)畅通银行结算渠道,提升自贸区跨境电商外汇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近两年,陆续出台多项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武汉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湖北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制定了《跨境电商外汇收支便利化公约》,搭建跨境电商数据共享平台,为银行开展真实性审核提供依据。四、推进金融制度创新(一)推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鄂融通”(全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已于2021年5月试运行,打造出1键申请、1秒授权、3分钟画像、3个工作日授信的“1133”融资模式,形成机构申请、企业授权、政府提供数据的“三端”融资管理闭环。“鄂融通”助力金融机构决策,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让银企对接精准高效。截至2022年3月底,“鄂融通”已入驻金融机构828家,汇集1786个金融产品,融资总金额已超3742亿元。(二)开展普惠金融创新。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净资产2倍以内自主开展跨境融资。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全面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2年3月末,办理该业务5409笔,金额25.65亿美元。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积极拓展首贷服务,指导并协助东湖高新区启动东湖“首贷中心”建设,帮助民营、小微企业与银行对接获得融资支持。积极落实财政首贷奖补工作,2021年武汉市金融机构申请首贷财政贴息的贷款总额达102.78亿元,有7488户企业获得首次融资。全面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程,2021年与省直单位、银行培植190家困难企业,帮助企业解决9.97亿元融资需求。(三)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持续推进科保贷业务,截至2022年3月末,累计发放25.93亿元,为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无抵押信用贷款。创新推出科担贷产品,目前已拟定操作办法,待征求意见后发文。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截至2022年3月末,武汉市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0.27亿元。(四)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归集整理企业纳税、社保、不动产等政务数据,打造形成“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年4月,平台入驻机构829家,发布金融产品1793项,支持企业融资3811亿元。(五)拓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2022年1月,省知识产权局与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将我省知识产权保险拓展到保护、创造运用、海外保护、质押融资四大类17个品种。截至4月底,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累计为35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保额7931万元,签单保费192.7万元。下一步,继续开展“鄂融通”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数据归集力度,特别是聚焦省市融资平台深入对接,资源互补、应用共享,联合省直部门开展线上“政策贷”产品服务,力争将“鄂融通”打造成具有标杆效应的省级金融要素服务平台。五、打造人才高地(一)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省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措施的意见》于2020年1月印发实施。湖北自贸区积极推动“人才六条”落地实施,2021年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向520名高端人才兑现1.11亿元专项奖励,惠及东风汽车、药明康德等117家企业,其中84%为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验,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2亿元股权激励资金,帮助锐科光纤等8家科技型企业的492名核心技术人员成为企业股东。在股权激励的助力下,华工科技在全国首创通过与地方国资合作,运用基金模式为校企分离改革闯出一条成功之路,获得教育部、财政部一致好评;华强科技于2021年底成功上市,成为宜昌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湖北自贸区落实“人才六条”的举措与成效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有效反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湖北自贸区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643家,占全省18.2%。(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围绕服务科技外交大局,先后承办中国—瑞士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会、中国—芬兰高技术领域线上对接会、中国—奥地利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会等多项国家级双边科技交流活动。围绕积极承担《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相关任务,支持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搭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系列网络平台,推动中非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围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积极组织省内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高交会、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华创会”湖北科技专场、“光博会”国际激光峰会等科技展会活动,以线下+线上方式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对接,以及人才签约。六、强化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服务湖北自贸区建设。2019年,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为核心承载区的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示范区。三年来,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417家,从业人员超5000人,年营收达16.76亿元,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逐步显现。2021年,东湖高新区专利授权量3.13万件,同比增长24.7%;发明专利授权量1.16万件,占武汉市的62.5%,通过PCT申请国外专利1385件,占全省的81.9%。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确权、维权绿色通道,目前我省已建有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业务覆盖面涵盖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下一步,进一步加大对湖北自贸区建设支持力度,深化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培育更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自贸区建设,同时积极筹建中国(湖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七、推动投资便利化(一)推动“证照分离改革”。2019年湖北自贸区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湖北自贸区新增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69项,总量达到181项,大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截至2022年7月,湖北自贸区累计办理涉及“证照分离”登记15.85万件,惠及市场主体6.57万户。(二)探索设立外商投资“单一窗口”。商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备案申请书整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市场主体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让退出更简便。(三)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020年起试行“210”标准服务,即“一表申请、一窗出件,2个环节,1个工作日内办结,免费赠送一套多枚公章”。截至目前,湖北自贸区累计赠送印章3.9万套,免收费用539万元。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显著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投资“软环境”不断提升,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2022年上半年,湖北自贸区新设立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85.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家,同比增长132%。实际使用外资(FDI)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8%。复制推广“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加快企业“走出去”进程。湖北省商务厅2022年8月29日 jQuery(‘#qrcodeCanvas‘).qrcode({text:document.location.href,width:112,height:112}); 附件:

省民盟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用好自贸区开放平台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吸收和采纳提出的宝贵建议。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助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一)加强物流体系建设。2018年以来,武汉、宜昌、襄阳、十堰、鄂州5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武汉、襄阳、宜昌片区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辐射力不能增强,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武汉市加快建设阳逻港三期,打造国际一流的“一核三极”集装箱港口物流群,巩固国际航运网,完善国内转运网。宜昌市加快周边区域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襄阳市提升铁路运能。

(二)申报建设开放平台。以建设自贸区为契机,推动武汉、襄阳、宜昌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襄阳、宜昌获批综合保税区,为全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面提升口岸功能。鄂州花湖机场、襄阳机场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东湖综合保税区在2020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进入全国A类。

下一步,加快建设内外连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智能绿色、融合联动的现代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商贸物流中心。一是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湖北交通区位优势,打通物流关键节点,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运行体系,提升对外通达水平。支持武汉重点争创建设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类型功能协同的国家物流枢纽。支持襄阳积极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宜昌夯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二是完善内外联通的物流通道。以国家干线物流通道为动脉,巩固扩大陆路通道比较优势,补齐内河航运通道短板。促进武汉新港、宜昌港与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的战略合作,接入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建设,构建航空国际物流网络。加快推进中欧班列(武汉)建设,更深程度融入“一带一路”。三是构建专业便捷的物流网络。提升干线铁路运输能力,建设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推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力构建“双枢纽、多支线”的机场布局体系。

二、推动科技产业集群发展

(一)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主导,努力把湖北自贸区打造成为中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武汉片区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霍尼韦尔、施耐德、新思科技等世界500强企业,光纤光缆占全球市场25%,截至2021年底,“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达6000亿元,加速向万亿级规模冲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襄阳片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检验检测、动力电池生产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集聚东风股份等整车企业,比亚迪、骆驼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宜昌片区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夺得“单项冠军”,正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千亿级产业集群。湖北自贸区把外向型经济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20174月挂牌以来,截至20226月,湖北自贸区累计外贸进出口662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地方统计口径)84.1亿美元,以全省0.065%的面积贡献了全省同期30%的外贸额、13.1%的外资额。

(二)加强科技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创新创业新生态。省科技厅20223月印发了《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助力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省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10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中部第一。这10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相关企业3950家,集群企业2021年总营业收入2547.94亿元,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1项,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3.74项。

三、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

(一)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强化政策保障,出台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稳定外贸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外贸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建设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武汉片区获批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武汉片区企业获评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发力新型业态,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襄阳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宜昌自贸片区跨境电商公共保税仓试运营,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进二手车试点企业扩大出口,加快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湖北省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东湖分中心。抢抓RCEP机遇,制定《湖北全面落实RCEP的若干措施》,在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RCEP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狠抓22条具体举措落地见效,最大程度放大制度红利。开展海关AEO认证专题活动,长飞光纤公司获武汉海关认定为武汉首家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企业可自行开具原产地声明,享受RECP协定成员国的关税优惠。

(二)畅通银行结算渠道,提升自贸区跨境电商外汇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近两年,陆续出台多项跨境电商扶持政策,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武汉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湖北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制定了《跨境电商外汇收支便利化公约》,搭建跨境电商数据共享平台,为银行开展真实性审核提供依据。

四、推进金融制度创新

(一)推动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鄂融通”(全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已于20215月试运行,打造出1键申请、1秒授权、3分钟画像、3个工作日授信的“1133”融资模式,形成机构申请、企业授权、政府提供数据的“三端”融资管理闭环。“鄂融通”助力金融机构决策,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让银企对接精准高效。截至20223月底,“鄂融通”已入驻金融机构828家,汇集1786个金融产品,融资总金额已超3742亿元。

(二)开展普惠金融创新。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净资产2倍以内自主开展跨境融资。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全面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23月末,办理该业务5409笔,金额25.65亿美元。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积极拓展首贷服务,指导并协助东湖高新区启动东湖“首贷中心”建设,帮助民营、小微企业与银行对接获得融资支持。积极落实财政首贷奖补工作,2021年武汉市金融机构申请首贷财政贴息的贷款总额达102.78亿元,有7488户企业获得首次融资。全面推动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程,2021年与省直单位、银行培植190家困难企业,帮助企业解决9.97亿元融资需求。

(三)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持续推进科保贷业务,截至20223月末,累计发放25.93亿元,为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无抵押信用贷款。创新推出科担贷产品,目前已拟定操作办法,待征求意见后发文。深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截至20223月末,武汉市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0.27亿元。

(四)推进信用平台建设。归集整理企业纳税、社保、不动产等政务数据,打造形成“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24月,平台入驻机构829家,发布金融产品1793项,支持企业融资3811亿元。

(五)拓展知识产权保险业务。20221月,省知识产权局与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深化战略合作,将我省知识产权保险拓展到保护、创造运用、海外保护、质押融资四大类17个品种。截至4月底,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累计为35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保额7931万元,签单保费192.7万元。

下一步,继续开展“鄂融通”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数据归集力度,特别是聚焦省市融资平台深入对接,资源互补、应用共享,联合省直部门开展线上“政策贷”产品服务,力争将“鄂融通”打造成具有标杆效应的省级金融要素服务平台。

五、打造人才高地

(一)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省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措施的意见》于20201月印发实施。湖北自贸区积极推动“人才六条”落地实施,2021年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向520名高端人才兑现1.11亿元专项奖励,惠及东风汽车、药明康德等117家企业,其中84%为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验,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2亿元股权激励资金,帮助锐科光纤等8家科技型企业的492名核心技术人员成为企业股东。在股权激励的助力下,华工科技在全国首创通过与地方国资合作,运用基金模式为校企分离改革闯出一条成功之路,获得教育部、财政部一致好评;华强科技于2021年底成功上市,成为宜昌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湖北自贸区落实“人才六条”的举措与成效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有效反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湖北自贸区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643家,占全省18.2%

(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围绕服务科技外交大局,先后承办中国瑞士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会、中国芬兰高技术领域线上对接会、中国奥地利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会等多项国家级双边科技交流活动。围绕积极承担《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相关任务,支持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搭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系列网络平台,推动中非青年创新创业交流活动。围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积极组织省内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高交会、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华创会湖北科技专场、光博会国际激光峰会等科技展会活动,以线下+线上方式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对接,以及人才签约。

六、强化知识产权创新发展

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服务湖北自贸区建设。2019年,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为核心承载区的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示范区。三年来,集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417家,从业人员超5000人,年营收达16.76亿元,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逐步显现。2021年,东湖高新区专利授权量3.13万件,同比增长24.7%;发明专利授权量1.16万件,占武汉市的62.5%,通过PCT申请国外专利1385件,占全省的81.9%。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确权、维权绿色通道,目前我省已建有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业务覆盖面涵盖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

下一步,进一步加大对湖北自贸区建设支持力度,深化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培育更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自贸区建设,同时积极筹建中国(湖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

七、推动投资便利化

(一)推动“证照分离改革”。2019年湖北自贸区在全省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2021年湖北自贸区新增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69项,总量达到181项,大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截至20227月,湖北自贸区累计办理涉及“证照分离”登记15.85万件,惠及市场主体6.57万户。

(二)探索设立外商投资“单一窗口”。商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动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备案申请书整合,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市场主体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持续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让退出更简便。

(三)压缩企业开办时间。2020年起试行“210”标准服务,即“一表申请、一窗出件,2个环节,1个工作日内办结,免费赠送一套多枚公章”。截至目前,湖北自贸区累计赠送印章3.9万套,免收费用539万元。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显著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投资“软环境”不断提升,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2022年上半年,湖北自贸区新设立企业1.1万家,同比增长85.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58家,同比增长132%。实际使用外资(FDI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8%。复制推广“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加快企业“走出去”进程。

湖北省商务厅

2022829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