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栏目: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23
恩施州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硬任务落实落地,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一、总体经济形势

(一)农民持续增收。上半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055元,增速10.11%,在全省17个地市州居第3位;实现农业总产值95.7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农业增加值52.9亿元,同比增长3.4%。农民收入增收主要动因:一是当地劳务经济良好拉动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在本地或就近(如附近县城)打工的人数同比增长6.7%;二是茶叶、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三是农村资本有序流动促进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据重点调查,耕地租金达到486元/亩/年,上涨7.8%;四是劳务输出和强农政策促进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外出务工人员寄带回收入增多,据州内24个村重点调查,上半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3.1%,同时农村救助标准和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幅提高。

(二)粮油持续增产。全州夏粮播种面积151.3万亩,同比增加2.3万亩,预计总产27.64万吨,同比增加3.29万吨。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143万亩,预计总产24.33万吨,同比增加1.03万吨。夏油播种面积73万亩,同比增加0.68万亩,预计总产10.07万吨,同比增加0.4万吨。

(三)农业持续增效。据重点调查,上半年全州春茶产量5.44万吨,同比增长7%;鲜叶收购综合均价上涨15.8%,创历史新高。春夏时令水果产量5.8万吨,同比增长5.8%;产值同比增长24%。新建中药材基地26.4万亩,中药材均价上涨5.9%。蔬菜均价上涨14.9%,马铃薯均价上涨10.2%。肥猪均价同比增长12%,仔猪均价同比增长7.2%。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脱贫攻坚蹄疾步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行业扶贫。一是聚焦产业扶贫,狠抓问题整改。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国家、省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反馈共4类14项56个产业扶贫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开展产业扶贫大起底(集体经济大核查),全面摸清底数、查找问题。二是聚焦谋篇布局,狠抓调查研究。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先后组织20多个调研组(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各类调研报告30多份,部分调研成果已转化成为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三是聚焦主责主业,狠抓产业发展。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实施产业扶贫春季攻势行动和“两消除”行动(消除产业空白村、消除产业空白户),新增特色产业基地40余万亩,总面积达到675万亩。完善产业扶贫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起产业扶贫三项长效机制。

(二)农业产业不断提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绿色农业提速扩面。积极推进国家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县)创建,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0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增茶叶全域绿色化乡镇2个、蔬菜全域绿色化州级示范村1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达到99.08%。二是特色品牌提档升级“恩施硒茶”国家级品牌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入公示期。恩施硒茶形象宣传片亮相央视13套《新闻30分》栏目,“恩施玉露”“利川红”成为世界军人运动会绿茶、红茶指定用茶。上半年,“恩施玉露”“利川红”产品供不应求,核心区域茶农收入成倍增长。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恩施土豆”“恩施黄牛”“恩施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受理登记。三是农业科技提质增效建成湖北省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设检测预警站101个,配套远程监控系统55套。恩施硒魔芋、恩施中蜂蜂蜜等9项地方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成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项。

(三)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扎实践行“两山理论”,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98个、整治村379个;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共排查问题441个,已整改完成106个;强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户三联式沼气厕所改造1.4万户。继续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新增州级试点2个,县级试点16个。二是农业环保深入推进。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土壤酸化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药管控、违禁药物专项整治和禁限用除草剂宣传活动。《恩施州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管理规定》进入立法程序。三是生态效益初显雏形。推进基地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建设,农业生态效益逐步发挥,宣恩伍家台贡茶文化体验游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黄金洞大沙坝生态茶园入选“2019中国美丽茶园”。

(四)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按照中央和省州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新组建的州农业农村局整合了发改、财政、国土、水利、招商、畜牧兽医等部门的相关职能。二是牵头职责有效发挥。争取州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等领导小组,切实发挥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三是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14项改革项目(6项中央试点项目)深入推进,部分改革项目已形成制度性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面临挑战。据统计,2018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76%,全省排名第二位。2019年一季度增速10.07%,全省排名第一位,十堰、神农架紧随其后;第二季度,增速10.11%,全省排名第三位,被神农架、十堰反超。从纵向看,虽然增速略有上涨,但横向比较在全省的位次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受当前病虫害、洪涝灾害和后期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影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缺乏新的增长支撑点;受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其他市州还有差距,要确保达到考核指标压力较大。

(二)农业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上半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州除禽出笼同比上涨外,猪牛羊等生产规模萎缩,出栏均略有下分别为180.26万头、3.67万头、33.66万只同比下降7.2%、7.7%、4.8%,生猪生产规模萎缩,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破题艰难。受草地贪夜蛾虫害影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秋粮要实现丰收压力较大。截止7月16日,全州8县市69个乡镇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8万多亩,防治面积24万多亩,虽然目前虫情态势基本可控,但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受6月连续两次洪涝灾害影响,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据统计,截止6月26日,全州受灾农作物面积8.9万亩,成灾面积4.51万亩,绝收面积1.21万亩,预计经济损失5455.88万元。虽及时采取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但仍难以达到丰产预期。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转艰难。面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企业周转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据统计数据,1-5月全州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2.72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2%;规模以上农业加工企业数14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39.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效益下滑严重,据监测调查,30家省级龙头企业中有10家2018年销售收入比2017年下降,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6家,最高降幅达18.1%,11家企业直接放弃监测。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紧盯全年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倒排时间,再加力度、再添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实现创先争优目标。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日程,确保环保督察各类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调查、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土壤酸化治理、农业投入品管控、生态农业建设、畜禽及水产养殖综合整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进一步加大乡村产业发展力度。加强全州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谋划推进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动“一州两县”蜂产业发展规划和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力消除“产业空白村、空白户”,全面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产业扶贫整改工作,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致富硬实力,助力全州整体脱贫摘帽、同步小康。

(三)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力度。召开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加强州县两级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督办。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四)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推进创建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县),落实“四个最严”监管措施。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生猪屠宰监管、“瘦肉精”、水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三品一标”等七个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五)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力度。进一步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作物田间管理,全力防治病虫害和自然灾害,力保粮食丰收。进一步加强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和防控,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