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支撑力凸显——解读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之一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06-07-27
建设科技,支撑力凸显——解读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之一

      “十五”期间,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科技取得了较快发展,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及产业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突破性进展,科技进步对建设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重点领域科技水平提高较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建设科技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发展的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城镇功能优化与提高,以及大城市交通、防灾减灾和城市公共安全综合保障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城乡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人均可耕地仅为1.41亩,相当于是世界平均值的1/4,每年城乡建设新增用地大致为4000多平方公里;水资源短缺,在661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我国建筑能耗巨大,据统计,建筑用能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27.5%,且仍将继续增长。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是资源消耗大户,据计算,钢材消耗约占我国钢材生产总量的20%,水泥消耗量约占我国水泥生产量的20%,玻璃消耗量约占我国玻璃生产总量的15%,节约资源问题不容忽视;水环境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量不足等已成为城乡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加入WTO和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加入WTO使整个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建筑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建设领域各行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仍属传统产业,到目前为止远未摆脱经营粗放、技术落后的状况,面临着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竞争能力,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重要任务。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已规划定盘 
      建设科技“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国贯彻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支撑经济、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建设事业发展总体目标,以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为主线,以促进城镇化与城市健康发展为主要任务,明确阶段目标、突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积极推进“四节一环保”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节约型城镇和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先导作用。 
      发展目标体现在五大方面 
      首先为指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深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认识和了解,分析城镇化在不同区域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把握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事业各领域粗放型增长方式得到明显扭转。城镇发展建设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的集约化方向转变,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城镇;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技术体系初步建立,试点示范工程具有较大数量和规模并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产业化发展模式基本确立;建筑业和住宅产业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产品功能、质量、效益、资源利用、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形成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模式。 
      第三,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到2010年,总计节能1.01亿吨标准煤,累计建设节能建筑面积21.4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5.92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54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建立四个直辖市和北方地区节能65%的国家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开展,大城市完成应改造面积的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新增建筑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减少2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以上,城市人均综合用水在现有基础上下降20~25升/人日;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5%以上。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四,建设事业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初步建立建设事业信息化平台体系(包括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业务监管平台等),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行业(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的有效监管;公众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信息化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五,健全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健全以企业为主的开发应用体系,以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主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训体系,以行业学(协)会和咨询机构为主的中介服务体系和以政府部门为主的政策法规制定体系,以及上述体系的运行机制与互动机制,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