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栏目:宜都市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21-10-25
各乡(镇)人民政府、陆城街道办事处、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宜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0月25日宜都市影响群

各乡(镇)人民政府、陆城街道办事处、松宜矿区、宜都高新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宜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25日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9号)、《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21〕31号)精神,为切实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健康问题(以下简称“323”健康问题),着力推进健康宜都建设,不断提升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及获得感,结合宜都实际,制定本方案。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健康宜都总体部署,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施早诊早治、构建医防协同体系为重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健全防治结合综合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全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明显提升,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为健康宜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健康创建,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大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发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每个村(社区)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立“健康副校长”,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各1名。持续开展健康单位建设,显著提升干部、职工、学生健康素养。大力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三减三健”等宣传活动,强化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开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大力推行控烟行动,加强世界无烟日宣传,倡导无烟文化,开展无烟单位创建,落实烟草控制法律法规。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力度。大力开展健康环境促进行动,继续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将卫生健康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推进健康村镇、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建设,全域开展健康公园、健康广场、健康步道等健康环境建设。

  (二)加强筛查和监测,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加大筛查与干预力度,将临床可诊断、治疗有手段、群众可接受、财政能负担的疾病筛查检验技术列为公共卫生措施。常态化开展突出健康问题及危险因素监测,35岁以上人员首诊必须测血压、血糖,40岁以上人员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合理配置健康小屋、增加血压、体重等健康指标检测设备与场所。实施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加大肺癌、上消化道癌、结肠癌、肝癌等高发癌种筛查力度,继续实施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做到早诊早治早干预。不断提升产前筛查覆盖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覆盖率。对筛查发现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和超重肥胖问题,纳入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干预评估。开展重点人群心理筛查评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强化筛查和监测数据信息利用,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和干预。

  (三)加强医防协同,完善健康服务体系。落实慢性病患者转诊制度,对筛查发现的患者要完善健康档案并纳入相应基本公卫项目、重大公卫项目等实施健康管理。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慢性病长期照护等纳入医共体规划,推动疾控中心与医共体协同发展。市医共体在上级防治中心指导下,组建由全科医生负责,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等共同参与的家庭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闭环式”健康服务。引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糖友圈”、“病友俱乐部”等组织并开展活动。

  (四)强化疾病救治,提升服务能力。以市级专病防治中心和专科联盟为依托,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应用医疗质量与控制新型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群众应急救护培训,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加强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护车接报后5分钟内的发车率。加强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构建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服务链。

  三、支撑保障

  (一)筑牢防控体系。市政府成立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督导等工作,健全监测评估、专家咨询、部门联系点、工作述职等制度。建立攻坚行动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工作,并依托专病管理办公室、防治中心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工作。市卫健局依托疾控中心组建专病管理办公室,依托市直医疗机构组建专病防治中心,建立专病管理办公室与防治中心协调联动、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政策保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构,侧重投向攻坚行动。落实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加强监管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拓宽重大疾病防治公益事业投融资渠道。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市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推进预约诊疗、在线咨询、风险评估、慢病管理等在线服务,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构建实时动态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积极推广运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实施实时健康监测与管理。针对“323”健康问题探索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高危人群、患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启动实施(2021年10月-12月)。印发实施方案,组建专业团队和防控网络,完善8大中心建设,广泛开展“323”攻坚行动宣传,全面推进“防、筛、管、治”等重点任务。

  (二)第二阶段:中期评估(2022年1月-12月)。建立和优化“323”攻坚行动“防、筛、管、治”常态化机制;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对照中期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查漏补缺。

  (三)第三阶段:持续推进(2023年1月-2025年6月)。

  继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按照“服务有温度、管理有深度、保障有力度”的要求持续推进攻坚行动。

  (四)第四阶段:终期评估(2025年7月-12月)。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推介并持续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分析研判,全力推进“323”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负责攻坚行动的综合协调、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考核督办、监测评估等工作。各地部门要将攻坚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确保攻坚行动顺利实施。

  (二)加强部门联动。各部门在制定部门规划和公共政策、实施重大工程时,要将促进健康的理念和措施贯穿始终,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市发改局将攻坚行动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市财政局落实投入政策;市医保局研究支持慢病用药保障、重大疾病筛查和救治保障等政策;市生态环境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加强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三)加强动员宣传。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将攻坚行动目标与爱国卫生运动、网格管理工作相结合,纳入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内容。明确乡镇相应机构承担卫生健康职责。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和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攻坚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四)加强督导评估。将“323”攻坚行动纳入各地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对各地各部门“323”攻坚行动推进情况的督办检查,确保攻坚行动取得实效。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攻坚行动进展情况。建立评价机制,对攻坚行动进行效果评价,推动目标任务落实。省、宜昌市将分别于2022年、2025年对各地攻坚行动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适时通报相关情况。

  附件:1.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 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主要指标

  3.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

  (2021—2025年)任务清单

  附件1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成 员: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市委编办主任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团市委书记

  市妇联主席

  市科协主席

  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市卫健局局长

  市教育局局长

  市人社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局长

  市文旅局局长

  市住建局局长

  市公安局局长

  市城管局局长

  市医保局局长

  市司法局局长

  市民政局局长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市发改局局长

  市气象局局长

  市经商局局长

  市交运局局长

  市应急局局长

  市政务数据局局长

  市城市文明建设中心主任

  市融媒体中心主任

  市烟草专卖局局长

  红花套镇镇长

  高坝洲镇镇长

  姚家店镇镇长

  五眼泉镇镇长

  聂家河镇镇长

  潘家湾土家族乡乡长

  王家畈镇镇长

  松木坪镇镇长

  枝城镇镇长

  陆城街道办事处主任

  松宜矿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局,由市卫健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附件2

  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基期水平

  

 

  2022年

  

  目标值

  

 

  2025年

  

  目标值

  

 

  1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7.4(2020)

  

 

  ≥29

  

 

  ≥30

  

 

  2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315.26(2020年标化185.49)

  

 

  ≤200.0

  

 

  ≤190.0

  

 

  3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

  

 

  ≥43.3

  

 

  ≥45

  

 

  4

  

 

  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

  

 

  12.8(2020年)

  

 

  ≤9

  

 

  ≤8.5

  

 

  5

  

 

  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11.06(2020年))

  

 

  ≤13.0

  

 

  ≤12.0

  

 

  6

  

 

  出生缺陷防治知晓率(%)

  

 

  65(2020年)

  

 

  ≥80

  

 

  ≥85

  

 

  7

  

 

  产前筛查率(%)

  

 

  67(2019年)

  

 

  ≥75

  

 

  ≥80

  

 

  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

  

 

  85(2019年)

  

 

  ≥90

  

 

  ≥90

  

 

  9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

  

 

  ≥20

  

 

  ≥25

  

 

  10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51.7(2018年)

  

 

  ≤49.7

  

 

  ≤48.2

  

 

  11

  

 

  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

  

 

  —

  

 

  ≥55

  

 

  ≥60

  

 

  12

  

 

  高血压控制率(%)

  

 

  —

  

 

  ≥25

  

 

  ≥30

  

 

  13

  

 

  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

  

 

  —

  

 

  ≥50

  

 

  ≥55

  

 

  14

  

 

  糖尿病控制率(%)

  

 

  —

  

 

  ≥40

  

 

  ≥45

  

 

  15

  

 

  本地重点癌症早诊率(%)

  

 

  —

  

 

  ≥55

  

 

  ≥60

  

 

  16

  

 

  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

  

 

  —

  

 

  ≥15

  

 

  ≥25

  

 

  附件3

  宜都市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2021—2025年)任务清单

  

 

  序号

  

 

  重 点 任 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
时限

  

 

  1

  

 

  组织保障

  

 

  印发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

  

 

  市政府办

  

 

  市卫健局

  

 

  2021年

  

 

  2

  

 

  将攻坚行动任务列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市发改局

  

 

 

每年
年初

  

 

  3

  

 

  将攻坚行动主要指标纳入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

  

 

  市卫健局

  

 

  市发改局

  

 

  2021年

  

 

  4

  

 

  将攻坚行动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主要指标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目标考核。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市卫健局

  

 

持续
推进

  

 

  5

  

 

  每年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建立工作督导制度,组织多部门参与联合督导。

  

 

  市政府办

  

 

  市卫健局

  

 

每年

年底前

  

 

  6

  

 

  研究、落实资金投入政策,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拓宽重大疾病防治公益事业投融资渠道。

  

 

  市财政局

  

 

 

持续
推进

  

 

  7

  

 

  研究支持慢病用药保障、重大疾病筛查和救治保障等政策。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

  

 

  市医保局

  

 

 

持续
推进

  

 

  8

  

 

  整合资源,分类成立“323”健康问题防治中心,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推进攻坚行动,及时报送工作动态。

  

 

  市卫健局

  

 

  市卫健局、

  

  市教育局

  

 

持续
推进

  

 

  9

  

 

  将攻坚行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与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创建、网格管理工作相结合,融入部门、行业政策规章制度,纳入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内容。

  

 

  市委政法委

  

 

  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持续
推进

  

 

  10

  

 

  组织保障

  

 

  出台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并落实执行。

  

 

  市卫健局

  

 

  各机关、事业

  

  单位

  

 

持续
推进

  

 

  11

  

 

  组织相关协会、社会团体和群团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做好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

  

 

  市民政局

  

 

  市科协、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

  

 

持续
推进

  

 

  12

  

 

  广泛宣传、提高攻坚行动知晓率、支持率。将健康教育纳入主流媒体日常宣传,每月宣传不少于 2 次。

  

 

  市委宣

  

  传部

  

 

  市融媒体中心

  

 

持续
推进

  

 

  1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开展健康单位、无烟单位创建。定期开展健康素养测试、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组织开展工间操。

  

 

  市委直属

  

  机关工委

  

 

  市总工会、各机关、事业单位

  

 

持续
推进

  

 

  14

  

 

  成立宜都市健康专家委员会,开展健康政策影响评价。定期发布健康素养监测报告。

  

 

  市政府办

  

 

  市卫健局

  

 

持续
推进

  

 

  15

  

 

  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定期更新健康科普专家库,每单位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多形式开展健康知识“五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等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三减三健”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老媒体开展重点健康科普活动。(“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体重)

  

 

  市卫健局

  

 

  市委宣传部、

  

  市教育局

  

 

持续
推进

  

 

  16

  

 

  建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最小网格责任人制度,每个村(社区)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有健康教育宣教阵地。

  

 

  各乡镇

  

  (街道)、管委会

  

 

 

持续
推进

  

 

  17

  

 

  中小学及幼儿园设立“健康副校长”,开展健康学校、健康食堂创建。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

  

 

  市教育局

  

 

  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

  

 

持续
推进

  

 

  18

  

 

  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制定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定期组织餐饮从业人员参与营养知识培训。

  

 

  市市场

  

  监管局

  

 

  市卫健局

  

 

持续
推进

  

 

  19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引导成立健康俱乐部,打造“15分钟健身圈”。每年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监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大于40%。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能力建设,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进家庭、社区、学校、单位、医院活动。

  

 

  市文旅局

  

 

  市统计局、

  

  市卫健局、各乡镇(街道)、

  

  管委会

  

 

持续
推进

  

 

  20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加大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现和干预力度。

  

 

  市卫健局

  

 

  市委政法委

  

 

持续
推进

  

 

  21

  

 

  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村镇、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建设。将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过程,开展健康公园、健康广场、健康步道等健康环境建设。

  

 

  市卫健局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市经商局、市妇联、市住建局

  

 

持续
推进

  

 

  22

  

 

  强化筛查监测

  

 

  加大筛查与干预力度,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血糖制度,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23

  

 

  合理配置健康小屋,增加身高、体重、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检测设备与场所,为群众提供自我健康监测环境、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

  

 

  市卫健局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持续
推进

  

 

  24

  

 

  加大肺癌、上消化道癌、结肠癌、肝癌等高发癌种筛查力度,推进妇女“两癌”筛查项目。

  

 

  市卫健局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妇联

  

 

持续
推进

  

 

  25

  

 

  提升产前筛查覆盖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覆盖率,开展重点人群心理筛查评估。

  

 

  市卫健局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持续
推进

  

 

  26

  

 

  强化筛查监测

  

 

  规范开展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加强监测数据信息利用和共享,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和干预。

  

 

  市卫健局

  

 

  市政务数据局、市医保局

  

 

持续
推进

  

 

  27

  

 

  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政府发布人群慢性病防控有关健康信息。

  

 

  市卫健局

  

 

  市政府办

  

 

持续
推进

  

 

  28

  

 

  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每年开展1次健康体检。规范健康体检,体检机构为体检单位提供团体体检报告。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

  

 

  市卫健局

  

 

持续
推进

  

 

  29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各类“323”健康问题防治中心建设,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慢性病长期照护等纳入医共体规划,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推动疾控中心与医共体协同发展。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0

  

 

  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1

  

 

  加快信息化建设,落实慢性病患者转诊,及时更新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健康档案,并及时纳入相应基本公卫项目、重大公卫项目等实施健康管理。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2

  

 

  运用“互联网”手段,推进预约诊疗、在线咨询、风险评估、慢病管理等在线服务,推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市卫健局

  

 

  市政务数据局

  

 

持续推进

  

 

  33

  

 

  探索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开展创新性研究,提升高危人群、患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4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利用,争取多方力量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市教育局

  

 

  市卫健局

  

 

持续
推进

  

 

  35

  

 

  组建由全科医生负责、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等共同参与的家庭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闭环式”健康服务。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6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大于90%。引导慢性病患者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糖友圈”、“病友俱乐部”等组织并开展活动。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7

  

 

  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全市医疗机构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并向服务对象提供简短戒烟服务。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8

  

 

  以市级防治中心和专病防治联盟为依托,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应用医疗质量与控制新型平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39

  

 

  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

  

 

  市应急局

  

 

  市红十字会

  

 

持续
推进

  

 

  40

  

 

  加强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救护车接报后5分钟内的发车率。加强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构建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服务链。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41

  

 

  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

  

 

  市卫健局

  

 

  各医疗卫生

  

  单位

  

 

持续
推进

  

 

http://www.zcbk.cn/uploads/allimg/20210508/1-21050Q11431415.jpg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