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宜昌市猇亭区卫生健康 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栏目:猇亭区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3-08-01 加入收藏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宜昌市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年月日宜昌市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有效推进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宜昌市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宜昌市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1日

  宜昌市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有效推进猇亭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根据《宜昌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健康猇亭”建设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不断提升综合监督水平,辖区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体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紧紧着眼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特征,围绕指挥响应、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急救、物资调配、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方面,着力构建统一高效、跨部门、跨地域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2020年12月,全区共有18名确诊病例,18名疑似病例,260名密切接触者,308人次流行病学调查,2074名发热人员,2289人次协查任务。为全市城区中确诊病例最少、治愈率最高、率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的地区。在展现各级基层组织执行力的同时,也凸显了全区近500名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责任担当。全区卫生健康系统9个单位集体和34名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誉。

  (二)健康猇亭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以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依托,成功创建健康社区(村居)23个,健康家庭232个,健康医院2家,健康学校6所,健康机关事业单位28家,健康企业10家,健康餐厅9家,健康超市6家,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步道2条,健康细胞创建综合达标率达85%;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设置健康教育专栏、举办健康培训、开展“厕所革命”、除四害等活动,辖区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升,2020年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6%。以国家卫生城市建设为契机,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全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中心市场提质惠民改造及虎牙便民市场、下马槽便民市场改建,启用七里冲人人惠农贸市场,完成葛洲坝在猇老旧小区等改造,实现高分通过全国卫生城市复审验收目标。扎实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卫生人员44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数199人,注册护士250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5年的460张增加到2020年的50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由151人增加到199人;注册护士由195人增加到250人。全区5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被选入市级继教项目库,新冠肺炎后期肺功能康复策略项目选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后勤综合楼、医疗综合楼相继投入使用,引进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更新大小医疗设备108台,陆续开展了10余项临床新技术、新业务。2019年11月顺利获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期推进,彻底改善了医院就诊环境,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古老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荣获“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省‘甲A’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昌市群众最满意医疗卫生机构”等荣誉称号。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出台实施人、财、物等具体改革措施,规范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采购,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有效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二是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多途径开展转诊落地服务,建立了以协同服务和利益共享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新机制,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格局。三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制度。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全区公办医疗机构药品统一在省级采购平台带量采购,严格实施药品“两票制”管理,有效保障了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十三五期间,医药占比为34.56%,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14.5元,取消药品加成后年均降费250万元,成功实现“一升一降”。四是全力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整合市、区医疗资源,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分别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古老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联体”,与云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共体”,链接辖区社区(村)医务室(卫生室),初步构建起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五)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有序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夯实医防协同机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不断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机遇,争取各类资金2141万元,稳步推进“疾控服务体系项目”“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项目”“基层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建设”等体系项目建设。严格按照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不断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针对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等七大类特殊人群开展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0.3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73%,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88%;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7.31%,产后访视率达到95.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到100%。

  (六)各项重点工作创新发展。一是持续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与职业健康监管。开展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学校卫生和职业卫生综合监管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规范行政审批,梳理许可“一网通办、一次办好”,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测工作,执行单数完结率100%,现场查出违法违规立案查处率100%;扎实开展尘肺病攻坚行动,专项治理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100%,职业健康体检覆盖率100%,用人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知识培训覆盖率100%。勇于担当,逆行于各疫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医疗机构等重点防控区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重点督导检查,指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围绕“一体两翼”和“两控四改”工作重点任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好影响群众健康利益的关键问题,群众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二是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深化与市级技术协作,落实全区98%以上医疗机构均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及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省级命名。三是着力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全方位融入养老服务,利用五医院和古老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采取“社会养老+基层医疗”模式,在向日葵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四是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精准聚焦急需紧缺医疗技术专业人才,用足用活单位编制、岗位资源,充实各医疗单位现有空编岗位,“十三五”期间招聘、培养、引进所需要的127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托培养政策,累计定向培养18名大学生村医,有效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卫生服务面临着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二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较薄弱,人才队伍不稳定,龙头作用发挥不够;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医疗设备陈旧不足。二是卫生服务面临着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有限,尤其缺乏全科医生和公卫医生,难以满足当前基层首诊需要和疾控能力提升。三是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宣传教育、社会参与度不够深入,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部分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有限;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快速配送保障能力不足,物资储备的更新、轮换、补偿机制不健全。

  二、“十四五”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追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二)总体目标

  以思想破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加快推进健康猇亭建设,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深入推动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等体系,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推进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组建以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社区(村)医务室(卫生室)的城区紧密型医共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推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更加融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主要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80.77岁。

  2.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内。

  3.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8.67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3.61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不低于4.5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大于4.5个。

  4.全区争创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

  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6.每万名居民拥有合格的全科医生达到5人。

  7.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稳定在15%以下。

  8.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0%。

  9.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5%以上。

  10.持续加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达到32%以上,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23%。

  三、重点发展方向

  (一)深入开展健康猇亭行动。坚持预防为主,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个人自我健康的管理,全面落实重大疾病和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推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以“323攻坚行动”为重点,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健康教育专业化信息系统。依托签约制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群体化与个体化健康服务,实施主动、连续、系统、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建立完善符合我区实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落实健康科普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健康文化传播,打造健康科普平台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品牌,不断提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服务范围和影响涵盖猇亭辖区及白洋、红花套、安福寺镇周边地区。支持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城区紧密型医共体,切实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加快补齐疾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短板。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促进全区卫生信息化数据互联互通、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为支撑,构建高效的医疗与公共卫生协同机制,提升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村(社区)医务室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和能力提升渠道,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继续推进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增强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

  四、主要工作及举措

  (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猇亭行动

  1.不断完善健康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继续实施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逐步建立政府规范性文件健康审核制度,每年开展1次小样本的健康影响评价。将健康猇亭建设下沉到社区,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建立全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健康猇亭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积极推行观念及文化层面的认同性建设,传播健康理念,倡导文明之风,将良好的社会共识变成群众个人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2.加快普及健康生活。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创建无烟环境。全面实施健康细胞工程,优化健康支持环境,不断扩大健康细胞覆盖面,持续巩固已建成的各类细胞。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传播力度,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3.持续巩固爱国卫生运动成果。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动手、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科学指导,推进改革创新,发挥群众运动优势,着力治理健康的危害因素,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善城乡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以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提升城乡卫生管理水平,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各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队伍能力建设,各街道、各单位、各社区健全完善病媒生物预防和控制工作组织网络和监测网络,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定期开展监测调查,组织、指导、协调病媒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到2025年,全区病媒生物工作组织、监测网络健全、预防控制工作水平和成效得到明显提升。病媒生物鼠、蟑、蚊、蝇预防控制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投入政策,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和绩效评价工作。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教育等纳入考核范围。

  2.深入推进区域综合医改。深化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与区域医共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聚焦区域医共体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加强乡村医生和全科医生培养,推动落实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政策。

  3.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与市卫生健康委沟通,推动公安、民政、人社、医保、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完善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新机制。配合构建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对传染病重大疫情、可疑病例监测和风险提示,打造区域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强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数据应用。加强“互联网十医疗”与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整合各级医疗和公共卫生资源,实现区域性健康医疗数据共享、互联互认。

  4.统筹推进相关重点改革。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医务室建设,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优化和规范用药结构,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实施合理用药监测,定期公布监测情况。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诊疗服务模式。

  (三)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完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软实力,推动优质卫生资源提质扩容,保障群众看病就医基本服务,让猇亭人民在猇亭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在人才、学科、资金、政策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支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整体医疗救治水平的快速提升。按照“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原则,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按照“适当超前、平战结合”总体原则,规划在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建设层流负压病房和可转换负压病房,建成后负压病房达25间(层流负压病房2间、可转换负压病房23间)。

  2.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提档升级。巩固“五化”村(社区)建设成果。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诊室。加强村(社区)医务室建设,积极打造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充分发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作用,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转诊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特色科室”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医卫融合”试点。

  3.不断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加强中医药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培育,建立一支能力强、业务专、口碑好的中医服务队伍。建设中医大师名师传承工作室和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加强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规范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大力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推进“三堂一室”建设,积极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创新中医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到2025年,力争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同时具备相应的医疗康复能力。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四)以健康安全为底线,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推动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全面提升我区防控和救治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上升势头,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全区肺结核发病率年递降率不低于2.9%,肺结核死亡率不高于3/10万。

  2.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党委政府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卫生健康工作制度,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整合医药服务信息和健康监测数据,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完善哨点布局,提高重大疫情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优化应急响应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巩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完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分工协作,形成防控合力,压实“四方”责任;夯实群防群控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实行“领导联系片区、部门包保社区、干部下沉小区”常态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巩固“1+1+N”网格化社会面防控机制。健全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猇亭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传染病区)全面建成并发挥应急救治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规范化运行。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1个急救站,配备1台以上标准救护车(车载急救设备齐全),值班救护车实行24小时值班。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农村地区30分钟急救圈。强化政府血液紧急招募动员职责,提升应急用血保障能力。

  3.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创新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加强部门协作,重点落实由社区干部、网格员、精防医生、派出所民警、民政(残联)专干、家属等共同完成的患者关爱帮扶制度,共同做好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动态管理工作。严格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切实将严重精神病患的排查、救治、服务、管控等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扶持培育一批社会化心理服务机构。拓展社区康复阵地,对部分精神残疾程度较重的人士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加大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打造心理咨询师、治疗师队伍,加强心理干预水平。推动心理健康社会参与,重点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人员心理疏导工作。

  4.深入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创建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品牌,提升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促进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全力保障母婴健康安全。坚持三级预防策略,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规范提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和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管理。加强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开展“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实现数据共享。深入推进妇幼惠民工程,实施妇幼健康公卫项目,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加强儿童近视防控,建立完善儿童视力健康档案,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保障母婴健康,早孕建册率≥90%,产后访视率≥90%,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0%,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90%。妇女两癌检查目标人群完成率100%,积极推进产后、人流后避孕服务工作,促进妇女生殖健康。

  (五)以老年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一老一小”各项服务

  1.建立完善老年服务体系。构建综合连续、科学完善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各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到100%;积极推动辖区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建立起全覆盖、可持续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服务长效机制和工作机制;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弘扬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大力普及老年健康知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2.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加快构建“养中办医、医中办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四种模式,确保“十四五”期末医养结合机构床位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支持各类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深化医养签约合作;鼓励各类医疗机构重点为慢病重症、失能失智、癌症终末期等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地制宜改扩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更大力度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和医养结合服务;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为目标,做好为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

  (六)以计生服务为重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政策衔接,依法组织实施。

  2.积极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家庭托育服务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的托育服务,大力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规范实施托育服务中央投资项目,进一步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

  3.继续落实现行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政策。以落实好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便得医疗服务“三个全覆盖”为重点,大力推进暖心家园项目,全力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关爱工作。

  4.全面提升计生协服务管理水平。加强计生协组织机构建设,全面落实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流动人口服务等“六项重点任务”。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联系点调查工作。

  (七)以法治建设为重点,保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1.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构建科学、高效、职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将法治建设与卫生健康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办、同考核。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核、集体审议决定、向社会公开发布等程序,坚持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开展以宪法和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积极开展法治单位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健康领域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2.加强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市级统一部署要求,完善区级卫生健康执法监督体系,打造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队伍。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诚信服务、质量安全、行风建设和机构运行等方面主体责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依法强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建立行业信用机制、信息协同运用机制、信息化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

  (八)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1.加强卫生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着力做好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提高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加强名医工程培养,着力推进医学领军人才和医学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快“平战结合”的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健康管理、检验检测、现场流调等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储备与培养。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精神医学、产科、儿科、康复、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深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卫生计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

  2.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全科医师特岗培训、“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夯实基层卫生人才网底。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数,加强对社区医务室人员配备,引入更多年轻人才,继续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大专学历乡村医生工程,放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范围,加大上级医疗机构对基层机构帮扶力度,推动人员柔性流动。继续落实基层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定期按需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修培训,优先安排村(社区)卫生室工作的医学本、专科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3.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合理设置疾控中心内设机构,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改善人员结构。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额的85%,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70%。完善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优化管理效能,参照同级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核定标准,合理确定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

  (九)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探索打造卫生健康特色党建品牌

  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性教育。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支部达标创建工作,坚持组织生活正常化,严格按照“三会一课”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开展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以创建“党建+”特色品牌为目标,大力推进“三在”工程,彰显党建品牌活力,实现党建品牌示范化;加强党建工作与卫生健康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实现管理服务精细化;加强阵地建设规范化建设,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云”等平台,逐步实现党支部活动管理可视化。服务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以抓好医院党建工作为重点,将“十进十建”工作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日常工作中,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保持违纪必惩的高压态势。在系统内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服务环境。

  五、辖区医疗机构发展目标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医疗机构发展方向

  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巩固“二甲”创建成果,组建以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社区(村)医务室的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充分发挥医疗资源整合优势,打造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示范区。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做强,把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做实,建立与省内有影响的三甲医院协作机制,力争创建为三级医院;实行差异化特色发展,将古老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一级医疗机构;将云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精神残疾康复”一体化的治疗中心;将猇亭区妇幼计生服务中心与宜昌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整合实行融合发展;将公共卫生与医院融合发展,实行医卫融合。

  古老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计生中心:巩固“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成果,对照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质量。继续稳步推进家庭医生有偿签约工作,不断提升居民对中心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完善养老服务、培训工作职责,借助医养融合,大力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及康复服务。树立品牌特色科室,做好业务推广工作,大力发展儿童保健、妇幼保健、康复医疗等专科业务,争创省级特色科室。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鼓励多劳多得,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云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建立专业人才梯队,继续完善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设施建设、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提升居民满意度。

  (二)重点项目建设

  “十四五”期间,全区卫生健康系统规划建设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7600.79万元,主要涉及猇亭区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补短板、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详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切实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卫生健康部门与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沟通协作,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规划实施。

  (二)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向公共卫生、社区卫生等领域倾斜。规范有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三)完善考评机制。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健全评价体系和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对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大力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进一步促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四)激发人员活力。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严格人员准入机制,用制度管人、用待遇引人、用事业留人,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激发全区医务工作者依法从医、廉洁从医,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积极性、自觉性。

  (五)突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自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卫生健康领域先进事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营造人人重视健康、全民主动参与、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

  附件:猇亭区卫生健康“十四五”重点项目建设统计表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