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06-11-08
1998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8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水环境
 
一、地面水环境质量
 
1、河流
 
    1998年,全市10条主要河流的水质比上年稍差,表现为超标的项目增多和超标污染物年均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河流按功能类别评价:
 
    长江武汉段(Ⅲ类)总磷、非离子氨超标,两项指标年均值比上年增加,超标倍数分别为0.85和0.31;
 
    汉江武汉段(Ⅱ类)超标的污染物由上年的1个增加到4个,它们是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凯氏氮、非离子氨,超标倍数分别为0.105、0.81、0.40、0.40。
 
    1998年2月因长江顶托和气候原因,汉江干流沙洋至武汉段发生了继1992年以来的第二次“水华”现象。
 
    巡司河(Ⅳ类)水质比上年明显差,出现了生化需氧量、凯氏氮和总磷3个指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
 
    府河(Ⅴ类)凯氏氮和总磷超标倍数分别为1.005和3.64;和上年相比,金水河、青山港、东荆河水质基本无变化,滠水、倒水、举水继续保持水质良好,15项水质指标全部达标。
 
2、湖库
 
    和上年相比,全市19个主要湖泊中,后湖、梁子湖、东湖湖心、鲁湖水质基本无变化;北湖、青菱湖、后官湖、涨渡湖、杨春湖、黄家湖、东西湖、严西湖、夏家寺水库超标的指标数或超标污染物的年均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南湖、墨水湖、沙湖、南太子湖水质变差,污染程度加重,尤以南湖最为突出。19个湖泊中,有12个湖泊的总磷超标,全年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比上年加重。
 
    1998年参与评价的15项水质指标中,均未超标的2个湖库是北湖和夏家寺水库;一项超标的8个湖泊是后湖、汤逊湖、斧头湖、青菱湖、梁子湖、后官湖、东湖湖心和涨渡湖;二项超标的3个湖泊是鲁湖、杨春湖、黄家湖;三项超标2个湖泊是东湖、南湖;四项超标的3个湖泊是严西湖、东西湖、墨水湖;五项超标的1个湖泊是沙湖;南太子湖九项指标超标。
 
3、特大洪水影响
 
    1998年,我市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在此期间,因防汛抗洪的需要,入江支流和湖泊大多关闸,防止江水倒灌,所以支流水质比干流差;此外,因受渍水影响,有部分湖泊水质比上年同期差,但总体讲,特大洪水对我市地面水水质无明显影响,仅悬浮物季均值明显高于上年,说明洪水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较严重。
 
二、污染物排放及废水处理
 
    1998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88205.21万吨,比上年增加2605.0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50070.21万吨。外排工业废水中,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镉120公斤、六价铬3160公斤、铅3190公斤、砷13120公斤、挥发酚63700公斤、氰化物13350公斤、石油类1158.26吨、化学需氧量65577.06吨,其中镉和砷年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计划指标。
 
    1998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4.6%,比上年略有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设施304台(套),正常运行率94.4%,工业重复用水率63.78%,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三、饮用水源水质情况
 
     1998年,宗关、琴断口、东湖3个水厂水源水质比上年稍差,余家头、平湖门、白沙洲3个水厂水源水质略好于上年,堤角、白鹤嘴、国棉、团山4个水厂水源水质情况和上年相同。这10个水厂中,琴断口水厂水源水质变化最大,水质达标率下降2.38个百分点。
 
     1998年,团山水厂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为100%;白鹤嘴、白沙洲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1次超标;宗关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2次超标;平湖门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3次超标;余家头、琴断口、国棉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6次超标;堤角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6次超标,非离子氨和挥发酚各1次超标;东湖水厂水源总大肠菌群6次超标,非离子氨3次超标,高锰酸盐指数1次超标。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5.96%,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
 
 
 
空气环境
 
一、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1998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比上年稍差,突出表现在第四季度空气质量同比变化最大,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季均值均同比高于上年,分别上升12.66%、21.15%、33.04%。
 
    1998年,城区空气总悬浮微粒年均值25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最大年均值出现在武昌火车站测点。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44微克/立方米,基本与上年相同,仍然优于二级标准限值。城区氮氧化物年均值为9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微克/立方米,继续呈上升趋势,接近三级标准限值,最大年均值超标2.4倍,出现在武昌火车站。城区一氧化碳年均值2.449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179毫克/立方米。城区降尘年月均值为18.37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减少1.06吨/平方公里·月。
 
二、空气质量周报
 
    1998年,城区年平均周综合污染指数为105,比上年略有增加,大气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周污染分指数分别为93、39、96。5个测点中,武昌火车站和汉阳琴台测点的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1%和73%;青山武冶机修、江岸九万方和东湖测点的首要污染物是大气总悬浮微粒,其频率分别为90%、83%、73%。
 
三、酸雨
 
     1998年,城区降水PH值均值6.07,酸雨样品出现频率4.9%,比上年下降2.21个百分点,酸雨程度减轻。
 
四、污染物排放及废气处理
 
    1998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886.37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45.15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871.39 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1014.98亿标立方米。燃料燃烧废气中经过消烟除尘的占93.9 %,生产工艺废气中经净化处理的占65.7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3.41万吨,超过总量控制下达指标,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64万吨,比上年增加0.69万吨。全市烟尘排放总量4.65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4.39万吨,较上年减少1.55万吨;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4.71万吨,比上年增加0.19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11.29%,工业烟尘去除率95.53%,工业粉尘回收率90.47 %。全市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1160台(套),正常运行率85 %。
 
五、汽车尾气排放达标情况
 
    1998年,市区汽车在用数108667辆,汽车年检数106494辆,达标数95714辆,年检达标率88.08%。汽车路(抽)检总数5571辆,路(抽)检达标率87.11%。
 
 
 
声环境
 
一、区域噪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分贝(A),比上年下降0.3分贝(A)。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58.6%,交通噪声源15.7%,工业噪声源8.1%,施工噪声源2.9%,其它噪声源14.7%。各行政区中,等效声级均值最高的是江汉区,为60.9分贝(A),最低的是青山区,为53.3分贝(A)。
 
二、交通干线噪声
 
    1998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72.6分贝(A),比上年下降0.4分贝(A)。监控的74条干道中,超标的有65条,超标路段长度占监测干线总长度的86.29%,道路平均车流量为2016辆/小时,比上年增加167辆/小时。交通噪声等效声级最高值为79.5分贝(A),出现在冶金大道的厂前街路段,市区内繁华路段的交通噪声影响有所减轻。
 
 
 
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
 
一、工业固体废物
 
    199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517.3 万吨,综合利用量512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8.5 万吨)。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冶炼废渣100 %;粉煤灰100 %;炉渣64.7 %;尾矿35.7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3 万吨,历年累计贮存量779 万吨,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
 
二、生活垃圾
 
    1998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68.32万吨,垃圾清运率100%。垃圾堆肥处理7.12万吨,无害化填埋处理135.96万吨,一般处理25.2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5%。
 
 
 
生态环境
 
一、耕地
 
    199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21.85千公顷,比年初减少1.74千公顷。其中水田133.9千公顷,旱地87.95千公顷。年内新开荒地面积0.01千公顷,减少耕地面积2.06千公顷,其中:国家基建占地0.97千公顷;乡村集体占地0.26千公顷;农民个人建房占地0.07千公顷;其他原因占地0.76千公顷。
 
二、森林
 
    1998年,全市人工造林10.66万亩,其中营造经济林6.56万亩,用材林4.1万亩。封山育林72.2万亩,长江防护林造林8.03万亩,治沙工程造林0.5万亩,林业育苗面积8064亩。1998年林木采伐总量为1.37万立方米,占采伐限额的68.5%。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建成嵩阳、九真、素山寺、将军山、马鞍山、青龙山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89.48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12.5%。
 
三、其它
 
    全市已有自然保护区1个,位于蔡甸区沉湖地区,面积66.67平方公里;有风景名胜区5个,面积338.93平方公里。1998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1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一、工业污染防治
 
    1998年,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力度,全年共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111个,其中:治理废水33个,治理废气40个,治理废渣3个,治理噪声9个,治理其他污染源26个。总投资1.13亿元。严格控制新建项目超标排放污染物,全市99个当年建成的建设项目,其环保工程(设施)全部合格。
 
    1998年,以“12种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和环境功能区双达标”为工作重点,市政府批准实施《武汉市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12种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按行政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分解,年内实现达标的企业164家。对已关停的58家“15小”企业,进行6次复查,未发现复产情况。武汉钢铁公司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提前实现以转炉淘汰平炉的计划。
 
二、环境综合整治
 
    1998年,通过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年绿地建设总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地200.7万平方米,全市新建、改建、扩建道路87条,总长5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4.04平方米;积极发展管道煤气,多方组织气源,全年新增燃气用户4.3万户,燃气气化率76.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继武昌沙湖污水处理厂后,我市又投资建成了汉口黄浦路污水排江工程,使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5万吨提高到15万吨;世界银行贷款武汉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计划。
 
    1998年,市政府颁布《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的通告》,草拟《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全市所有加油站8月1日起实现销售无铅汽油,推进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三、自然资源保护
 
    1998年,有关部门立案查处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刑事案件7起,没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9只(条)、二级保护动物63只(条)。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保护青蛙的通告》,下发了《关于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大力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通知》。在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之后,全市抓紧完成了受灾林木清沟排渍面积26万亩,扶正培土受灾林木8万亩,防治森林病虫害面积35万亩。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总面积为152.4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开发区项目已经启动。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使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
 
四、环境教育
 
    1998年,共有6个区创建环境教育示范学校85所,有65所小学、93节课参加了环境渗透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全年在党校接受环保教育的各级干部达2500人以上,有一万多人参加了以“妇女·家园·环境”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红领巾环境观测站被评为全球“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计划之星。
 
五、环保科研
 
    1998年,全市完成了环保科研课题17项。全年有9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武汉市东西湖区绿色食品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和《武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总悬浮微粒总量控制研究》分别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对外交流与合作
 
    1998年,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环境项目,成功召开了武汉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咨询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有关官员和国际专家出席了大会。这次大会研究筛选出4个可持续发展优先环境问题,进而完成了这些优先环境问题战略和行动计划大纲的编写工作。1998年,我市共选派3个团赴国外6个城市考察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进程中的环保技术问题,先后10次接受联合国有关官员和国际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考察和专题培训工作。
 
    1998年,我市生产的脱硫设备配套鼓风机、工业和医院废水处理装置已落户亚洲、非洲等十几个国家,环保产业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我市拟利用荷兰政府贷款900万美元,在洪山区洪山乡按国际标准建设一座日处理800吨的垃圾无害化填埋场,该项目已申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
 
    1998年,世界银行多边基金向武汉新世界制冷工业公司赠款145.9万美元,以帮助该公司尽快停止生产氟—12制冷产品并销毁生产这一产品的设备。此项目为削减臭氧层消耗物资,保护全球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 打印 】 【 扫一扫 】 【 收藏 】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