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发〔2016〕21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18-12-08
(新政发〔2016〕21号)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研究,现将《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20161229

 

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根据《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鄂政发〔201635号)和《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武政〔20165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建设“体育强区”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多元化、运动生活化、服务便民化,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我区城市形象,提高惠民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活力、美丽、法治、幸福新洲”发展目标相一致、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相统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具备健康素养,人人养成健康行为,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享有健身服务”的目标。

(二)任务指标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6%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10%以上。

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90%以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的及格以上标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改善和提高。

3.全面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实现街镇、社区(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相继提高。以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推进“阳逻之心”体育中心、“问津新城”场馆建设。对全区社区(村)600多套全民健身路径和400多个农民健身工程设施适时进行维护、更新,完善以河滩、公园、绿道、广场、学校场地、居民区为网络的15分钟居民健身休闲生活圈。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4.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区级体育单项协会从15个增加到20个,继续推行协会注册制。建有各单项、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组织。所有街镇和社区(村)建有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

5.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和体育志愿者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训、管理、使用要信息化、规范化,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2000人。围绕各运动项目协会、各类体育组织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6.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善用移动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媒介,丰富大众健身选择,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依托“江城健身e家”项目,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形成体质检测样本,跟踪指导居民科学健身。

7.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全区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发展到30家以上。培育和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体育健身品牌,体育健身消费人群和服务人员不断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组团参加四年一届的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

2.定期举办两年一届的新洲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区职工、残疾人、农民、老年人、中小学生等各类人群运动会。

3.主办和创办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我区体育特色名片。培育“一区一品”全民健身特色活动,提升区域体育文化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4.依托红色旅游线,申办、承办国际、国家、省、市级有影响的体育赛事(“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山地半程马拉松赛等)。

5.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开展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体操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武术、太极拳(剑)、棋类、钓鱼、拔河、徒步、跳绳、踢毽、空竹、门球等群众喜爱、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达26项次以上。

6.探索多元主体办赛的机制,政府由主办活动转向指导、支持和服务社会力量举办活动,统筹推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及社区居民、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人群体育健身均衡发展,增加体育健身服务供给。

(二)着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结合我区实情,依托举水堤、广场、公园、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场地,建设便民实用、各具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示范区。

2.全民健身普惠工程

1)以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大力推进“阳逻之心”体育中心、“问津新城”场馆建设。

2)街镇文体广场覆盖率达到85%,每个中心村建设一座以户外运动为主的小型健身休闲广场。

3)继续完善城乡社区(村)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建设社区(村)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5个,开放游泳池达到3个。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活动

1.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体育APP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平台,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开展各类群体活动,开办健身知识讲座,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免费咨询,开设科学健身指导专版专刊专栏等方式,播发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使全民健身宣传及时、信息对称、沟通互动,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2.各街镇文体站、体育协会要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四)统筹城乡体育发展

1.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以街镇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环境和条件。依托各街镇公共服务站,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增加每个社区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全民健身志愿者数量,倡导各街镇每两年组织1次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根据实际需求,新建和更新一批使用到期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来发展农民体育。充分发挥街镇文体站的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协会、健身团队等体育组织,每个村拥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全民健身志愿者,建立1支以上健身团队。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每年组织1次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三下乡”(体育科技、体育器材、体育知识)活动。

(五)着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

1.着力推动各级体育协会实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与行政机关脱钩。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其提供相应的体育产品与服务。足球等条件基本具备的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在社会化、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要先行先试。每个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必须具备“三个一”,即一个常年活动阵地、一个品牌活动项目、一个组织覆盖网络,确保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扶持和壮大基层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各社区及有条件的村成立基层体育健身协会,带动基层健身团队发展,力争实现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全覆盖。降低体育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逐步形成体育、民政、财政等行政部门合作的监督、评估、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管理体制。

3.着力打造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带动、引导、扶持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成立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制度,制定《新洲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和《新洲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工作制度》。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依托体育院校、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建立1个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服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省、市、区按照3:5:8的比例培训一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居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估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和表彰活动。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构,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管理、使用制度。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八)做好全民健身科研和信息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开展体质达标活动。依托体育云,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发手机APP系统,实现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区域间相互交流功能,不断完善大数据系统应用。持续推进“江城健身e家”的建设与运营,通过市全民健身(江城健身e家)网站,建立全区科学健身指导大数据平台,加强网络互动、微信平台的搭建,方便市民及时了解、查阅和咨询健身场地、活动、设施、指导等信息。推动体医结合,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形成“传播一人、影响一片、以点带面”的科学健身理念传播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1.加强领导。成立区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和解决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难点问题,推进各级体育部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工作职能,推动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分工,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2.强化职能。各街镇要将全民健身工作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街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实施项目。

3.加大投入。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比例。各街镇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

(二)整合资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支持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建立以奖代补的奖励机制。对全民健身设施投入大、成效明显的单位和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3.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力度,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要在全民健身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

(三)依法行政,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建设进程

1.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带头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

2.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和制订,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五、组织实施

(一)本实施计划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区文化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共同推行。

(二)加强绩效评估。区文化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20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区人民政府和区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

附件:《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任务分解表

附件: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研究,现将《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

20161229

 

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根据《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鄂政发〔201635号)和《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武政〔20165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建设“体育强区”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主体多元化、运动生活化、服务便民化,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我区城市形象,提高惠民实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活力、美丽、法治、幸福新洲”发展目标相一致、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相统一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人具备健康素养,人人养成健康行为,人人参加健身活动,人人享有健身服务”的目标。

(二)任务指标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6%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10%以上。

2.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90%以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的及格以上标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明显改善和提高。

3.全面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实现街镇、社区(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相继提高。以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推进“阳逻之心”体育中心、“问津新城”场馆建设。对全区社区(村)600多套全民健身路径和400多个农民健身工程设施适时进行维护、更新,完善以河滩、公园、绿道、广场、学校场地、居民区为网络的15分钟居民健身休闲生活圈。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4.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区级体育单项协会从15个增加到20个,继续推行协会注册制。建有各单项、各类人群体育协会。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组织。所有街镇和社区(村)建有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

5.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和体育志愿者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训、管理、使用要信息化、规范化,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2000人。围绕各运动项目协会、各类体育组织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6.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善用移动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媒介,丰富大众健身选择,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健身、会健身、坚持健身的文明生活习惯。依托“江城健身e家”项目,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形成体质检测样本,跟踪指导居民科学健身。

7.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全区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发展到30家以上。培育和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体育健身品牌,体育健身消费人群和服务人员不断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组团参加四年一届的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

2.定期举办两年一届的新洲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区职工、残疾人、农民、老年人、中小学生等各类人群运动会。

3.主办和创办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我区体育特色名片。培育“一区一品”全民健身特色活动,提升区域体育文化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4.依托红色旅游线,申办、承办国际、国家、省、市级有影响的体育赛事(“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山地半程马拉松赛等)。

5.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开展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体操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武术、太极拳(剑)、棋类、钓鱼、拔河、徒步、跳绳、踢毽、空竹、门球等群众喜爱、特色鲜明的群众体育活动,每年达26项次以上。

6.探索多元主体办赛的机制,政府由主办活动转向指导、支持和服务社会力量举办活动,统筹推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及社区居民、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人群体育健身均衡发展,增加体育健身服务供给。

(二)着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1.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结合我区实情,依托举水堤、广场、公园、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场地,建设便民实用、各具特色的体育健身休闲示范区。

2.全民健身普惠工程

1)以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大力推进“阳逻之心”体育中心、“问津新城”场馆建设。

2)街镇文体广场覆盖率达到85%,每个中心村建设一座以户外运动为主的小型健身休闲广场。

3)继续完善城乡社区(村)公共体育设施功能,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建设社区(村)足球场或多功能运动场5个,开放游泳池达到3个。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活动

1.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微博、微信、体育APP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平台,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开展各类群体活动,开办健身知识讲座,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科学健身免费咨询,开设科学健身指导专版专刊专栏等方式,播发全民健身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全民健身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使全民健身宣传及时、信息对称、沟通互动,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2.各街镇文体站、体育协会要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与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

(四)统筹城乡体育发展

1.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以街镇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健身环境和条件。依托各街镇公共服务站,加强社区体育组织建设,增加每个社区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全民健身志愿者数量,倡导各街镇每两年组织1次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根据实际需求,新建和更新一批使用到期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

2.加快发展农村体育。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来发展农民体育。充分发挥街镇文体站的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协会、健身团队等体育组织,每个村拥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或全民健身志愿者,建立1支以上健身团队。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每年组织1次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三下乡”(体育科技、体育器材、体育知识)活动。

(五)着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

1.着力推动各级体育协会实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与行政机关脱钩。积极培育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发挥专业优势,引导其提供相应的体育产品与服务。足球等条件基本具备的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在社会化、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要先行先试。每个体育单项运动协会必须具备“三个一”,即一个常年活动阵地、一个品牌活动项目、一个组织覆盖网络,确保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扶持和壮大基层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各社区及有条件的村成立基层体育健身协会,带动基层健身团队发展,力争实现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全覆盖。降低体育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逐步形成体育、民政、财政等行政部门合作的监督、评估、购买全民健身服务的管理体制。

3.着力打造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带动、引导、扶持各级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成立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制度,制定《新洲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和《新洲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工作制度》。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依托体育院校、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建立1个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服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省、市、区按照3:5:8的比例培训一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立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为居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评估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和表彰活动。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依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机构,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管理、使用制度。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八)做好全民健身科研和信息服务工作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开展体质达标活动。依托体育云,创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发手机APP系统,实现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区域间相互交流功能,不断完善大数据系统应用。持续推进“江城健身e家”的建设与运营,通过市全民健身(江城健身e家)网站,建立全区科学健身指导大数据平台,加强网络互动、微信平台的搭建,方便市民及时了解、查阅和咨询健身场地、活动、设施、指导等信息。推动体医结合,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市民科学健身意识和健康素养,形成“传播一人、影响一片、以点带面”的科学健身理念传播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1.加强领导。成立区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和解决制约全民健身发展的难点问题,推进各级体育部门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工作职能,推动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分工,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

2.强化职能。各街镇要将全民健身工作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街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实施项目。

3.加大投入。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比例。各街镇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

(二)整合资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支持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形式支持全民健身计划,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建立以奖代补的奖励机制。对全民健身设施投入大、成效明显的单位和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3.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力度,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各类公共体育场馆要在全民健身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管理。

(三)依法行政,推进全民健身法制建设进程

1.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带头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

2.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和制订,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五、组织实施

(一)本实施计划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区文化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共同推行。

(二)加强绩效评估。区文化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20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区人民政府和区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

附件:《新洲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任务分解表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