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宜昌枝江:法律援助惠民生 便民服务暖民心
栏目:湖北省司法厅-部门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19 加入收藏
近年来,宜昌枝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秉承“应援尽援”理念,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全面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三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46件,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31万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强基础,广覆盖,织密“一张网”织密服务网络。在建优市法律援助中心窗口的基础上,依托公安、法院、妇联等部门设立210个法律援助工作点。建立健全驻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等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涉刑涉困涉弱群体法律援助全覆盖,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法治宣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更多弱势群体撑起法治蓝天。践行司法为民。从“市、镇、村”三级层层发力,构建三级法律服务网络,从传统的“ 一地一点”转变为全时空、多层次智能支撑,为群众及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对农民工、军人军属等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简化受理程序,缩短审查时限,优化审批流程,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使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强化经费保障。加大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将法律援助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行办案补贴直达办案律师银行账户。民事案件补贴标准从每件500元上调至1000元。刑事案件将每件400元补贴调整为按阶段补贴,3个阶段共补贴2000元。非诉案件补贴标准从每件300元上调至400元,同时,提高申请支付令、群体性案件的补贴标准。搭平台,优服务,激活“动力源”畅通援助渠道。通过与湖北省政务服务网进行链接,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群众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办理法律援助、公证办理等业务事项,确保惠民服务事项实现“ 掌上办”。三年来,共办理农民工工伤事故法律援助案件34件,为农民工讨薪、索赔1822万元。同时,积极配合相关成员单位开展送法进工地、治欠保支等活动,及时参与化解社会不稳定风险因素。打造智慧平台。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辟公共法律服务专栏,设立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在各村建立“与法同行”微信群190个,依托宜昌市远程视频法律咨询服务系统,大力推广“宜律帮”“市民e家”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因势利导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掌上法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触手可及。加强宣传发动。在法律援助宣传中,抓好“以案释法”,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工作机制。三年来,共组织开展了123场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发放了5万余份法律援助资料,接待法律咨询人数10万余人,解答法律疑难问题1.32万次,宣传覆盖面遍及全市,营造了良好法律援助社会环境。引导信访案件走司法途径,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提质效,添活力,筑牢“压舱石”落实法援要求。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扎实推进律师值班制度,在看守所、检察院、法院派驻律师值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打造“枝无不援”法律援助品牌,对案件申请、指派程序、办案时限、资料建档、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完善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批和指派环节的管理、公开程序,在企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案卷评查。成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团,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成员,定期对全市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面评估。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评查4次,评查案件241件,其中优秀8件,合格224件,整改9件,做到事前严格标准,清单式公开;事中全程透明,一站式服务;事后多方联动,全方位评估,确保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近期,2个案例入选第七届全省法律援助百优案例。完善制度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案件申请、指派、建档、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规定了案结30个工作日内提交卷宗、审查和发放补贴的程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跟踪检查、投诉处理、绩效考核、质量评查和通报、优秀评选等监督问责工作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人负责整个案件的办理,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案件,限当日完成受理、审查、审批、指派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立即向当事人解释清楚,坚决做到责任不推诿。附件:

,宜昌枝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以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秉承“应援尽援”理念,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全面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三年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46件,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31万元,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强基础,广覆盖,织密“一张网”

织密服务网络。在建优法律援助中心窗口的基础上,依托公安、法院、妇联等部门设立210个法律援助工作点。建立健全驻看守所、法院、检察院等1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涉刑涉困涉弱群体法律援助全覆盖,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开展法治宣传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更多弱势群体撑起法治蓝天。

践行司法为民。从“市、镇、村”三级层层发力,构建三级法律服务网络,从传统的“ 一地一点”转变为全时空、多层次智能支撑,为群众及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对农民工、军人军属等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简化受理程序缩短审查时限优化审批流程,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使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困难群众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强化经费保障。加大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将法律援助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注重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行办案补贴直达办案律师银行账户。民事案件补贴标准从每件500元上调至1000元。刑事案件将每件400元补贴调整为按阶段补贴,3个阶段共补贴2000元。非诉案件补贴标准从每件300元上调至400元,同时,提高申请支付令、群体性案件的补贴标准。

搭平台,优服务,激活“动力源”

畅通援助渠道。通过与湖北省政务服务网进行链接,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群众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办理法律援助、公证办理等业务事项,确保惠民服务事项实现“ 掌上办”。三来,共办理农民工工伤事故法律援助案件34件,为农民工讨薪、索赔1822万元同时,积极配合相关成员单位开展送法进工地、治欠保支等活动,及时参与化解社会不稳定风险因素。

打造智慧平台。政府门户网开辟公共法律服务专栏,设立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在各村建立“与法同行”微信群190个依托宜昌市远程视频法律咨询服务系统大力推广“宜律帮”“市民e家”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因势利导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掌上法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触手可及。

加强宣传发动。在法律援助宣传中,抓好“以案释法”,建立完善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工作机制。三年来,共组织开展了123场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发放了5万余份法律援助资料,接待法律咨询人数10万余人,解答法律疑难问题1.32万次,宣传覆盖面遍及全市,营造了良好法律援助社会环境。引导信访案件走司法途径,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提质效,添活力,筑牢“压舱石”

落实法援要求。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扎实推进律师值班制度,在看守所、检察院、法院派驻律师值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打造“枝无不援”法律援助品牌,对案件申请、指派程序、办案时限、资料建档、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完善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审批和指派环节的管理、公开程序,在企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开展案卷评查。成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案件质量专家评估团,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成员,定期对全市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面评估。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评查4次,评查案件241件,其中优秀8件,合格224件,整改9件,做到事前严格标准,清单式公开;事中全程透明,一站式服务;事后多方联动全方位评估,确保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近期,2个案例入选第七届全省法律援助百优案例

完善制度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案件申请、指派、建档、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规范,规定了案结30个工作日内提交卷宗、审查和发放补贴的程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跟踪检查、投诉处理、绩效考核、质量评查和通报、优秀评选等监督问责工作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人负责整个案件的办理,对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案件,限当日完成受理、审查、审批、指派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立即向当事人解释清楚,坚决做到责任不推诿

附件: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