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14号提案的答复
栏目: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023-09-28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14号提案的答复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破解青年群体租房难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市人才安居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共青团和青联界别着眼于推进武汉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肯定我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特别是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梳理了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我局会同各会办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切实加大供给力度,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提升新市民、青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关于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具体执行标准的建议

按照国办发22号文件精神,结合武汉实际,充分发挥开发企业、租赁企业、高校和村集体以及园区积极性,我市在2021年10月在全国兄弟城市中较早正式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武政办〔2021〕116号),确定了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明确了保障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户型面积以小户型为主,单套房屋建筑面积原则上不超过70平方米,并配备基本生活设施,租金按照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的85%评估确定。

在税收支持方面,对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比照适用住房租赁增值税、房产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截至今年1月份,税务部门为120户(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企业办理政策减免3642万元,其中减免增值税3226万元,减免房产税416万元。

在民用水电气价格方面,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水电气价格相关事项的通知》,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存在混合性质情况的,分表计量执行分类价格;未分表计量的,由供用双方协商混合用量比例,执行分类价格。截至目前,我市23个1.5万套(间)已运营的改建、产业园区新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享受了民用水电气或协议优惠价格。

在金融支持方面,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自持主体提供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企业发行住房租赁担保债券。支持商业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经统计,我市5个有贷款需求的保障性租赁项目获批21.88亿元授信额度,已发放贷款2.48亿元。

同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工作的通知》《武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武汉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关于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租赁住房供应的建议

我市积极探索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规划方面的新路径、新方法,配套出台了《市房管局 市发改委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关于规范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计划及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房管局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市城建局关于允许商业和办公用房等存量用房改造为租赁住房的通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关于利用城中村产业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办理细则》,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闲置土地、城中村产业用地在符合规划、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等前提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一是向武昌区余家湖村产业用地C地块和汉阳区向阳村产业用地下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可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680套和1460套。鼓励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厂房等非住宅房屋,改建为障性租赁住房。如洪山区毛坦村将6.56万平方米长期闲置的艾玛酒店改建为1120套障性租赁住房,既解决了附近新市民的租房难题,又为村集体增加了长期稳定的收入。

二是鼓励引导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和先行示范带头作用,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职工提供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如东湖高新区之寓未来保租房项目,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心地段,占地约19万平方米,由东湖高新区国有企业武汉之寓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筑面积约26.4万平方米,房源4918套,并同步配套建设了商业、办公、教育等设施,主要面向东湖高新区华为公司等重点产业企业新引进职工。2021年7月,之寓未来项目首批947套正式投入运营,月租金1500元/套-3000元/套,为东湖高新区华为、锐科光纤、中软国际、五十八研究所等多家重点企业解决了近1300名企业员工住宿问题,促进了企业、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采取“认定一批、新建一批、配建一批、改建一批、盘活一批”等“五个一批”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2.86万套,占十四五目标任务的51.46%,配租房源5.8万套(间),有效满足了新市民、青年人租住需求。

三、关于健全配套设施,优化租赁住房条件的建议

一是坚持把人才安居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着力帮助各类人才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乐业先安居,降低在汉就业创业生活成本,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结合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安居房源筹集供给。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设筹集人才租赁房项目219个,房源4万套(间),房源面积191.49万平方米,全市人才租赁房累计申请5.98万人次,审核通过3.91万人次。

二是布局设立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在全市推广设立“武汉青年人才之家”,为外地来汉求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建成运行武昌区“壹号驿站”、汉阳区“知音驿站”以及“洪山驿站”、“江汉驿站”、“青山驿站”,累计4400余人申请,入住1500余人。

三是推动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平台。2022年7月,结合人才政策发布,建成运行“武汉人才安居”服务网站,实现大学毕业生、高技能人才资格审核、线上选房配租“一站式”服务功能,3.5万名新毕业大学生通过线上申请并取得了租配资格。同时,我局会同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整合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线上线下流程,拟通过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服务系统及数据治理,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安居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程“一站式”安居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可行性分析研究,正在按程序实施立项,相关经费将通过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确保如期建成投用。

四、关于积极组织活动,提升住房服务质量的建议

一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先后实施了“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等人才留汉工程,出台了系列大学生留汉安居政策和举措,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房交会,推动人才安居政策宣传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进园区等,提升社会知晓率,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在武汉“留得住”“住得好”。2022年,我市推动出台人才安居政策“升级版”。对高层次人才和全日制博士、硕士以及技能型人才租住人才租赁房,分别给予3年、2年、1年免租优惠,对其他就业创业大学生按照70%标准计收租金。并鼓励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安居政策措施。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主动顺应城市青年在保障性租赁住房聚集新趋势,提升青年群体住房服务质量,试点选取联投新青年社区、CCB建融家园、汉寓•燕归园等17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着力构建以团组织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适应青年特点的“青年社区”微样板生态。通过构建“团组织+青年社团”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区域内各类团青组织工作联动、组织联建、阵地联办、资源联合、活动联手、情感联通;建设“团员+青年能人”的圈群链工作队伍,引导入住的青年党员、团员主动亮明身份,发挥作用,组建“青年议事会”“青年智汇团”15个,紧扣入住青年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召开青年代表座谈、青年恳谈会30余场,协调解决青年民生实事13件;搭建“线上+线下”多层次服务阵地,聚焦青年需求,常态化开展社会融入、婚恋交友、心理疏导、技能提升、职业分享等活动,营造关心关爱入住青年群体的浓厚氛围;优化“团内+团外”资源配置体系,强化市、区、街道团组织“三级联动”,推动“青年社区”微样板与项目周边机关、企业、学校等结对共建,支持青年之家、青年社团依托“青年社区”微样板“朋友圈”探索自我造血,形成“政府购买+社会募集”相结合的资源筹措机制,有效提升“青年社区”微样板活动项目开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进一步深入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和服务,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和衔接,不断完善和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配套措施,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要求,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努力开创我市住房保障发展工作新局面。

感谢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对我市城市建设和人才安居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2023年7月26日     


附件: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侦策百科收集整理,相关权利归属源作者
如二维码无法正常访问,请联系客服免费提供原文链接。