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宜昌,迈向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
栏目: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27 加入收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宜昌,迈向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市日期:2023-12-27 09:52来源:湖北日报责任编辑:陈贤军阅读量: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袁立钧 摄)峡州大道港窑路互通生态市民日主题活动卷桥河湿地稻田音乐节规划师进社区研究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改造后

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袁立钧 摄)

峡州大道港窑路互通

生态市民日主题活动

卷桥河湿地稻田音乐节

规划师进社区研究老旧小区改造方案

改造后的沙河片区全景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宜昌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称号,素有“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的美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宜昌全面对标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要求,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为引领,充分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化工围江”蝶变“江豚逐浪”

  12月23日,宜昌市点军区卷桥河湿地,鱼戏蒲动、水禽嬉戏。

  这里是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规划项目,总面积约197.98公顷,其中新增绿地面积195公顷。

  试点通过种植香蒲、千屈菜、梭鱼草等亲水品种,利用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消解污染,修复湿地面积155公顷,恢复了卷桥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观鸟台、鸟类科普长廊、湿地滩涂体验园、雨水花园、疏花水柏枝展示园、珍惜植物园、滨水科普平台、生境体验花园等设施,也为居民参与展览、实地观察、主题科普等活动提供了场所。

  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境内长江径流232公里,拥有岸线536公里。

  宜昌市猇亭区,长江边的灯塔广场,散步骑行的市民来来往往。过去,这里曾是喧嚣的磨盘货运港口,散装煤炭堆积如山。2018年,磨盘港口码头拆除,在长江大保护的生态修复中,昔日脏乱货场,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网红”打卡地。

  作为长江宜昌段滨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灯塔广场总计修复长江岸线8公里,主城区滨江绿廊一路延伸至猇亭古战场,串起50里滨江岸线风光。

  2022年,宜昌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长江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60.2%,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被誉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长期安居宜昌,“化工围江”蝶变“江豚逐浪”。

  重构交通格局——市民畅享30分钟出行生活圈

  12月11日,家住香格里拉小区的市民谭莹驾车从西陵二路出发,经互通立交转道三峡大道,到伍家岗桔城路下匝道,仅用22分钟,就接到了刚出火车站的武汉客户。“有了互通立交后,办事效率高多了。”她说。

  宜昌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涛介绍,随着“四纵六横”快速路网体系初步建成,宜昌中心城区快速路累计通车总里程突破170公里,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

  10分钟上下快速路、20分钟跨组团、30分钟进出城,便捷的出行体验,正在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市民向飞家住伍家岗区华鹏梧桐邑小区,父母住在西陵区吾悦广场附近,全程快速路通行,只需要21分钟。“以前老叫外卖,现在上父母家吃饭,跑得更勤了!”

  在宜昌,“快速公交+慢行系统”的绿色出行交通体系,带给市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已经习惯乘坐BRT上下班,私家车只有出市区时才开。坐BRT不用等很久就有车,走专用道还不怕堵车。”乘客望先生说。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2015年起,宜昌公交发展以“走廊+支线”为特点的BRT,运营速度是普通公交的2倍。BRT运行后,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市内90%区域进入30分钟生活圈。宜昌中心城区日均约减少5万辆机动车出行,步行、自行车出行量较之前增加约50%。

  宜昌BRT也获世界可持续交通奖,成为湖北首个、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共同缔造、治管并举——让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管共享

  环境整洁、道宽路净、停车有序……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大公桥片区,目之所及,清新井然。

  今年7月,伍家岗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涉及10个社区、27个小区、4169户小区居民,包含老旧小区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室外配套基础设施、环境配套设施改造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宜昌推动小区党支部或党小组全覆盖,在违建拆除、资金筹措、长效管理等方面充当先锋。

  嘉明花园小区在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王小萍带领下,280户居民自筹了138.9 万元改造费和物业管理费,发动居民自筹260万元加装电梯6部,实现“菜园”变“花园”,小区自治经验被写进中央党校教材。

  共同缔造是最大法宝——聚焦民生需求和群众期待,宜昌引导各类资金、实物、智力等要素资源不断聚集,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前怎么干、改造中怎么建、改造后如何管”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黄龙小区发动居民、政协代表、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小区改造,拆除违建1000余平方米,新增幸福食堂、党群中心、休息凉亭、文化长廊、楼面绿化,变身书香小区。

  治管并举是根本保障——“改”是手段,“治”是目的。汲取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教训,宜昌树立系统思维,将“治”干在前面,改造之初就后期管理模式及收费标准征求居民意见,引导居民结合实际选择物业管理或者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改造完成后,将移交管理作为落实以奖代补资金前置条件;移交管理后,原有由政府承担的环卫、保洁等工作有序退出,实现自己的小区自己管。

  宜昌老旧小区改造,已连续2轮纳入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资金共同分担、发动群众参与等2项政策,入选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

  加快适老化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生活有温度,城市才有温度

  伍家岗区张家坡社区航道小区,83岁独居老人邓正香在家里晒太阳。

  邓正香对家庭适老化改造称赞不已。电灯开关由原来约1.5米高降至1米高,触手可及;客厅大门安装了扶手,方便进出门换鞋;厨房安装了燃气报警器;卫生间改装了折叠推拉门……

  近年来,宜昌市聚焦社会老龄化问题,将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入户上门访民情、听民声,提升困难群体和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

  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对象家庭,在补贴范围内采取“一户一策”,改造明细清单共含24个基础类和14个可选类。基础类项目主要满足老年人家庭基本适老化需求,可选类项目根据老年人家庭意愿,提供自主付费购买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

  自2021年起全省推进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以来,宜昌聚焦群众关切,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

  去年5月,来宜昌务工多年的胡后林一家,如愿搬入宜昌高新区东锦苑小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房先租后售,既减少了购房压力,也不用担心租房被退租,今年终于安定下来了。”他说。

  去年,宜昌邦普公司利用园区配套用地,新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只要员工满足相应条件,即可拎包入住。目前,已有约1500人入住。大学毕业入职邦普的宜都姑娘伍小颖,去年暂住白洋青年公寓,今年乔迁“新居”,通勤更近,条件更好。

  宜昌为我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城市,目前累计筹集房源1.3万套,保障1万余名“新宜昌人”在城市落脚安家。2023年,宜昌指导县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经验,被列入住建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百姓生活尽在“掌”握

  “通过网络上报,碎石当天就清理干净了。”宜昌市西陵区窑湾街道居民王莹,在人行道上发现一处碎石,行人容易绊倒。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打开“宜格服务”微治理平台,在线上报反映问题。

  很快,她在手机上收到管理员的回应,社区服务团队迅速到现场修复。

  近年来,宜昌一直致力探索如何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丰富、更精细化的服务,用数据定义城市、用软件构建城市,依托城市大脑构建智慧社区,为基层治理赋能。

  2020年以来,宜昌建设全市掌上社区服务中心“宜格服务”智治平台,以社区书记、党员、网格员为骨干,统筹社区民警、社区医生、法律顾问、物业公司等力量,组建社区服务团队,居民可通过“宜格服务”平台,与服务团队直接在线沟通,小事不出网格即可解决。

  2021年11月12日,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正式上线,智慧宜昌建设迈入新阶段。构建城市大脑,推进各类数据资源全量汇聚、共享融通,推动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网通办、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是宜昌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要数据支撑。大屏前,工作人员轻击鼠标,全市重点路段交通状况和地质灾害监测点等城市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基于数字化建设,依托城市大脑、社区“微脑”,基层社区可在“宜格服务”、居民微信群中建立居(村)民线上议事厅,构建“指尖上的协商”新模式。

  “宜格服务群”里,网格员为小区或楼栋群主,民警、医生、法律顾问、物业、下沉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均作为“社区服务团队”入群。

  目前,该市共有152.15万居民入群,已覆盖全市90%以上家庭,加快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