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14-03-10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1226日在江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张俊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着力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7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5.49亿元和44.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9%,税收占比达到98%,实现稳中有进;服务业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招商引资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52.7%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了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开展了商贸和餐饮类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试点,设立了区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健全了试点工作绩效目标考核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制定实施《江汉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江汉区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意见》等系列政策,争取国家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2000万元。强化项目支撑,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共新建、续建重大服务业项目33项。积极打造“都市时尚中心”,成功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旗舰店,成功承办首届武汉国际时装周和武汉时尚产业高峰论坛,探索新兴高端服务业发展新路。我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重点支持的“一市两区”试点单位之一。

 三大功能区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被市委、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中央商务区。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在建及建成项目面积达350万平方米,100米以上高楼54栋,已有29栋竣工或封顶,中石化华中公司调控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武汉中心塔楼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泛海城市广场一期全面封顶;招商引资工作同步推进,武汉地产集团、武建集团、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喜来登酒店、中城公司等项目签约入驻。建设大道—新华路“金十字板块”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前期策划及在建商务楼宇项目14个,规模达136万平方米。广发银行大厦、汉江国际金融中心、钰龙国际中心建设顺利推进,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大楼开始试桩。江汉经济开发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江汉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规》修编;中国移动终端销售湖北公司、省移动客服中心、火凤凰云计算基地等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引导5家制造型企业外迁生产加工业务;太和服饰获批中国驰名商标。

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编制完成《江汉区金融集聚区发展规划》、《江汉区商业发展及网点布局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做大做强、集中汇缴税收,分别与邮储银行省分行、工商银行省分行营业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等14家企业签订战略协议,金融业今年预计实现税收42亿元,同比增长50%。引进了中海油湖北公司、中石油西北销售公司湖北公司、国泰保险、中新大东方保险等各类企业2000余家,注册资金共计364.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预计今年纳税亿元以上的企业达20家,同比增加25%。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帮助8家民营企业成为“新三板”后备企业。进一步加大对辖区老字号及连锁经营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二)着力强功能,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明显

 城区改造强力推进。编制完成《江汉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发展规划》、《江汉区社区工作用房空间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快东汉正街搬迁整治步伐,成功恒发服装等3个市场。加强土地储备和房屋征收工作,金博莱市场片、宜化天立等项目完成征收;非金属片征收完成90%;水游城、花园道等项目征收工作全面启动。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贺家墩村C地块顺利挂牌,姑嫂树村、鲩子湖村改造任务完成90%,唐家墩村完成70%。和黄花楼商业住宅、南国中心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市政建设步伐加快。积极配合汉孝城际铁路、轨道交通3号线、武汉大道、长江大道、姑嫂树路快速通道、公共停车场等省市重大项目前期及征地征收工作。完成万国路、新湾一路、新湾四路、阳光一路、武展西路等9条道路建设;启动新湾二路、新湾五路等道路建设;完成德望街、台北路延长线等4条道路的前期工作。投入2500万元完成发展大道等主干道排水箱涵清淤和全区70余处排水设施改造,确保了辖区今年暴雨季节无大面积渍水。

 “城管革命”扎实开展。建立健全区领导联系街道城管工作机制,强化“大城管”调度督办工作力度。按照“定边界、定职责、定标准、定费用”的原则,明确城管局与街道环卫工作职责。突出抓好主次干道、大型商圈、窗口地带及二环线、轨道交通2号线站口周边房屋立面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19万平方米,超目标任务983%。取缔占道经营5600余处,拆除违法广告招牌500余块,查处“黑的”及违法营运车辆180台。投入2700余万元进行道路维修、楼宇亮化、招牌整治等工作,建设建筑工地文化围墙12万平方米,投入1760万元添置环卫作业设施设备。将金家墩长途客运站区域纳入汉口火车站地区管辖范围。汉口火车站地区及新华街在全市城市综合管理一类街道排名中多次进入前十行列;汉口火车站地区在全市交通窗口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前茅。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绿地建设44万平方米,新建王家墩山体公园、张公堤森林公园江汉段、常青公园植物科普园和7处园林小景。实施小南湖水体修复工程,改造5座湖泊调蓄闸口。投入300万元建成大兴路空气自动监测站。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27%。综合整治燃煤锅炉27台和餐饮油烟扰民点源105处。

 (三)着力保民生,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985元,增长14.1%。新增就业岗位2.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2%以内。发放低保救助金1.18亿元,专项救助金2315万元。社会保险扩面净增75860人次,超挑战值目标54.2%。落实1261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发放租金补贴2460万元,惠及8646户家庭。

 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开办各类培训班93个,培训学员7132人,开展“春风行动”等招聘洽谈活动,推荐就业5928人次。举办“自主创业明星演讲报告会”等活动,审核发放小额贷款4609万元,实现创业5687人,带动就业10771人。加强劳动仲裁、劳动监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追回各类损失96809万元。25个社区获得省市“充分就业社区”称号;汉口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社区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顺利完成社区规模调整、社区居委会换届以及13个幸福社区示范创建工作。调剂价值2亿元、1.82万平方米的国有资产,投入1.2亿元购置建设1.3万平方米房产,用于全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新增社区服务用房面积22375平方米,全区社区服务用房全部达标,其中41个社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投入3300余万元对首批30个老旧社区进行环境改造,全部达到市老旧社区环境改造示范社区标准。投入2000万元新建2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全市率先试行“居家养老配送餐”服务,大力推广“爱心银行”、“养医结合”等特色服务。

 (四)着力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小班化试点,推进学区学盟建设,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加强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高水平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优化教师结构,成功引进33名骨干教师,35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改善教学环境,投入2500余万元建设北湖小学综合楼,投入1600万元完成8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投入3535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和购买幼儿学位。投入4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备和维修校园,全区小学实现“班班通”。提高教学质量,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高考一本全口径上线人数835人,比去年增加113人,武汉一中获得北大2013年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市十九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综合督导评估验收。体现教育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段就读17383人,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9.5%。为2754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奖学金174万元。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市十一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承担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为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拨基本药物补贴160万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首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点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打击“两非”,取缔非法行医。为2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减免金额达140万元。

 科技文体事业日益繁荣。制发《关于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建7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新增5家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启动江汉区博物馆建设;投入618万元整体改造区文化馆,建成2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0个社区千册图书室;组织举办“江汉群星奖”等各类文体活动240余场次;区“非遗”保护中心被评为全省十佳“非遗”保护中心。由我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第三届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获得三枚金牌;区篮球、排球训练基地分别被国家和省体育主管部门授予“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走在全市前列,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获得全省“人口动态监测先进单位”和全市“诚信计生合格区”荣誉称号。“感动江汉·十大阳光老人”评选活动深受好评。在全省率先完成区级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对全区1400余名精神残疾人实现免费供药服务全覆盖。投入6600万元启动民权路清真寺征收重建工作。扎实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巾帼创业等主题活动。“党团先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对口援疆等扶贫任务圆满完成。民防、保密、仲裁、对台、侨务、广电、地方志、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完成去年承诺为民办理的八件实事。

 (五)着力建机制,社会管理成效日益显著

 社会管理创新稳步推进。以网格管理中心、联合调解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试点,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站、综治维稳站、网格管理站“三站合一”、多位一体的基层服务管理新体制。完善以联合调解中心为主体的第三方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605件,涉及赔偿金额3824万元。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法定诉求表达机制,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化解一批疑难信访积案,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公共安全形势平稳。深入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推动警力上街头、下社区、进企业,建成4个街面警务综合服务站。投入3388万元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修改完善了全区各级应急预案,平安江汉建设扎实推进,连续6年保持省市级平安区称号。突出对东汉正街片、华安里片等省市挂牌消防隐患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整治,取缔非法锅炉48台,查封非法升降机械12部。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全年查处整治安全、消防隐患128万处,火灾数量大幅下降。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投入600万元加强对街道、社区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加强,区管建筑工地全年无亡人事故。投入500万元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三无”老旧电梯18部,投入300万元更换、清洗“三无”水箱320个。投入385万元加大对农产品、水果、肉制品检测和监管力度。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综合管理的指导性意见,集中整治取缔金墩路、杨汊湖、六十八中学周边、北湖正街等无证小餐饮,全区3030家小餐饮持证率达到93.5%

 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健全。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不断完善行政争议调解机制,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活动。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累计办理完毕人大议案、代表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14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六)着力提效能,政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新一届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成立城区改造和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将国有资产监管职能整合到财政局;在交通运输局挂牌成立物流局。初步建立公务员岗位责任制,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区属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稳步提高资产经营收益。完善政府购买中介机构服务机制。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承诺整改,进一步强化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受理行政投诉450件,按期回告率100%,行政问责1629人。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年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1万余件,平均办理时限提速到3个工作日。坚持勤政廉政,强化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克服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加快产业升级、城区转型的步伐,全面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实现的良好开局,标志着我们在既有坚实的基础上,又迈出了科学发展的新步伐,写下了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这必将极大地增强全区人民的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勇攀高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江汉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切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任重道远,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有待增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更大挑战;新旧矛盾重叠交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依然艰巨;城区功能不够完善,城建城管任务繁重;发展空间约束趋紧,旧城改造压力增大;城区竞争更趋激烈,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时不我待;政府自身建设还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合力不断增强。我们要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升级、城区转型,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2013年工作建议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武汉市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江汉区加快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可以大有作为的一年。

 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产业升级、城区转型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建设,努力打造“美丽江汉”,开创江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五个结合”: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抓发展与惠民生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与促进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起来。

 2013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围绕八个方面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目标,加大创新力度。制定实施国家服务业试点工作三年攻坚计划。促进新兴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推进服务业开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立试点工作省市区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试点区的合作交流。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端服务业发展规律和服务业金融工程创新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探索制定扶持四大支柱产业及电子商务、时尚产业等服务业发展新政策。结合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健全项目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规范使用区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在打造品牌楼宇、培育著名企业、建设特色街区等方面开展试点。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严格绩效考核,充实专班力量,做好国家服务业试点中期评估迎检工作。

 加快三大功能区建设。武汉中央商务区全年计划投资90亿元,加快武汉中心、泛海国际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泛海城市广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泛海国际SOHO城全面建成,全年竣工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新增开发量120余万平方米。积极推进404号路、405号路、204号路、302号路及305号路延长线排水箱涵、梦泽湖公园、地下交通环廊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范湖启动区内中城上城等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尽快签约入驻。完善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综合配套功能,重点抓好该区域14个商务楼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建设大道—新华路“金十字板块”的集聚功能。引导、支持民间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推动金融业态不断完善和壮大。江汉经济开发区要抢抓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机遇,建成五星级“君澜酒店”,开工建设“5号地创意园”、“圈外广告传媒创意园”和占地200亩、规模25万平方米的“汉口国际企业中心”等产业升级项目。着力培育信息通信和文化创意两大主导产业,不断加强园区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争创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

 巩固四大支柱产业优势。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做大做强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继续办好武汉国际时装周,以时尚设计为引领,大力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龙头企业,构建时尚品牌孵化平台和时尚创意产业链。进一步做强南部休闲时尚商圈,提升中部高端商圈辐射力和影响力,完善北部便利服务商圈,全方位打造“都市时尚中心”。江汉经济开发区努力创建市级文化与科技融合试点园区,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制定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中国驰名商标创建战略。

 (二)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全力推进城区改造。科学制定土地储备计划,完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抓住汉正街、长江大道综合改造等机遇,加快汉正街天街、水游城、汉口饭店、省电二公司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征地征收步伐。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唐家墩村、鲩子湖村确保全面完成,贺家墩村C地块力争完成。

 强力实施市政建设。全面完成汉孝城际铁路、长江大道、武汉大道、轨道交通3号线、姑嫂树路快速通道等省市重大工程征地征收工作。启动机电路、八古墩路、站南路建设;完成新湾二路、新湾五路、统一街、黄陂街东段建设;完成陈家墩路、牯牛洲路、八古墩北路、八古墩西路等道路的前期工作。配合做好民生路泵站重建工作,实施江汉经济开发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人防工作,力争建成全省首个地下人防指挥中心。

 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施菱角湖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配合做好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有关工作,完善长江大道沿线、汉口火车站周边等区域环境绿化;对全区一、二、三级道路树穴全面实施覆盖、改造和维修;对28个社区进行绿化提档。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燃煤锅炉和油烟扰民整改力度,继续推进环保清洁空气工程;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力度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三)深化城市管理,提高城管水平

 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考核督办,进一步理清街道、部门职责,做到责任明确、责权统一,抓住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城管工作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街道环卫作业资金投入,加大街道环卫设施设备购置力度,认真抓好辖区背街小巷及社区内环境卫生管理;加大对暴露垃圾、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三乱”等查处力度;创建57个环境卫生示范社区。规范交通秩序,加大排堵保畅力度。

 提升城管精细化水平。按照“包干净、包有序、包美化”的管理标准,进一步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细化和量化市容管理、清扫保洁等精细化工作标准,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位”管理。开展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逐步减少垃圾清运量。积极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对新增道路的保洁工作实行对外招投标,逐步形成“统一管理、有序竞争、规范经营”的工作格局。投入520万元,新、改、扩建17座公厕。投入2349万元购置环卫机械化作业设备,逐步淘汰板车,减少二次清运污染。投入1190万元改造维修全区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投入355万元完成江汉一路、西北湖周边、汉口火车站广场周边等门面招牌、楼宇立面整治及亮化工程。

 (四)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城区和谐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转变职能、整合资源,建立健全网格管理中心、联合调解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继续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矛盾化解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网络。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园,为初创时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指导服务。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健全帮扶监督教育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减少影响安全、稳定、和谐的因素,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快升级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物防技防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控制生产亡人事故,加强消防、交通、建设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加大城区危房监管力度。继续做好老旧社区“三无”电梯更新、维修和“三无”水箱更换、清洗。加强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创建全市首个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省药品安全示范区。

 继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加强全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软件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引进专业社工人才。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投入1500万元新建2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1000万元建设江汉区老年活动中心,在全区初步形成90%在家庭养老、5%在社区养老、5%在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投入3000余万元对第二批28个老旧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改造,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交通、医疗、社保等智能化、信息化民生项目,推进智慧江汉建设。

 (五)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民生

 持续改善居民生活。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扩面净增1万人次。落实市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低保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实施“大病救助工程”。健全流动困难人群救助管理制度,推进救助服务点进社区。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完善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健全帮扶机制,落实补贴政策,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加强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品牌化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调解仲裁效率。稳妥处理各类人事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和重大、集体案件。逐步形成企业调解、基层调解、社会调解的网络体系。扩大全民创业以奖代补资金规模,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发展更高水平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入3350万元,改建2所幼儿园,完成10所小学标准化及2所市级两型示范校建设。积极建设“有效德育、高效课堂”工程,推进小班化、学区制等改革。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全力支持市旅游学校创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加快全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区义务段“班班通”。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一轮提档升级。支持市十一医院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大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按服务区域、服务居民数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探索建立全科医生服务方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水平,强化医疗市场监管,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进科技文体事业发展。力争新增5家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新建2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江汉区博物馆建设,改建区图书馆,提档升级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整合汉口文体中心资源。实施文化品牌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江汉群星奖”、“金桥书评”等品牌文体活动,开展文化巡演进基层。实施文化人才支撑工程,充实基层文体工作力量,培育一批业余文体工作者。加强文化、出版物市场日常监管力度,开展娱乐场所、网吧、音像制品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完成武汉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任务。

全面做好国防、双拥、民防、保密、仲裁、老龄、残疾人、档案、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广电、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2013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六)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卫生、教育、城管等部门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继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对重大民生项目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加强国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分别达184亿美元、1016亿元,分别增长12%,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地区总部及有先进管理经验和科技含量的项目,着力引进有利于促进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链条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打造人才高地,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创业。重点抓好精武路、长江大道沿线等地块以及在建商务楼宇的招商。加强与重点金融企业、区辖知名外来投资企业的沟通,做好安商、稳商工作。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增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健全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清理规范区级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切实办理好各级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广泛开展“六五”普法,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勤政廉政。科学设置绩效指标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干部考评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继续精简会议和文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切实加强项目招投标、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继续深入开展治庸问责,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勤政、务实、为民、清廉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实干兴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新江汉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贡献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附件1

 2013年政府为民办理十件实事

 1.投入1700万元扩面发放高龄老人长寿津贴,将津贴发放年龄下延至80周岁,惠及142万人。

 2.投入1500万元建设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480万元补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送餐服务。

 3.为全区800名智力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实现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全覆盖;为全区700名三级成年智力残疾人和三级成年精神残疾人单独提供全额低保。

 4.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江汉区“同心·律师服务团”为民营企业、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5.投入960万元维修破损道路、破损人行道;投入520万元新、改、扩建17座公厕;新增、更新公厕指示牌420个;投入160万元更换社区意杨树。

 6.投入1000万元建设江汉区老年活动中心。

 7.投入3000万元对28个老旧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改造。

 8.投入1000万元,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三无”电梯,维护、更换破损“三无”水箱,整改“三无”消防隐患。

 9.举办“金桥”流动讲坛等文体活动150场,开展“万名特困群众进剧场”活动。

 10.投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资金500万元,扶持创新创业和推动就业。附件2

名词解释

1.一市两区

全国首批37个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中的广州市、上海市闸北区和武汉市江汉区。

2.五务合一

强化党务、规范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

3.班班通

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4.两非

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5.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7.“12345”发展战略

紧紧围绕建设武汉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切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重点培育武汉中央商务区、全省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江汉经济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大力提升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建设和谐社区与“两型”城区、科学管理城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等五个方面走在省市前列。

8.八个方面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与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机制、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服务业创新机制、开放合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统计与考核机制、人才支撑机制、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体制。

9.三乱

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吐乱扔。

10.学区制

由几所学校共同组成的校际联盟制度。旨在盘活资源存量,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实现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