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1-12-19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经200611月区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即将任期届满。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江汉经济社会发展好、城区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克难攻坚,创先争优,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市中心城区前列,谱写了江汉发展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216.4亿元预计增长到2011550亿元,年均增长14.8%。财政收入率先在全市中心城区跃上百亿元平台,2011年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00.7亿元和33.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25倍和3.69倍,年均分别增长26.55%29.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53亿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529亿元,年均增长20.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结构由200617.2:82.8预计调整到201111.5:88.5,服务业的财政贡献率超过90%。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的竞争力、集聚功能日益增强,形成了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和中介服务、现代商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江汉经济开发区由都市工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企业占72%2011年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7亿元、全口径税收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18%24%

发展后劲日益强劲。组建以区为主体的王家墩商务区管委会,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拆迁和土地储备,累计投资100亿元,储备土地2729亩,军土置换取得突破进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累计投资48亿元,42条规划道路已开工建设25条,全面启动地下空间、地铁中心站、地下交通环廊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石化华中成品油调控中心、武汉中心、泛海城市广场、国际SOHO城、樱海园、红领巾小学等项目相继开工,总建设规模达320万平方米。商务区集团公司成功实施股权转让,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沿江一号一期、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一批市、区级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达560亿元,总建设规模达780万平方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区功能明显提升。我们着眼于优化布局、提升功能、改善环境,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努力探索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新途径。

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旧城改造重点突破,花楼和记黄埔、武汉航运中心、地铁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精武片处于开发建设准备阶段,汉口火车站改扩容工程竣工,菱角湖万达广场如期开业。武汉大道江汉段综合整治改造基本完成,东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挂牌出让,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万科城、万景国际广场基本建成,贺家墩片已实施开发建设,姑嫂树片、唐家墩片、鲩子湖片整村拆除正稳步推进。五年累计拆除旧城和城中村860万平方米,新建面积800万平方米,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创造了条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深度参与地铁2号线、武合线、武康线等市属重大项目建设。三环线、二环线高架快速路江汉段相继建成通车。完成流通巷行洪清障任务。建成金墩路、新华路延长线,建成和拓宽新湾路、马场路等一批连通道,区域微循环道路交通日趋完善。五年累计投入24亿元新建、改建和维护道路130万平方米,投入1.17亿元进行社区排水改造,投入9200万元综合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700条。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大城管”工作机制,“双创”整体水平保持全市领先。创新城管体制,在全市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五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3.78万件,办结率达98.6%;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道路清扫保洁水平稳步提高;承接汉口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职能,窗口部位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4.35万平方米,实现新增违法建设动态监管和及时拆除;“五小”生产加工型企业集中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城管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环卫基础设施8500万元,环卫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强道路养护,破损道路及时修复率达98%;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五年来,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工业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17.3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26%;公共机构节能和“两型”社区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推进绿色城区建设,全区6个湖泊均已建成湖泊公园,湖泊水体水质和绿化美化档次普遍提高;完成常青公园改造,建成常青路和青年路游园、西北湖小森林、后襄河公园、菱角湖公园等一批游园和景点;五年新增绿地44.5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1.7%,比200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绿色学校、社区占全市50%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开放搞活拓展发展空间,突出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体制和环境。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初步建立政府机构大部门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成区政务网络平台,形成光纤城域网和无线政务网,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27个政府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投入近亿元完成企业改制工作,率先实现国有集体企业整体退出。率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监管营运,区级国有资产累计实现增值约18亿元。率先建成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率先推进“八大员”改革,社区建设“江汉模式”得到民政部认可。率先推进“医药分家”改革,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初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法国、美国、韩国领事馆相继落户江汉。先后引进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法兴银行、东亚银行等近90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和戴德梁行、安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知名中介服务机构。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8%;累计引进内资189.55亿元,年均增长7.28%;累计出口创汇10.88亿美元,年均增长18.86%

——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有效。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沉着应对和及时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被省、市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

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信访维稳问题分级研判机制、重大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各类积案清理,圆满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世博会、辛亥百年等重大时点维稳任务,实现了敏感时段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为零。先后投入物防、技防经费9000余万元,实现了全部社区和重点复杂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现全覆盖管理,各类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压降发案、打黑除恶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上升。食品、药品、建筑、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加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五年保持省、市级平安区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五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江汉建设。司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五年累计办理完毕人大议案、代表建议438件,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57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坚持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人均、生均教育经费显著提高。优化教育布局,新建中小学4所、职业学校1所,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所,撤并公办中小学7所,教育资源南北不均衡现象明显改观。深化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特困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普遍施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学生毕业率均达100%,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高考上线率连续保持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防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97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人、病床14张。

科技、文化、体育、旅游事业日益繁荣。强化科普宣传,加强科技引导,促进科技企业发展,五年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亿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00多项,帮助企业成功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311项,辖区50多个科技成果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各类专利1600多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0家。积极打造公共文体特色品牌,“金桥书评”活动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群星奖”,“江汉周末文化观景台活动”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实施社区文体建设“八个一”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体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壮大江汉帅鼓等特色健身团队。青少年竞技体育年度比赛成绩屡居全市前茅。坚持繁荣和管理并重,切实加强文体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老龄、残疾人、双拥、档案、保密、仲裁、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广电、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43万元,年均增长14.02%

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五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28万户、私营企业9300家。新建区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五年累计投入再就业资金1.2亿元,新增就业10.46万人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就业3.2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五年累计扩面88万人次。投入439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和医保全覆盖。投入6500万元扩建了全市最大的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成一批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低保、救困、救残资金3.3亿元。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累计提供廉租房源6321套、经济适用房和定向安置房源6641套,发放租金补贴9562户、9016万元,基本实现了保障范围内“应保尽保”。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年的20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26.1平方米。投入4000万元实现了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本着“普惠、扶困、量力、当年”的原则,真情关爱困难群体,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持续解决了一批群众就医、就业、就学、居住、出行、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纲要示范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扫黄打非有功集体、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区、全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开拓创新,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6.5%;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4.5%以内。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望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无论遇到什么风险、挑战、挫折,我们始终对江汉人民充满感情,对江汉发展充满责任,对江汉未来充满信心。五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朝着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努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必须把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准,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全市第一”争先意识,大力弘扬风清气正的干事文化,用发展的成果巩固在全市领先的位置;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向,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观念,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和谐;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做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增强人民幸福感。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国内先进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指标、人均指标并不高,一些单项工作、局部工作在全市城区也相对落后;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储备不足,总部企业入驻需求旺盛与现实楼宇供给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密度加大、老龄化趋势加快,流动人口多、困难群众多,历史遗留和现实产生的不稳定因素重叠交织,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交通拥堵、城区文明程度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任重道远;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治理庸懒散现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去年底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区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我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努力在武汉率先崛起中实现率先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努力开创江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6年突破1000亿元;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6年分别突破200亿元和7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王家墩商务区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的承担者,江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要争当全省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辖区内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加快实施,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大规模推进,为我们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区转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还要看到,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城区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

新一届政府将肩负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议新一届政府经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抓好以下事关全局的四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的新江汉

强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进八个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力争在投融资等方面实现突破,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全面实现鼓励类服务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建立服务业综合改革专项配套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设立服务业创新基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品牌。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整合土地和楼宇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加大引导、扶持资金投入,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力;完成江汉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加强资源重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提档升级。201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3%,四大支柱产业区域性总部约110家。

加快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加大军土置换、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商务区大规模建设创造充分条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到2016年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建设总规模超过60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规模达300万平方米,建成武汉中心、泛海城市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主要市政道路和王家墩公园、梦泽湖公园、地铁中心站、地下交通环廊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商务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对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整体规划、高起点策划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已开工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精武片等55个、总投资规模达15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载体。加大协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重点项目建设模式。

(二)加快城区转型,提升综合品质,努力建设更加文明的新江汉

加快市政建设。结合全市道路交通建设布局,加强辖区交通环境研究,完善微循环路网,加大跨铁路南北交通畅通力度,完成马场横路等18条道路建设。强化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完成辖区内规划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启动民生泵站重建工程;健全辖区排水系统,改进社区排水网络。辖区6个湖泊水质确保Ⅳ类标准,绿地覆盖率达33.2%

推进综合改造。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东汉正街等解放大道以南旧城区改造,大力消除安全隐患。挖掘老汉口商业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彰显城市人文精神。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任务。

加强城市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市颁标准,研究制定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等区级考核标准,实现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推进社区环境整治,所有社区达到院墙透绿、道路完好、花坛优美、楼道通畅、屋面立面整洁、秩序良好的标准。城市综合管理要保持全市领先。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新江汉

创新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转变的总体要求,健全管理体制、理顺机构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完善《江汉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方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取得新进展。

改进社区服务模式。巩固和扩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推动社区服务实体化,提升社区自治和自我服务能力。加强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强化街道社会管理的中心地位和主体责任。

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案化解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大调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信访维稳网格信息系统。

拓宽服务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对各类社会群体、各种社会组织、各种房屋建筑、各类矛盾事件的服务管理范围,扎实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全覆盖,突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大局稳定。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会治安高效动态管理。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投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运作,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更加幸福的新江汉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法定要求保障教育经费,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创建创业型城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巩固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广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医保全覆盖,加快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完善低保制度和特困群体救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

全面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文化建设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目标,夯实街道、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器材、人才队伍等文化建设基础;繁荣公共文化,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城区。

各位代表,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五年后,江汉的综合经济实力将处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前列,跻身国内一流中心城区行列;市容环境优美,城区功能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城区品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居民收入、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一个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江汉,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

三、认真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开局之年的政府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全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3%;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加大试点区建设力度。加强领导,强化策划、指导、协调、督促职能。加强宣传工作,对外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对内达成共识、凝聚智慧、形成合力。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全年目标任务,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省、市承诺的系列配套政策,充分借鉴全国其他试点区的经验和措施,加快试点区建设进程。

——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全年完成投资70亿元。落实军土置换,加快土地储备,为加快建设创造条件。推进地下交通环廊、黄海路下穿道路、102202号路等重点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梦泽湖公园建设,建成王家墩山体公园。继续做好已开工项目跟踪服务,武汉中心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泛海城市广场主体结构完工、写字楼交付使用,泛海国际SOHO城、香海园、兰海园开盘销售,红领巾学校投入使用,恒融商务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加快范湖启动区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加快江汉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工作,集聚发展通讯信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云计算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功能,完善园区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园区土地储备、项目策划和楼宇资源整合,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空间。

——提升四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抓住武汉建设资本特区的机遇,完善金融机构扶持、优惠政策,增强对金融机构入驻的吸引力。支持金融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产品,发展衍生金融服务。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00亿元。加快建设武汉航运中心等大型物流企业总部,提升南航湖北分公司、长航凤凰等物流总部基地功能。继续加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知名物流企业引进力度。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50亿元。抓住武汉建设“智慧城市”机遇,引进高端知名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兴增值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中介服务企业,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中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40亿元。优化中山大道南部商圈,提升解放大道中部商圈 ,打造唐家墩区域北部商圈。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参与精武路片等开发建设。运用信息手段和现代经营方式振兴一批商业老字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达到620亿元。

(二)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提高社会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夯实社区服务管理基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下沉财力保障、下移服务重心。完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提高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率,探索建立户籍人口居住地服务和管理制度。着力培育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组织机构。

——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探索建立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点制度,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注问题,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抓好专业调解委员会和联合调解委员会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力度,完善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帮助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大力推行“一卡通”,实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全区实有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服务体系。

——改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点青少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既要加强管理、教育、矫治,又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

——着力保障公共安全。深入排查、坚决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各类事故隐患、治安问题,加大对暴力恐怖、黑恶势力、两抢一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城市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功能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严格执行江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促进空间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区级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加大土地资源整理储备力度,实行成片储备、集中供地和连片开发建设。

——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配合机场二通道江汉段、二环线江汉段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空间,提升城区功能。做好航空路片、花园道片、水游城片、青年路金博莱片等处旧城改造。实施东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一批落后市场,启动中山片、双龙片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唐家墩村、姑嫂树村、鲩子湖村整村拆除任务,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步伐。加快大武汉1911、葛洲坝国际广场、广发银行、钰龙国际、花楼和记黄埔、武汉全民创业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做好姑嫂树路、井南大道、沿江大道等主干道建设。策划实施三环线辅道、民航东路延长线、新湾路、新湾四路、阳光一路等北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微循环路网建设,积极实施机电路、马场角横路、香江花园路、大兴三路等道路排水工程。加强水务建设,完成地铁航空路、青年路站箱涵迁建工程,启动民生泵站建设,做好社区排水改造工作。加强建筑业规范管理,实施建筑节能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植树5万株,新建绿地16万平方米;实施建设大道等“八横八纵”主干道“锦上添花”工程,协同推进社区屋顶立体绿化;建设三环线江汉段等小森林、小游园,新建新湾四路等2条道路绿化,改建常青路等8条道路绿化,提升28个社区绿化档次。推进“显湖透绿”综合改造和菱角湖水生态修复,提升“一湖一景”档次和湖泊水质。强化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污染等源头防治。深入开展油烟噪声达标街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以街为主,部门履职,区街联动,社会参与”,强化区城管委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价职能。增加财政投入,足额选配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化监督员,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整合网格化资源,严格执行全市统一标准,升级网格化系统,建成市区联动、信息共享、高效运转的数字化监督指挥和管理服务系统。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政设施维护、排水疏捞、园林绿化养护等市场化改革。

——提升道路综合管理水平。实施高标准管理,加大美化亮化力度,将“八横八纵”主干道打造成市容管理示范路。实现地下管网畅通,无污水漫溢、雨天渍水;道路干净整洁,无道路破损、暴露垃圾、乱堆乱放、占道出店经营;建筑工地管理规范,无渣土漏撒、扬尘污染;道路绿化无缺株、死株、裸露黄土;交通秩序良好,公共设施完好,无乱贴乱画、污迹破损;临街建筑立面整洁,外墙色彩符合街景规划设计,无违章广告、招牌。全区28条市民满意路比照“八横八纵”主干道标准进行整治。

——综合整治窗口部位。在汉口火车站广场、金家墩和青年路长途汽车客运站周边地区,持续开展以市容环境、客运秩序、社会治安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努力实现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治安良好的目标。

——改善街道社区环境抓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实现无暴露垃圾,垃圾及时清运率达100%;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控管力度,新增违法建设及时查处率达100%;疏堵结合,引导夜市排档等占道经营者退路入室;整治门面广告招牌,实现一店一牌、规范协调;及时维修背街小巷破损路面,有计划对老旧易堵塞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开展创建环境卫生示范社区活动,建成28个环境卫生示范社区。大力宣传城市综合管理政策法规,倡导全民参与,营造“人人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目标,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延伸政务服务领域,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扩大公共服务外包试点范围,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多种形式。

——完善企业、财税、国资改革举措。加强对已改制企业政策指导,严格落实国家改制政策和企业职工安置方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创新服务的原则,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名牌商标战略,力争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市著名商标8件,努力实现创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深化财政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科教文卫、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的投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巩固提升国有资产集中营运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挖掘招商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扶持重点项目。重点策划王家墩商务区、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招商项目,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健全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网络,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业务培训、招商资助,增强企业自主招商能力。2012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策划引进10亿元项目1个。

(六)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1万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相结合,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运行和补偿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支持市十一医院加快发展。抓紧新龙和苑廉租房、中城时代廉租和公租房、清水湾经济适用房、广益天下、汉和慧苑限价安置房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812厂等地块限价安置房建设;完成1150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抓好租金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不断提升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居住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稳步提高教育支出占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继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北部地区加快教育设施新建和配建,南部地区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以标准化、特色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学区制”、“小班化”办学改革试点。以优质内涵发展为重点,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学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段教育保障制度,落实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体子女入学帮扶政策。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全面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专利技术转化项目。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学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精心组织迎春月等传统文化活动,做强金桥书评、周末文化观景台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和文化下社区、下基层,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全区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提高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积极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与商贸、文化、体育融合渗透。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好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中介服务、居民自助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50个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继续扶持社区组织的公益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低保信息化联网。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落实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责任,切实抓好食品、药品、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加强新一届政府自身建设,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服务促管理,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夯实亲民服务平台,把财力、物力等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等行为,提高政府执行力。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要求,强化街道在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工作关系,尊重和强化街道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监督权。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创新民主决策形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公务员素质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行政能力。

——规范和正确行使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专门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勤政廉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行政投诉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三重一大”制度建设,实行政府工作“阳光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加强廉政、执法、效能监察,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各位代表:

新一届政府即将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寄托着全区人民的厚望,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江汉而奋斗!

 

 

附件一:

 

2012年政府为民办实事

 

1、市区投入34800万元建设廉租房1268套、公共租赁房350套。

2、投入300万元清洗、维护老旧城区 “三无”水箱242个,更换破损严重的“三无”水箱65个。

3、筹集500万元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三无”老旧电梯。

4、投入150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

5、投入700万元改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360个;投入150万元向社会办幼儿园购买800-1000个学位。

6、建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建设2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0个社区千册图书室,新建体育健身路径50套。

7、投入300万元对现有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及已建的二类城市视频监控点进行运行维护保障,确保正常使用率达95%以上。

8、继续加大对蔬菜、禽肉产品、水产品和水果等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和监测密度;建立辖区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监管机制,加强地沟油源头治理。

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1、“双创”

创市民满意路和创市民满意街道。

2、社区“八大员”

计生专干、社保专干、低保专干、流动人口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安保队员、信访专干、残疾人协理员、医保协理员。

3、社区文体建设“八个一”工程

在每个社区确定一名分管社区文体工作的领导,建立一级社区文体工作的资源网络,建立一间文体活动室,配置一套广播音响器材,建立一间图书阅览室,建立一支特色文体表演团队,安装一套户外全民健身路径,开辟一处露天文体活动场所。

4、“4050”人员

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5、“12345”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切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重点培育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大力提升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和谐社区与“两型”城区、科学管理城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五个方面走在省市前列。

6、“八个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探索建立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服务业创新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统计与考核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

7、“两新”组织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8、“一卡通”

居住证与武汉通联网。

9、“八横八纵”主干道

八横: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三环线和红旗渠路

八纵:友谊路、青年路、新华路、常青路、站前大道、香港北路、江汉北路和唐家墩路

10、限价安置房

由市政府批准用于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

11、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一是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生均经费逐年增长;三是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2、“学区制”

由几所学校共同组成的校际联盟制度。旨在盘活资源存量,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13、“两非”

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14、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

                      来源:张俊勇

附件: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经200611月区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即将任期届满。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江汉经济社会发展好、城区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受益多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克难攻坚,创先争优,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市中心城区前列,谱写了江汉发展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们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216.4亿元预计增长到2011550亿元,年均增长14.8%。财政收入率先在全市中心城区跃上百亿元平台,2011年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00.7亿元和33.1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25倍和3.69倍,年均分别增长26.55%29.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53亿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529亿元,年均增长20.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结构由200617.2:82.8预计调整到201111.5:88.5,服务业的财政贡献率超过90%。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的竞争力、集聚功能日益增强,形成了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和中介服务、现代商贸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江汉经济开发区由都市工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企业占72%2011年预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7亿元、全口径税收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18%24%

发展后劲日益强劲。组建以区为主体的王家墩商务区管委会,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拆迁和土地储备,累计投资100亿元,储备土地2729亩,军土置换取得突破进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累计投资48亿元,42条规划道路已开工建设25条,全面启动地下空间、地铁中心站、地下交通环廊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中石化华中成品油调控中心、武汉中心、泛海城市广场、国际SOHO城、樱海园、红领巾小学等项目相继开工,总建设规模达320万平方米。商务区集团公司成功实施股权转让,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辖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沿江一号一期、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一批市、区级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达560亿元,总建设规模达780万平方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区功能明显提升。我们着眼于优化布局、提升功能、改善环境,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努力探索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新途径。

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旧城改造重点突破,花楼和记黄埔、武汉航运中心、地铁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精武片处于开发建设准备阶段,汉口火车站改扩容工程竣工,菱角湖万达广场如期开业。武汉大道江汉段综合整治改造基本完成,东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挂牌出让,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万科城、万景国际广场基本建成,贺家墩片已实施开发建设,姑嫂树片、唐家墩片、鲩子湖片整村拆除正稳步推进。五年累计拆除旧城和城中村860万平方米,新建面积800万平方米,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创造了条件。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深度参与地铁2号线、武合线、武康线等市属重大项目建设。三环线、二环线高架快速路江汉段相继建成通车。完成流通巷行洪清障任务。建成金墩路、新华路延长线,建成和拓宽新湾路、马场路等一批连通道,区域微循环道路交通日趋完善。五年累计投入24亿元新建、改建和维护道路130万平方米,投入1.17亿元进行社区排水改造,投入9200万元综合改造背街小巷道路1700条。

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大城管”工作机制,“双创”整体水平保持全市领先。创新城管体制,在全市率先实行“网格化”管理,五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3.78万件,办结率达98.6%;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道路清扫保洁水平稳步提高;承接汉口火车站广场综合管理职能,窗口部位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五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4.35万平方米,实现新增违法建设动态监管和及时拆除;“五小”生产加工型企业集中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加大城管投入,五年累计投入环卫基础设施8500万元,环卫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加强道路养护,破损道路及时修复率达98%;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五年来,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工业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17.3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26%;公共机构节能和“两型”社区创建活动富有成效。推进绿色城区建设,全区6个湖泊均已建成湖泊公园,湖泊水体水质和绿化美化档次普遍提高;完成常青公园改造,建成常青路和青年路游园、西北湖小森林、后襄河公园、菱角湖公园等一批游园和景点;五年新增绿地44.5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1.7%,比2006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国绿色学校、社区占全市50%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开放搞活拓展发展空间,突出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形成更具活力的体制和环境。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初步建立政府机构大部门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成区政务网络平台,形成光纤城域网和无线政务网,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27个政府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投入近亿元完成企业改制工作,率先实现国有集体企业整体退出。率先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监管营运,区级国有资产累计实现增值约18亿元。率先建成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率先推进“八大员”改革,社区建设“江汉模式”得到民政部认可。率先推进“医药分家”改革,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重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初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法国、美国、韩国领事馆相继落户江汉。先后引进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法兴银行、东亚银行等近90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性总部和戴德梁行、安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知名中介服务机构。五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8%;累计引进内资189.55亿元,年均增长7.28%;累计出口创汇10.88亿美元,年均增长18.86%

——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有效。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沉着应对和及时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被省、市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

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信访维稳问题分级研判机制、重大突发事件分级响应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各类积案清理,圆满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世博会、辛亥百年等重大时点维稳任务,实现了敏感时段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为零。先后投入物防、技防经费9000余万元,实现了全部社区和重点复杂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现全覆盖管理,各类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压降发案、打黑除恶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上升。食品、药品、建筑、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加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五年保持省、市级平安区称号。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五五”普法,扎实推进法治江汉建设。司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五年累计办理完毕人大议案、代表建议438件,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57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作用。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坚持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激发活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人均、生均教育经费显著提高。优化教育布局,新建中小学4所、职业学校1所,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所,撤并公办中小学7所,教育资源南北不均衡现象明显改观。深化教育改革,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特困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普遍施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学生毕业率均达100%,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高考上线率连续保持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有效防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297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人、病床14张。

科技、文化、体育、旅游事业日益繁荣。强化科普宣传,加强科技引导,促进科技企业发展,五年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亿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100多项,帮助企业成功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311项,辖区50多个科技成果分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各类专利1600多件,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400家。积极打造公共文体特色品牌,“金桥书评”活动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群星奖”,“江汉周末文化观景台活动”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实施社区文体建设“八个一”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体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壮大江汉帅鼓等特色健身团队。青少年竞技体育年度比赛成绩屡居全市前茅。坚持繁荣和管理并重,切实加强文体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老龄、残疾人、双拥、档案、保密、仲裁、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广电、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43万元,年均增长14.02%

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五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28万户、私营企业9300家。新建区人力资源市场,健全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服务体系。五年累计投入再就业资金1.2亿元,新增就业10.46万人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就业3.2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五年累计扩面88万人次。投入439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和医保全覆盖。投入6500万元扩建了全市最大的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成一批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低保、救困、救残资金3.3亿元。

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累计提供廉租房源6321套、经济适用房和定向安置房源6641套,发放租金补贴9562户、9016万元,基本实现了保障范围内“应保尽保”。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年的20平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26.1平方米。投入4000万元实现了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本着“普惠、扶困、量力、当年”的原则,真情关爱困难群体,尽心尽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五年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持续解决了一批群众就医、就业、就学、居住、出行、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五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纲要示范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扫黄打非有功集体、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区、全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开拓创新,继续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6.5%;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4.5%以内。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望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无论遇到什么风险、挑战、挫折,我们始终对江汉人民充满感情,对江汉发展充满责任,对江汉未来充满信心。五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朝着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努力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必须把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标准,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全市第一”争先意识,大力弘扬风清气正的干事文化,用发展的成果巩固在全市领先的位置;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向,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观念,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和谐;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做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增强人民幸福感。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与国内先进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指标、人均指标并不高,一些单项工作、局部工作在全市城区也相对落后;部分项目推进缓慢,项目储备不足,总部企业入驻需求旺盛与现实楼宇供给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密度加大、老龄化趋势加快,流动人口多、困难群众多,历史遗留和现实产生的不稳定因素重叠交织,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交通拥堵、城区文明程度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任重道远;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治理庸懒散现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去年底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江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区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我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区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努力在武汉率先崛起中实现率先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努力开创江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奋斗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6年突破1000亿元;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6年分别突破200亿元和7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王家墩商务区建设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的承担者,江汉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湖北要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要争当全省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辖区内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加快实施,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大规模推进,为我们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区转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同时还要看到,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城区之间竞争更加激烈,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

新一届政府将肩负更加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建议新一届政府经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后,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抓好以下事关全局的四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努力建设更加富裕的新江汉

强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推进八个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力争在投融资等方面实现突破,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完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全面实现鼓励类服务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建立服务业综合改革专项配套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代服务业。设立服务业创新基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品牌。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整合土地和楼宇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加大引导、扶持资金投入,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力;完成江汉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加强资源重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提档升级。2016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3%,四大支柱产业区域性总部约110家。

加快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加大军土置换、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商务区大规模建设创造充分条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到2016年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建设总规模超过600万平方米,其中竣工规模达300万平方米,建成武汉中心、泛海城市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主要市政道路和王家墩公园、梦泽湖公园、地铁中心站、地下交通环廊等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商务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根据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对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整体规划、高起点策划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已开工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精武片等55个、总投资规模达15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载体。加大协调、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力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重点项目建设模式。

(二)加快城区转型,提升综合品质,努力建设更加文明的新江汉

加快市政建设。结合全市道路交通建设布局,加强辖区交通环境研究,完善微循环路网,加大跨铁路南北交通畅通力度,完成马场横路等18条道路建设。强化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完成辖区内规划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启动民生泵站重建工程;健全辖区排水系统,改进社区排水网络。辖区6个湖泊水质确保Ⅳ类标准,绿地覆盖率达33.2%

推进综合改造。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东汉正街等解放大道以南旧城区改造,大力消除安全隐患。挖掘老汉口商业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彰显城市人文精神。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城中村综合改造任务。

加强城市管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市颁标准,研究制定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等区级考核标准,实现市容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推进社区环境整治,所有社区达到院墙透绿、道路完好、花坛优美、楼道通畅、屋面立面整洁、秩序良好的标准。城市综合管理要保持全市领先。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建设更加和谐的新江汉

创新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转变的总体要求,健全管理体制、理顺机构关系、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完善《江汉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方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取得新进展。

改进社区服务模式。巩固和扩大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推动社区服务实体化,提升社区自治和自我服务能力。加强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强化街道社会管理的中心地位和主体责任。

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案化解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大调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信访维稳网格信息系统。

拓宽服务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对各类社会群体、各种社会组织、各种房屋建筑、各类矛盾事件的服务管理范围,扎实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全覆盖,突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大局稳定。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实现社会治安高效动态管理。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投入,实施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运作,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更加幸福的新江汉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按照法定要求保障教育经费,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创建创业型城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巩固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广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医保全覆盖,加快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征缴力度,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完善低保制度和特困群体救助体系,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

全面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文化建设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目标,夯实街道、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器材、人才队伍等文化建设基础;繁荣公共文化,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积极培育文化企业,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城区。

各位代表,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五年后,江汉的综合经济实力将处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前列,跻身国内一流中心城区行列;市容环境优美,城区功能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城区品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居民收入、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一个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江汉,将展现在全区人民面前!

三、认真做好2012年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开局之年的政府各项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全年政府工作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万元GDP能耗下降3%;全口径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加大试点区建设力度。加强领导,强化策划、指导、协调、督促职能。加强宣传工作,对外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对内达成共识、凝聚智慧、形成合力。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全年目标任务,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省、市承诺的系列配套政策,充分借鉴全国其他试点区的经验和措施,加快试点区建设进程。

——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王家墩商务区建设,全年完成投资70亿元。落实军土置换,加快土地储备,为加快建设创造条件。推进地下交通环廊、黄海路下穿道路、102202号路等重点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梦泽湖公园建设,建成王家墩山体公园。继续做好已开工项目跟踪服务,武汉中心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泛海城市广场主体结构完工、写字楼交付使用,泛海国际SOHO城、香海园、兰海园开盘销售,红领巾学校投入使用,恒融商务中心二期开工建设。加快范湖启动区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加快江汉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工作,集聚发展通讯信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云计算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功能,完善园区产业和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园区土地储备、项目策划和楼宇资源整合,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空间。

——提升四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抓住武汉建设资本特区的机遇,完善金融机构扶持、优惠政策,增强对金融机构入驻的吸引力。支持金融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产品,发展衍生金融服务。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00亿元。加快建设武汉航运中心等大型物流企业总部,提升南航湖北分公司、长航凤凰等物流总部基地功能。继续加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知名物流企业引进力度。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50亿元。抓住武汉建设“智慧城市”机遇,引进高端知名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兴增值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中介服务企业,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中介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40亿元。优化中山大道南部商圈,提升解放大道中部商圈 ,打造唐家墩区域北部商圈。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参与精武路片等开发建设。运用信息手段和现代经营方式振兴一批商业老字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达到620亿元。

(二)加快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提高社会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夯实社区服务管理基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下沉财力保障、下移服务重心。完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提高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效率,探索建立户籍人口居住地服务和管理制度。着力培育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组织机构。

——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探索建立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各环节信息共享、工作协调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点制度,健全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注问题,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抓好专业调解委员会和联合调解委员会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力度,完善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帮助解决好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大力推行“一卡通”,实行居住证制度,完善全区实有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服务体系。

——改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重点青少年、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既要加强管理、教育、矫治,又要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

——着力保障公共安全。深入排查、坚决整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各类事故隐患、治安问题,加大对暴力恐怖、黑恶势力、两抢一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努力把社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城市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功能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严格执行江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促进空间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区级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加大土地资源整理储备力度,实行成片储备、集中供地和连片开发建设。

——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配合机场二通道江汉段、二环线江汉段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空间,提升城区功能。做好航空路片、花园道片、水游城片、青年路金博莱片等处旧城改造。实施东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一批落后市场,启动中山片、双龙片等一批项目建设。完成唐家墩村、姑嫂树村、鲩子湖村整村拆除任务,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步伐。加快大武汉1911、葛洲坝国际广场、广发银行、钰龙国际、花楼和记黄埔、武汉全民创业金融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做好姑嫂树路、井南大道、沿江大道等主干道建设。策划实施三环线辅道、民航东路延长线、新湾路、新湾四路、阳光一路等北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微循环路网建设,积极实施机电路、马场角横路、香江花园路、大兴三路等道路排水工程。加强水务建设,完成地铁航空路、青年路站箱涵迁建工程,启动民生泵站建设,做好社区排水改造工作。加强建筑业规范管理,实施建筑节能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植树5万株,新建绿地16万平方米;实施建设大道等“八横八纵”主干道“锦上添花”工程,协同推进社区屋顶立体绿化;建设三环线江汉段等小森林、小游园,新建新湾四路等2条道路绿化,改建常青路等8条道路绿化,提升28个社区绿化档次。推进“显湖透绿”综合改造和菱角湖水生态修复,提升“一湖一景”档次和湖泊水质。强化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污染等源头防治。深入开展油烟噪声达标街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

(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中心城区品质

——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以街为主,部门履职,区街联动,社会参与”,强化区城管委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督办、考核评价职能。增加财政投入,足额选配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化监督员,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整合网格化资源,严格执行全市统一标准,升级网格化系统,建成市区联动、信息共享、高效运转的数字化监督指挥和管理服务系统。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政设施维护、排水疏捞、园林绿化养护等市场化改革。

——提升道路综合管理水平。实施高标准管理,加大美化亮化力度,将“八横八纵”主干道打造成市容管理示范路。实现地下管网畅通,无污水漫溢、雨天渍水;道路干净整洁,无道路破损、暴露垃圾、乱堆乱放、占道出店经营;建筑工地管理规范,无渣土漏撒、扬尘污染;道路绿化无缺株、死株、裸露黄土;交通秩序良好,公共设施完好,无乱贴乱画、污迹破损;临街建筑立面整洁,外墙色彩符合街景规划设计,无违章广告、招牌。全区28条市民满意路比照“八横八纵”主干道标准进行整治。

——综合整治窗口部位。在汉口火车站广场、金家墩和青年路长途汽车客运站周边地区,持续开展以市容环境、客运秩序、社会治安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努力实现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治安良好的目标。

——改善街道社区环境抓好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管理,实现无暴露垃圾,垃圾及时清运率达100%;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控管力度,新增违法建设及时查处率达100%;疏堵结合,引导夜市排档等占道经营者退路入室;整治门面广告招牌,实现一店一牌、规范协调;及时维修背街小巷破损路面,有计划对老旧易堵塞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开展创建环境卫生示范社区活动,建成28个环境卫生示范社区。大力宣传城市综合管理政策法规,倡导全民参与,营造“人人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目标,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延伸政务服务领域,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扩大公共服务外包试点范围,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多种形式。

——完善企业、财税、国资改革举措。加强对已改制企业政策指导,严格落实国家改制政策和企业职工安置方案,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创新服务的原则,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名牌商标战略,力争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市著名商标8件,努力实现创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深化财政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科教文卫、城市管理、社会稳定的投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巩固提升国有资产集中营运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模式,优化投资环境、挖掘招商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扶持重点项目。重点策划王家墩商务区、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招商项目,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健全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网络,通过提供信息服务、业务培训、招商资助,增强企业自主招商能力。2012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策划引进10亿元项目1个。

(六)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问题。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1万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社会保险新增参保1万人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坚持政府购买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相结合,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运行和补偿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支持市十一医院加快发展。抓紧新龙和苑廉租房、中城时代廉租和公租房、清水湾经济适用房、广益天下、汉和慧苑限价安置房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812厂等地块限价安置房建设;完成1150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抓好租金补贴,做到应补尽补;不断提升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居住环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稳步提高教育支出占经常性财政支出比重。继续推进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北部地区加快教育设施新建和配建,南部地区稳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以标准化、特色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展“学区制”、“小班化”办学改革试点。以优质内涵发展为重点,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学校,打造特色品牌,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段教育保障制度,落实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体子女入学帮扶政策。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全面发展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和专利技术转化项目。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学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精心组织迎春月等传统文化活动,做强金桥书评、周末文化观景台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力度,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和文化下社区、下基层,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全区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提高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积极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与商贸、文化、体育融合渗透。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好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中介服务、居民自助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50个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继续扶持社区组织的公益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低保信息化联网。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落实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责任,切实抓好食品、药品、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加强新一届政府自身建设,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重视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服务促管理,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努力改善发展环境,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夯实亲民服务平台,把财力、物力等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治庸问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缓作为等行为,提高政府执行力。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要求,强化街道在加强城市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的工作关系,尊重和强化街道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监督权。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创新民主决策形式,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公务员素质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行政能力。

——规范和正确行使权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政府内部专门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勤政廉政,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行政投诉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三重一大”制度建设,实行政府工作“阳光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会议、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加强廉政、执法、效能监察,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各位代表:

新一届政府即将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寄托着全区人民的厚望,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江汉而奋斗!

 

 

附件一:

 

2012年政府为民办实事

 

1、市区投入34800万元建设廉租房1268套、公共租赁房350套。

2、投入300万元清洗、维护老旧城区 “三无”水箱242个,更换破损严重的“三无”水箱65个。

3、筹集500万元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三无”老旧电梯。

4、投入150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

5、投入700万元改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360个;投入150万元向社会办幼儿园购买800-1000个学位。

6、建设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建设2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0个社区千册图书室,新建体育健身路径50套。

7、投入300万元对现有社区视频监控系统及已建的二类城市视频监控点进行运行维护保障,确保正常使用率达95%以上。

8、继续加大对蔬菜、禽肉产品、水产品和水果等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和监测密度;建立辖区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监管机制,加强地沟油源头治理。

附件二:

 

名 词 解 释

 

1、“双创”

创市民满意路和创市民满意街道。

2、社区“八大员”

计生专干、社保专干、低保专干、流动人口协管员、城管协管员、安保队员、信访专干、残疾人协理员、医保协理员。

3、社区文体建设“八个一”工程

在每个社区确定一名分管社区文体工作的领导,建立一级社区文体工作的资源网络,建立一间文体活动室,配置一套广播音响器材,建立一间图书阅览室,建立一支特色文体表演团队,安装一套户外全民健身路径,开辟一处露天文体活动场所。

4、“4050”人员

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

5、“12345”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切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重点培育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大力提升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和谐社区与“两型”城区、科学管理城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五个方面走在省市前列。

6、“八个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

探索建立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服务业创新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统计与考核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

7、“两新”组织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

8、“一卡通”

居住证与武汉通联网。

9、“八横八纵”主干道

八横: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三环线和红旗渠路

八纵:友谊路、青年路、新华路、常青路、站前大道、香港北路、江汉北路和唐家墩路

10、限价安置房

由市政府批准用于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

11、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一是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生均经费逐年增长;三是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2、“学区制”

由几所学校共同组成的校际联盟制度。旨在盘活资源存量,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13、“两非”

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14、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

                      来源:张俊勇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