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156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5 加入收藏
省台盟:您提出的《推进我省县(市)中心城区韧性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安全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您的提案,省应急管理厅高度重视,组织厅内相关处室进行专题研究,并会同省住建厅、省交通厅形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您的提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我们将积极采纳并抓好落实。一、推动快速反应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应急指挥中心能力建设。制定了《全省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对省、市、县及基层应急站(所)等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场所设置、配套信息化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应急指挥平台,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等20个部门(单位)完成数据接入,推动覆盖应急委成员单位和省、市、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调度网络和通信链路。二是提升灾害事故信息质效。制定印发《厅机关突发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全省应急系统值班工作规范》,明确了厅机关内部处室、市县应急部门信息报送标准和程序。主动对接公安、交通、住建、文旅、卫健、气象、消防等部门建立紧急联络人制度,实时共享人员伤亡事故(灾害)和重大险情信息。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责任人及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信息库,目前约14万人接入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遇重大气象灾害前,通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向14万应急责任人发送提示短信。三是推进网络舆情主动获取。与省委网信办建立联动机制,互通相关网络舆情信息。每日安排信息处理岗值班员负责收集跟进网上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并通报业务处室进行处置。二、推动应急资源合理调配一是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发挥作用。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各类社会主体都是体现城市韧性的重要力量。为积极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省应急厅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湖北应急》并已在安卓应用商店上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社会资源的联动。按照《省广播电视局 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扎实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二是厘清政府部门职责。全省应急系统建立了雨雪冰冻、强对流天气期间等重点时期应急工作机制,遇雨雪冰冻、强对流天气,省应急厅与气象、交通、水利、自然资源、能源、电力、消防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共享相关预警和灾情信息,分析研判风险形势,精准部署防范应对措施。三是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动态创新。基于应急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应对复杂多变安全风险的理念,建立事故灾害复盘机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结束后,积极组织厅内处室、系统内单位、省直相关部门对应急响应及处置情况进行复盘,认真分析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和存在问题,把讨论成果转化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三、加强会商研判开展示范创建一是持续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定期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地震、林草等部门开展减灾会商会,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报告,提醒各地结合实际做好分析研判和防范应对工作,提高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提示,提醒涉及地区做好防灾避险工作。二是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创建活动,指导督促创建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编制演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创建命名一批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单位,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四、聚焦城市防洪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案指出,要打造城市应急单元、提升安全性能,构建多元参与模式、健全治理机制,深化智慧基建动力、提供技术支撑。我省现有136个成建制县(市、区),3个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体系。一是压实责任体系。全省所有县(市区)已调整公示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136人,3名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责任人,81名大型排涝泵站防汛行政责任人,全力做好城市防汛抗旱工作。二是健全指挥体制。省级层面实行“四双”指挥体制,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双指挥长,36家省直部门担任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能部门为主体、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各市(州)以及各县(市、区)均比照省级组建本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全省形成垂直到底、覆盖到边、功能强大、运转有序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三是推进预案修订。聚焦城市渍涝和区域旱灾等问题导向,2022年以省政府名义修订印发《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推进指导各地县(市)完成预案修订。四是出台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城市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组织编制《关于加强城市防范极端强降雨应急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省域建制县(市)以上城区遭遇极端强降雨的处置应对。五是建强应急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体系,以驻鄂部队为中坚力量、其他抢险队伍为有生力量,在关键时期,受省防指调遣,赶赴一线抢险救援。同时,全省共储备9.86亿元的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物资,省级储备帐篷、折叠床、衣被等救灾物资45.8万件,并按照《湖北省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储备管理办法》规范物资采购、调拨、维护程序。目前省、市、县三级防指相继开展本级本地防汛抗旱演练活动。六是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整治,摸清底数、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智慧监测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桥梁等新城建工作。五、聚焦城市安全风险开展试点建设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安排,我省宜昌市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试点城市,坚持“人防+技防+群防”理念,以宜昌“城市大脑”为统领,按照“城市大脑全、行业小脑强、神经末梢灵”建设原则,围绕城市生命线工程(重点是城市燃气、供水、桥梁、隧道、排水和城市照明)、公共安全(重点是城市消防、交通运输、电梯安全)、生产安全(重点是危化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安全)、自然灾害(重点是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城市内涝)等4个方面,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联防联控体制机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目前,试点工作已通过国务院安委办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全省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建议,积极推动我省县(市)中心城区韧性城市建设,完善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城市三维空间的“数字底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强化风险隐患管控,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湖北省应急管理厅2023年8月14日jQuery(‘#qrcodeCanvas‘).qrcode({render: "canvas", //也可以替换为tablewidth: 160,height: 160,text: document.location.href});

省台盟

您提出的《推进我省县(市)中心城区韧性城市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安全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对您的提案,省应急管理厅高度重视,组织厅内相关处室进行专题研究,并会同省住建厅、省交通厅形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您的提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指导性,我们将积极采纳并抓好落实。

一、推动快速反应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应急指挥中心能力建设。制定了《全省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对省、市、县及基层应急站(所)等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场所设置、配套信息化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完善应急指挥平台,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等20个部门(单位)完成数据接入,推动覆盖应急委成员单位和省、市、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调度网络和通信链路。二是提升灾害事故信息质效。制定印发《厅机关突发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全省应急系统值班工作规范》,明确了厅机关内部处室、市县应急部门信息报送标准和程序。主动对接公安、交通、住建、文旅、卫健、气象、消防等部门建立紧急联络人制度,实时共享人员伤亡事故(灾害)和重大险情信息。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责任人及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信息库,目前约14万人接入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遇重大气象灾害前,通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向14万应急责任人发送提示短信。三是推进网络舆情主动获取。省委网信办建立联动机制,互通相关网络舆情信息。每日安排信息处理岗值班员负责收集跟进网上突发事件舆情信息,并通报业务处室进行处置。

二、推动应急资源合理调配

一是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发挥作用。政府、社会组织、群众等各类社会主体都是体现城市韧性的重要力量。为积极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省应急厅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湖北应急》并已在安卓应用商店上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社会资源的联动。按照《省广播电视局 省应急管理厅关于扎实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二是厘清政府部门职责。全省应急系统建立了雨雪冰冻、强对流天气期间等重点时期应急工作机制,遇雨雪冰冻、强对流天气,省应急厅与气象、交通、水利、自然资源、能源、电力、消防等部门滚动会商研判,共享相关预警和灾情信息,分析研判风险形势,精准部署防范应对措施。三是推动应急管理制度动态创新。基于应急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应对复杂多变安全风险的理念,建立事故灾害复盘机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结束后,积极组织厅内处室、系统内单位、省直相关部门对应急响应及处置情况进行复盘,认真分析每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和存在问题,把讨论成果转化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三、加强会商研判开展示范创建

一是持续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定期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地震、林草等部门开展减灾会商会,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研判报告,提醒各地结合实际做好分析研判和防范应对工作,提高全省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发布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提示,提醒涉及地区做好防灾避险工作。二是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创建活动,指导督促创建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编制演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创建命名一批综合减灾示范创建单位,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四、聚焦城市防洪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提案指出,要打造城市应急单元、提升安全性能,构建多元参与模式、健全治理机制,深化智慧基建动力、提供技术支撑。我省现有136个成建制县(市、区),3个全国重点防洪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基本完善的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体系。一是压实责任体系。全省所有县(市区)已调整公示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136人,3名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责任人,81名大型排涝泵站防汛行政责任人,全力做好城市防汛抗旱工作。二是健全指挥体制。省级层面实行“四双”指挥体制,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双指挥长,36家省直部门担任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能部门为主体、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各市(州)以及各县(市、区)均比照省级组建本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全省形成垂直到底、覆盖到边、功能强大、运转有序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三是推进预案修订。聚焦城市渍涝和区域旱灾等问题导向,2022年以省政府名义修订印发《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推进指导各地县(市)完成预案修订。四是出台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城市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组织编制《关于加强城市防范极端强降雨应急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省域建制县(市)以上城区遭遇极端强降雨的处置应对。五是建强应急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伍体系,以驻鄂部队为中坚力量、其他抢险队伍为有生力量,在关键时期,受省防指调遣,赶赴一线抢险救援。同时,全省共储备9.86亿元的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物资,省级储备帐篷、折叠床、衣被等救灾物资45.8万件,并按照《湖北省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储备管理办法》规范物资采购、调拨、维护程序。目前省、市、县三级防指相继开展本级本地防汛抗旱演练活动。六是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整治,摸清底数、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智慧监测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桥梁等新城建工作。

五、聚焦城市安全风险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统一安排,我省宜昌市作为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试点城市,坚持“人防+技防+群防”理念,以宜昌“城市大脑”为统领,按照“城市大脑全、行业小脑强、神经末梢灵”建设原则,围绕城市生命线工程(重点是城市燃气、供水、桥梁、隧道、排水和城市照明)、公共安全(重点是城市消防、交通运输、电梯安全)、生产安全(重点是危化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安全)、自然灾害(重点是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城市内涝)等4个方面,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联防联控体制机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目前,试点工作已通过国务院安委办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全省工作实际,结合您的建议,积极推动我省县(市)中心城区韧性城市建设,完善城镇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城市三空间的“数字底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强化风险隐患管控,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

2023年8月14日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