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武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栏目: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2017-01-24
【部门】武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部门】武汉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
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日期:2017-01-24 17:01
【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  】

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经济总量“万亿倍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五年规划,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规划编制:四个特点      

一是把“五大理念”作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中央《建议》精神,将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全过程,并充分考虑武汉实际,突出武汉特色。“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总量成功跨越万亿平台,实现了提档进位,但与许多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发展还相对落后。尚存在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服务和产品依然呈现结构性短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数量规模还较大,补短板、兜底线任务仍较繁重。同时,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能源资源消耗多,污染排放大,加上本身又缺煤少油乏气,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刚性约束日益明显。越是发展不够,越要加快贯彻落实“五大理念”。      

二是把承担国家战略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时期武汉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是武汉面临的最大发展机遇。一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放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擎作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超前布局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全面完成国家赋予的武汉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历史使命。二是长江经济带战略赋予武汉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任。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在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增长极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准确把握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立足中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最大限度地吸引、集聚全国资源要素,着力引领中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加快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切实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      

三是把开放民主作为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方针。自2014年5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不同层面的咨询会、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市政协全程参与,及时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各区、各部门、在汉企业、专家学者、党外人士和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两年来,持续借助网站、微博等互联网现代信息平台问计于民。63项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由44家单位高质量完成,47个专项规划、5个区域规划和12个区级规划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步编制,29个“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与国家、省反复衔接。      

从基本思路的形成到《纲要》的修改完善,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方方面面的意见,大量好的建议和意见分别在《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中进行了吸纳。      

四是把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载体、重要手段、重要支撑,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新产业、新项目、新空间、新功能,经反复论证、充分衔接,超前谋划一批支撑“十三五”乃至促进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项目,动态推进项目库建设。“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3478项,估算总投资8.42万亿元。其中投资过百亿项目205个,估算总投资3.95万亿元。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农业水利、社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都以专栏的形式细化具体建设内容,从而增强了《纲要》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内容:三大聚焦      

第一,聚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获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最大机遇、最大使命,谋划“十三五”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二,聚焦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十三五”时期我市仍然要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综合经济实力升级,为确保2021年经济总量实现万亿倍增夯实基础。      

第三,聚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要紧紧扣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建设、经济结构、城市功能等方面努力补齐短板,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三、未来愿景:三个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特大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巩固综合经济实力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地位,力争进入第一梯队,中国中部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这个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城市升级版、民生升级版3个具体目标上:      

一是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包括发展动力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升级方向;      

二是全力打造城市升级版,包括城市功能升级和城市品质升级两个升级方向;      

三是全力打造民生升级版,包括民生保障升级和社会治理升级两个升级方向。      

四、规划举措:十二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五链统筹” 的创新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初步建成国家创新中心。      

二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新体制。坚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优化政府服务,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功能,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三是建设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制造强市。坚持工业主攻方向不动摇,深入实施“武汉制造2025”,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着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四是建设高端功能集聚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坚持创新、集聚、升级的发展方向,全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升级,增强武汉跨行政区域配置要素资源、服务生产生活功能,初步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五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突出农业的城市农产品供应和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率先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六是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都市。坚持全球视野、历史眼光、百年标准,推动城市规划由指导建设向规范建设与保护生态并重转变,城市建设由打造功能向提升功能与改善品质并重转变,城市管理由传统主导向社会共治与智慧现代并重转变。      

七是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坚持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智能技术研发和全方位应用,建设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智慧城市。      

八是建设两型示范的生态宜居武汉。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深化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环保模范城市。      

九是建设魅力彰显的文明武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经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进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十是打造中部开放门户城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城市国际影响力,努力把武汉打造成联络“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面向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      

十一是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武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民生托底计划和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计划,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与水平,切实让全体市民成为共建共享发展的主体。      

十二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法治武汉建设,维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包容和谐发展。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愿景,要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履行政府职责,进一步改革创新,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健全规划实施机制,落实责任主体,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主要规划指标都要落实到年度计划,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市政府将组织开展评估,并依法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